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现代教育理念的启发,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懂得分享、懂得付出的美德。我们都知道,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获得他人友好的对待,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但是,家长们可曾考虑过,如果孩子的分享和付出把握不好尺度,以至于全然放弃了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那么这样的分享和付出对孩子的成长是利多还是弊大呢?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友好、慷慨地对待他人,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一概答应,从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那么其结果可能会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了。
虽说拒绝他人委实不是件容易的是,即便对于小孩子来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为难情绪,但是,让我们的孩子做到大胆地拒绝别人却是一件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那么他就会逐渐形成懦弱的性格,以至于长大后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懂得分享和付出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巧妙说“不”。
盈盈是个十分慷慨的孩子,每次自己拿出去的零食、玩具等都非常友好地让同伴们玩。盈盈的爸爸妈妈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女儿而感到欣慰,他们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吝啬鬼。
可是随着盈盈渐渐长大,爸爸妈妈发现女儿的慷慨劲头儿依然如故,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候她明明很喜欢的一个玩具,却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而给人家玩,而自己在一旁略显失落。
一次家长会后,盈盈的班主任王老师叫住盈盈的妈妈,跟她说盈盈是个很热心的孩子,只是一点儿都不懂得拒绝,老师还列举了几个例子。老师建议,以后爸爸妈妈和老师共同配合,让盈盈成为一个敢于说“不”的孩子,否则这样下去对她将来的成长及未来的生活、工作都是很不利的。
看得出来,盈盈的父母和老师都意识到了盈盈不懂拒绝的问题。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盈盈很快会成为一个敢于拒绝别人的孩子。
事实上,孩子的性情、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如果盈盈的父母及早教会孩子学会拒绝、敢于拒绝,那么也不必为现在的问题而担忧了。
说到底,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有尊严地成长,父母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平和地、友好地、委婉地拒绝别人的要求。同时,也要培养孩子能够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的勇气和能力。让孩子学会拒绝,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独立性和自主精神培养的关键点之一。
1.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身为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当发现孩子不懂拒绝的做法时,要耐心地向他说明其中的道理,让孩子知道有些时候是可以而且必须说“不”的,比如,当在放学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一定不要无所顾忌地满足对方的任何要求,这时候应该警觉起来,以免遇到坏人让自己遭受伤害。
2.教孩子学会推迟别人的请求
有些时候,孩子不好当面拒绝,那我们可以告诉他采用拖延的办法,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说“我再考虑考虑”或者“我想好了再跟你说”等。这些都是委婉地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孩子的推迟中明白他的意图,也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
3.让孩子直接说出拒绝的理由
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他内心里不愿意答应对方,那么就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想这么做的客观原因,比如说自己的情况不允许,或者客观条件所限,等等,这样,对方大多能够表示理解,也就会放弃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