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天堂茶语
43741000000005

第5章 赏茶具

20世纪80年代,杭州有一个老太太拿着一把黑乎乎的紫砂壶坐在大街上。一个外国人看到了这把壶,就和老太太聊了起来。老太太说这壶好像是从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当时老外就很感兴趣,说愿出一千块钱买下这把壶,并约定第二天一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太太满口答应。

老太太乐坏了。回到家里,她觉得茶壶太脏,赶紧把它从里到外洗得干干净净,包装得妥妥帖帖。第二天,老外来取货时,连连摆手说“不对不对”。老太太说了洗壶的经过后,老外听了追悔莫及,说:“我就是要你昨天的那把壶,你洗干净了就不值钱了。”

原来紫砂壶长期泡茶后,会在内壁形成一层厚厚的茶垢,是一种含酞的化学物质,具有抗癌作用,而且即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一壶好茶,且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

想一想

1.你知道紫砂茶具的著名产地在哪里吗?

2.为什么茶具对茶的沏泡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呢?

一、茶具的种类

陆羽枟茶经枠中的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八大类,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而对茶具总的要求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同时讲究古雅美观。

茶具按质材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瓷器茶具

瓷器以瓷土为胎料,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比陶土的含铁量低。烧成温

度比陶土高,大约为1200℃左右。胎体坚固致密,表面光洁,薄者可呈半透明状,断面不吸水,敲击时有清脆的金属声音。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主要可分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等。所产茶具有壶、杯、托、盅、碗、盏、匙等。

(1)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自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宋代饮茶,盛行茶盏,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于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

◎青瓷茶具

知识链接

南宋浙江杭州的官窑

宋代有五大名窑:官窑(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哥窑(浙江龙泉)、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宝丰)、钧窑(河南禹县)。

官窑位列五大名窑之首,是由官府制窑烧制瓷器而得名。宋代有北宋河南开封官窑和南宋浙江杭州官窑之别。南宋杭州官窑是世界碎纹艺术釉瓷的鼻祖,继承和发展了唐代越窑青瓷茶具的优良传统,结合宋代饮茶风行现状,在“青”和“润”上大做文章,产品由原来的薄釉青瓷发展为厚釉青瓷,而且胎体绵薄,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纹样雅丽。在装饰上一改前朝产品上刻花、印花或彩绘的烦琐格调,创造性地运用开片和紫口铁足等艺术手段,独创了碎纹艺术釉,这一别开生面技术的运用,比国外足足早了六百多年。

浙江龙泉县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于16世纪首次远销欧洲市场,并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浙江龙泉哥窑在宋时达到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知识链接

哥窑和弟窑的故事

传说古代时在龙泉曾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忌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一到市场,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产生了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于是哥窑便由此而闻名天下。

(2)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远销国外。明朝时,在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精巧,胎质细腻,颜色鲜丽,画意生动,十分名贵,畅销海外,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

白瓷以江西景德镇的最为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盛于宋。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明代开始由于饮用方法的改变,黑瓷用得就少了。

(4)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花色品种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而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紫砂茶具以陶土为材料,含铁量高,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紫砂陶土,质地细腻,且颜色鲜艳,紫砂泥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3种,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红等,故而紫砂泥也称“五色土”。紫砂器成陶火温在1000~2000℃,质地致密,既不渗漏,表面光斑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厚保温性好且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精品。近年来,紫砂茶有了更大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

知识链接

紫砂名家———供春及“供春壶”

“始篇”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

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名声显赫,人称“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瘤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

3.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价格低廉,购买方便,而受到茶人好评。在众多的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用它泡茶,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姿色,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因此,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最富品赏价值,家居待客,不失为一种好的饮茶器皿。但玻璃茶杯质脆,易破碎,比陶瓷烫手,是其美中不足之处。

除了这些主要的茶具以外,还有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玉质茶具、果壳茶具等等。

知识链接

国宝级文物———法门寺出土唐代鎏金宫廷茶具

法门寺是中国历代王朝顶礼膜拜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时法门寺升格为皇家寺院,佛指舍利被尊奉为护国之物。皇室屡以尊贵物品供奉佛指舍利,祈求佛祖保佑,国泰民安。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将宫廷茶具送入陕西法门寺供奉佛祖,封存于地宫密曼荼罗坛场;1987年4月3日,沉睡了1113年的陕西法门寺地宫重见天日,华丽的宫廷鎏金银茶具再度面世。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时代最早、配套最齐全、等级最高的茶具,是世界茶文化考古研究中最重要、最重大的发现,也展现了唐朝宫廷茶道文化的独特风貌和辉煌成就。

(图片:银茶碾、银茶罗子、银盐台、鎏金毬路纹银笼子、金银丝结条笼子、银调达子、琉璃茶盏)

二、不同种类的茶与茶具的搭配

1.清水出芙蓉———不发酵茶与茶具

绿茶:透明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白茶:白瓷或杯内壁有色黑瓷。

2.淡妆浓抹总相宜———发酵茶与茶具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乌龙茶(青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为佳。

黑茶:特别是普洱茶,宜用中品厚胎紫砂壶、透明玻璃茶海、内挂白釉瓷紫砂杯或咸菜色系的瓷杯。

3.云想衣裳花想容———再加工茶类与茶具组合

再加工茶:花茶可用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造型茶可用直筒深壁透明玻璃杯。

实践活动

1.填一填我认识的著名茶具:

茶具按质材分,可以分为种________,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玻璃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连看———茶与茶具的搭配

绿茶

白茶

红茶

黄茶

乌龙茶

白瓷茶具

黄釉瓷盖碗

玻璃茶具

紫砂茶具

有色黑瓷

3.举办茶具展示会

收集各种茶具,班级举办一次茶具展示会,并向同学们介绍茶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