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星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由于是家里面的独生子,晓星的父母总是尽量满足晓星的所有要求,在这种娇生惯养之下,晓星渐渐养成了一种大少爷脾气。
有一天,晓星的父母带他到超市购物,在手机专柜,晓星看上了一款新出的手机,于是非吵着让妈妈给自己买下来,妈妈看了一下手机,对晓星说道:“上个月不是才给你买了一部新手机吗?还没用多久你就不想用了?”
“那部手机我已经用了好长时间了,我不想再用了!”晓星吵闹道。
虽然父母不想给晓星买,但在晓星的哭闹之下,父母还是给晓星买下了那部手机。
每个父母都宠爱孩子,但是过分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就像我们事例中的晓星一样,父母总是一味满足他的各种要求,这只会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他以后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父母对待孩子一定也要有一个分寸,既不能不管不顾又不能助长他们娇纵的习惯。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合理的话父母可以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们一定要敢于说“不”。而且还要纠正他们那些错误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那么,为了尽量避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坚定自己的原则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父母对孩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家庭条件的越来越好,父母总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可是除了在物质上面满足他们,还要培养他各种品质与习惯。当面对孩子无理的消费要求时,也是他们不良消费习惯的一个先兆,父母应该果断地拒绝,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财商教育,这不论是对孩子心理的成长还是性格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2.从小抓起
老一辈的人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心理学家桑代克也说:“三岁是人生的一半。”因此,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从小抓起。一旦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如果再去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花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还不见得会有效果。
让我们看看小鑫妈妈的做法,这非常值得其他父母去学习:
从小鑫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妈妈就让他去楼下的超市买一些小的物品,所以小鑫很小就有了对金钱的概念,再加上妈妈的指导,他的理财能力非常强,总是把自己的零花钱计划得井井有条。
3.从零花钱抓起
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孩子来说,零花钱是他们的一项主要的来源。在给孩子零用钱时,究竟怎样给合适?应该给多少?这也是很多父母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商量,根据孩子的日常开销来定零用钱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
4.父母要善于观察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思想、言行,并适时给予辅导和关爱。同时,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尽量能够和孩子多一点共同语言,这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会让孩子觉得那么有距离,觉得和父母有代沟了。在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时候也要如此,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观点都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也需要听听孩子的意见,也许他的想法会更适合他。
5.可以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也许这对父母来说并不是一种溺爱,只是因为比较爱孩子,但是父母们要知道,爱与溺爱只有一线之隔,一不小心跨过这条线,结果就会大相径庭。现如今,很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溺爱,才会养成娇气、爱慕虚荣等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让他能够理解父母对他的爱,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小就给他灌输良好的思想,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为了让孩子明白溺爱的坏处,父母在平时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因为父母的过度溺爱而害了孩子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