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43743100000058

第58章 引导孩子和小客人和平相处

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里缺乏玩伴,这让孩子们很容易形成难以接纳别人的态度和习惯,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他不但不会热情相待,而且还“自私”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书本等藏起来,不让对方碰一下。

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张罗着照顾小客人而“吃醋”,看见妈妈像对自己一样对待其他孩子时,就会误以为自己将要失去妈妈,感到危机和失落。

事实上,这两种问题都是孩子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也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儿童在2~7岁阶段,道德认识发展是直观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主观的责任感,这时的孩子很少考虑到别人,不能设身处地、客观地看问题。”因此,“自私”其实是孩子的天性,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拿成人的品德标准去评价孩子。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家里来客人真的是件大事,小客人既要分走自己好吃的,又要分走好玩的,还跟自己抢夺妈妈的爱。

其实,针对这种情况,只要家长给予正确而及时的引导,孩子就能逐渐转变想法,用欢迎、友好的姿态来对待小客人了。

磊磊最害怕的就是家里来小客人了,因为他感觉,那样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就要下降,爸爸妈妈不但会像照顾自己一样照顾小客人,而且还让自己给小客人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

所以,每当有小客人来家里,磊磊都提前把自己的宝贝们藏起来。

妈妈发现了儿子的这一问题,打算采取点儿方法给他“治一治”。

这天,妈妈跟磊磊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磊磊是小客人,妈妈是主人……”磊磊很开心地答应下来。

妈妈特意准备了一款磊磊非常喜欢的玩具,但在游戏过程中,就在磊磊想玩那款玩具的时候,妈妈故意拒绝了他,并告诉他,那是妈妈的玩具,不能让他玩。

当磊磊被妈妈拒绝第三次的时候,他再也承受不了难过的情绪,哇哇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妈妈安抚他说:“平时家里来小客人,你都不肯借玩具给他们玩,他们也会很伤心难过。要是你愿意借给他们,大家一起分享不是很好吗?”

听了妈妈的话,磊磊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他马上去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迪迦奥特曼拿了出来,放到了妈妈手里,妈妈也很愉快地把新玩具拿给磊磊玩。

通过这次演练,磊磊在对待小客人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他开始愿意拿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和小客人分享了。每到这时,妈妈都会投来欣慰和赞赏的目光。

孩子就是一棵小树苗,长成什么样全在于大人给予怎样的引导。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教导孩子,那么他就会成为一棵受人敬仰的参天大树。

1.培养孩子的小主人意识

那些不喜欢和小客人玩耍的孩子,或者不舍得把自己喜爱的东西拿出来和小客人分享的孩子,都说明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对小主人的意识不够强,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主人,并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会让他们得到更多友谊与快乐。

2.邀请孩子参与到照顾小客人的事情上来

如果父母只顾照顾小客人,而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旁不管,那么孩子自然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为此,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照顾小客人。比如帮小客人端水时,我们可以让小主人去做这件事。还有,如果小客人年龄比小主人年龄小,我们可以引导小主人,让他带着小客人玩,教给他一些有趣的游戏,等等。这样,孩子就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更会产生一种“我是主人”的感觉。

3.切忌批评指责孩子

对孩子的批评看似是件小事,但实际上却蕴涵着太多的学问,批评永远不要成为随意对孩子进行惩罚的方式,所以,不管孩子的表现是好是坏,大人要做的就是鼓励、引导,而不是批评,否则孩子会更难以和小客人合得来,而这样的孩子也就显得越发没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