书城童书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43743100000009

第9章 恰当运用手势语言,展现孩子的礼仪风貌

相信家长朋友们都知道,在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肢体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肢体语言里,手势语言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更便捷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

毫无疑问,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懂得礼仪规范的人。那么,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除了前面提到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性格展现等,还不要忘了恰当运用手势语这一点。

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可以说,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或者其他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手势所表现出来的含义非常丰富,所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比如你用拍手掌来表示称赞,用拱手来表示谢意,用举手表示赞同,用摆手表示拒绝等。可以说,一个人摆什么样的手势,可以从中体现出什么样的含义。换言之,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来表达情意,那么势必会为他的形象增添魅力。

彭彭刚刚升入初一,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多老师都认识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彭彭在小学的时候就是个演讲“高手”,特别是他在演讲过程中手势语运用得恰到好处,早已在相隔不远的小学和中学之间传遍了。

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孙老师得知彭彭分到自己的班里,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大家都认为彭彭是个难得的“好材料”。

面对老师的夸赞和周围人投来的欣赏的目光,彭彭轻轻地摆手以示谦虚,或者双手合十来表示大家对自己的喜爱。

通过短暂的接触,让老师们越发明白了,彭彭的手势语不光是在演讲中表现得好,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恰如其分啊!

可以看出,小小的手势语让年幼的彭彭受到了如此多的欣赏和关注。对于这一点,恐怕令很多家长羡慕不已。其实,如果进行恰当的引导,你的孩子也可以具备恰当使用手势语的能力,那么他也就可以像彭彭一样赢得大家的欣赏和喜爱了。

1.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

手势语虽然能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并不表示越多越好、动作越大越好。

因此,我们应该告诫孩子,在运用手势语和别人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的时候,都应该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在此,我们以鼓掌为例来说明,我们知道,鼓掌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礼貌的举止。而鼓掌也是颇有讲究的,鼓掌时的标准动作应该是用右手掌轻拍左手掌的掌心,不要为了掌声大而使劲儿鼓掌,另外鼓掌的时候不应戴手套。虽说人们都喜欢热烈的掌声,但如果为了热烈而让自己“忘形”可就有性质变化之嫌了,弄不好成了“喝倒彩”、“鼓倒掌”,让人感觉这是瞎起哄,是失礼的行为,也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2.让孩子知道使用手势要入乡随俗

因为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的国家,相同的手势也会存在不同的意思,甚至会出现意义完全相反的情况。比如,比较常见的竖起大拇指的手势,在我国以及许多别的国家,都是“真棒”、“干得好”等表示赞同和支持的意思;在澳大利亚,如果竖起大拇指并且上下摆动,就相当于在对他人表示不敬,很容易被当地人误解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在北美,竖起大拇指表示要求搭便车;在德国和日本,竖起大拇指多用于计数;在德国,大拇指代表“L”,而日本则表示“5”;在尼日利亚等地,竖起大拇指是一种非常粗鲁的行为,需尽量避免使用。

内在个性和习惯造就非凡少年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孩子来说,好的个性、习惯的塑造比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为重要,因为好的个性和习惯能够让孩子的“内在美”更充分、更深刻地体现出来,而这种内在美正是孩子个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换言之,当我们的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内在个性和习惯,那么他们就等于具备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礼仪,这将为孩子一生的道路做好坚实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