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锦囊妙计36
43739100000026

第26章 第二十六计 樽俎刀兵

“樽俎刀兵”这一计名语其实有不同含义,不同用法。实际上是同名异计。

(一)“樽俎刀兵”就是以樽俎掩盖刀兵,以和平和谈掩饰战争,以友好掩盖阴谋,近乎《秘本计》的笑里藏刀。

(二)“樽俎刀兵”,樽俎和刀兵两手并用,胡萝卜与大棒齐举,红脸与黑脸交替,又打又拉,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等等,这都是刚柔互济的思维模式。

《黄石公三略》说:“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刚柔互济的另一含义是把握好刚柔的“度”。尉缭子说:“无过在于度数。”“适度”是一个重要原则。

这种樽俎刀兵,刚柔互济的策略属于巧力类。

(三)“樽俎化解刀兵”,以对话取代对抗,化干戈为玉帛,这当然是上上之策,是当今世界处理各国关系的主流。“樽俎化解刀兵”应该是明向类。

1.公孙鞅计取吴城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形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地盘。于是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剑指吴城。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难以奏效。公孙鞅探知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公孙鞅心中大喜。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公子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的计谋轻易取得崤山西河一带地盘。

刍议:用牺牲道德的代价去换取胜利的利益,公孙鞅是否作过得失比较?商鞅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在当时因应历史的需要,取得成功。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道德诚信越来越增大其在社会中作用的权重。抛弃道德诚信而取利益越来越被人们所鄙弃。但对此类欺骗行为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2.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

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卫士来到鸿门。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现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了。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力,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灞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

刍议:“鸿门宴”在后世成为请宴隐藏杀机的代名词,典型的樽俎刀兵。

3.孙翊妻为夫报仇

三国时期,东吴孙翊为丹阳太守。由于他性情急躁,部下多怀怨恨,都督妫览乘机勾结边洪等人,阴谋暗杀孙翊。一天,正值孙翊送客,边洪在其身后,猛然抽刀砍死孙翊。之后,逃到山里躲藏起来。孙翊妻徐氏,为人刚烈,得知凶手逃走之后,马上以重金招募勇士,追捕边洪,终于将其逮住并处决了。然而,杀孙翊的主谋本是妫览,妫览在孙翊死后,不仅不着力捉拿凶手,相反,却乘机把持了原为孙翊死前所掌握的权力,并且把孙家的嫔妾也全部占为己有。又见徐氏貌美,便想连徐氏一起霸占过去。徐氏见自己身单力孤,很难免于危难,便表面上装出顺从的样子,对妫览说:“要等到月初的晚上,祭奠了亡夫之后,才能嫁给你。”妫览一听大喜,便暂时放松了对徐氏的逼迫。在这期间,徐氏暗中派人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孙翊旧将孙高、傅婴等人,这些人发誓共同为孙翊报仇。到了月初的晚上,徐氏在灵堂上祭奠了孙翊,回到房间重新换上衣服,布设帷帐,谈笑自若。妫览在暗中观察之后,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便走进徐氏的家门,徐氏走出房门迎拜妫览,妫览见状,更是得意忘形。没想到,进屋之后,徐氏突然吆喝一声,孙高、傅婴应声而出,当即杀了妫览。妫览所带的侍卫人员也在屋外被杀得精光。

刍议:好计谋!有人把它叫做笑里藏刀,不胜遗憾?!

4.日本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海域最大的海军基地。日美开战将从海军舰队来进行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情。由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潜力都比不过美国,经不起持久战的消耗,日本力求在对美开战之初就夺取决定性的胜利。想要一举夺得胜利,在强大的美国面前做小动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又怎样来扳倒这个巨人呢?

日本军事当局决心以突然袭击方式来发动对美战争,并利用美国的和平幻想展开两国间的秘密谈判,以此遮掩其战争准备和开战迹象,争取造成使美国措手不及而败阵认输的突袭效果。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经过深思熟虑,由1941年1月7日用书面形式提出设想,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重要基地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歼灭美太平洋舰队主力,一举夺得太平洋的制海权。仅半个月后,在日本军方加紧制定太平洋战争计划的同时,新任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启程赴美就职。日本各大报纸对野村大使赴任一事大肆渲染,称此时此刻为“日美关系新纪元的前夕”。接着,美国各报也加入日美关系缓和的大合唱,野村到达华盛顿之后发表亲善谈话称,不管日美关系中存在什么问题,它们都能够以友好合作的态度加以解决,没有任何理由开战。3月8日,野村大使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府开始了第一次会谈,野村表示日本政府愿意尽力使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平解决中国问题,重新建立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样的会谈总共进行了不下五六十次。日方借此创造以和平外交手段而不是以战争手段处理两国关系的假象。在日本国内,首都东京也弥漫着和平烟幕。9月6日晚,近卫首相秘密邀请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共进晚餐。席间,近卫表示赞同美方在双边会谈中提出的“赫尔四原则”:(1)相互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2)支持不干涉他国内政;(3)支持平等;(4)太平洋现状不得受到干扰,除非现状的改变是出自和平手段。近卫还再一次提出在夏威夷举行日美首脑会谈共商两国关系的建议,其和平诚意,使格鲁大使深受感动。11月5日,对美开战准备已进入最后阶段,日本又加派“和平特使”来栖赴美,协助野村进行谈判。11月底,开战迫在眉睫,日本外相东乡在给日方谈判代表野村、来栖的电报中还训示“不要给美国以谈判将要破裂的印象”。与此同时,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正在秘密航行途中,逼近夏威夷群岛。

担负偷袭珍珠港使命的日本海军突击编队由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领,统辖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1艘、潜艇3艘、油船8艘、舰载飞机360架,于11月22日在千岛群岛的单冠湾悄悄集结完毕,26日出航,经过12天航行,完成3200海里的航程,于12月7日黎明到达珍珠港以北230海里海域。从6时起,日军舰载飞机倾巢出动,分两个突击波空袭珍珠港。

当天是星期日。美太平洋舰队在瓦胡岛的珍珠港停泊着86艘军舰,其中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0艘、潜艇5艘,驻岛各机场的飞机有387架。港内岛上防务松弛,毫无戒备。日军第一突击波飞机183架,于7时55分开始攻击,历时45分钟;第二突击波飞机171架,于8时45分开始攻击,持续约一个小时。空袭五分钟后,美军高炮才开始零星射击,全岛32个高炮连仅有4个连开火。日机轰炸开始后20分钟,才有4架美军战斗机起飞迎战,此后虽然陆续起飞了25架,但由于仓促应战,协同不好,不是被日机击落就是被自己的高炮击毁。整个美军基地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日军飞机经过约两小时的空袭作战,炸沉炸伤美军各型舰艇40余艘,其中炸沉战列舰5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炸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辅助舰船5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毙伤美军4500多人。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死伤约200人,美军这一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是美国被日本伪装的和平外交谈判所迷惑,麻痹大意,丧失警惕。偷袭珍珠港使日本在夺取太平洋制海权的斗争中暂时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对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度陷于瘫痪状态,其结果,在东南亚各地驻扎的盟军孤立无援,日军在其强大的海上空中支援下短期内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刍议:如此诡谋是与其非正义性质的战争密切联系。对这样“成功”的谋略,我们只感到毛骨悚然。

5.酒兵肉将胜对手

有一个外国公司的总经理,为了一桩十分重要的生意,亲自飞往日本参加商业谈判。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这位总经理感到精疲力尽,于是临下飞机时对随行人员吩咐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痛痛快快地洗个澡,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所以下飞机后,我们哪里都不去,直接到旅馆。”

没想到,他们刚走下飞机的舷梯,与他们谈判的那家日本公司的欢迎队伍早都站在那里等候着了。一个公关小姐上前对外国总经理说:“欢迎您到日本来。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已经为您准备了欢迎晚宴,现在已经恭候多时了。请您一定赏光。”她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躬身施礼,其盛情使人实在难以推辞,无奈,外国总经理一行先去赴宴。

宴会上,不但酒菜十分丰盛,而且东道主表现得特别热情,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多的部门负责人,一个个地来劝外国总经理喝酒。这位总经理喝得很痛快,直到深夜才到旅馆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外国总经理还在睡梦之中,日方便来人敲门,说日方代表已恭候多时了。这位总经理匆匆忙忙地洗漱、穿戴完毕,来到谈判桌前。日方代表准备充分,精神焕发,头脑清醒,口齿伶俐,而外国总经理和他的随行人员还酒醉未醒,满脸倦意。结果被对方一阵凌厉的攻击,便败下阵来。

6.渑池会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秦昭襄王想邀请赵惠文王在渑池进行一次友好会晤。赵惠文王害怕秦国,不想去参加这次会盟。廉颇、蔺相如两个人商议:大王如果不去,会显得赵国软弱而且胆小。于是,两位大臣极力劝说赵惠文王前去赴会,蔺相如随同赵惠文王出访。

廉颇送行到秦、赵边境,临别时对赵王说:大王此行,往返时间加上礼仪,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了秦国的非想。赵王同意了这个建议。渑池相会之时,秦昭襄王饮至酒兴正浓时,突然对赵惠文王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一曲瑟吧!赵惠文王一下子没想到应对法子,只好弹了一曲。赵惠文王刚刚弹奏结束,秦国的史官便迅速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一同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敏感不对头,立即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地打击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个瓦盆,也请秦王助助兴。秦昭襄王一听愠怒,坚决不答应。蔺相如走上前,递上瓦盆,跪下请其演奏。秦昭襄王就是不肯赏脸,于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我蔺相如可以用颈血溅到你身上(杀掉你)!”秦昭襄王的侍从一听这话,都想杀掉蔺相如。只见蔺相如圆睁双眼,大喝一声,秦昭襄王的侍从们吓得连连后退。秦昭襄王无奈,很不情愿地敲了几下瓦盆。蔺相如让赵国史官记载: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接着,秦国的大臣们挑衅说:请用赵国的十五座城邑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不甘示弱,回应道: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国始终没有占到赵国的便宜。当时赵国已经部署了大批军队戒备秦国,秦国知道廉颇严阵以待,也不敢轻举妄动。

刍议:这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把樽俎刀兵四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廉颇陈兵边境是对蔺相如折冲樽俎斗争的强有力支持。这里讲的显然是巧力类的樽俎刀兵。

7.刘备“赖”占荆州

赤壁之战,主要依靠东吴的力量打败曹军,刘备却乘机占据荆州大部分地盘。东吴方面感觉吃亏,于是孙权三次派遣鲁肃前往刘备方讨还荆州,均未能成功。

刘备和诸葛亮是如何用计的呢?

第一,以情软化,借口托词。鲁肃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对刘备、诸葛亮很敬重。他每次到蜀国,刘备和诸葛亮都十分重视,亲自出门迎接,并以高规格设宴款待他,从感情上加深友谊密切两国关系,把孙、刘联盟维持在良好的状态。这次鲁肃的到来,刘备和诸葛亮始终不提荆州二字,只是一个劲地劝鲁肃喝酒,使他身置热情友好氛围而难以开口。鲁肃第一次讨荆州,诸葛亮却说刘琦是刘表之子,子承父业,名正言顺。其实刘琦只是挂名而已。此为借口托词。是用“柔”的一手。

第二,强词夺理,严厉驳斥。孙权第二次派鲁肃到刘备处正式商讨要还荆州的事,刘备和诸葛亮则按惯例接待。正当酒酣之时,鲁肃提及要还荆州的事,刘备边敬酒边说:“不要着急,我们两家好好坐下来商量商量。”在一旁的诸葛亮立即拉下脸,生气地驳斥鲁肃,说:“好一个鲁肃如此不懂道理,还要我说得那么直白!自从我汉高祖皇帝斩蛇起义,开基立业传到今天,各地奸雄并起,各据一方。天道好还,地盘都要回归汉室!我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何况刘表是我主的兄长,弟承兄业有何不顺?你主孙权是钱塘小吏之子,对朝廷素无功德,却占据着六郡八十一州,而且还贪心不足,吞并汉室土地!刘家的天下,我主姓刘的倒无份,你主姓孙的却要强夺?”一席话说得鲁肃无言以答。这是用“刚”的一手。

第三,缓和矛盾,名“借”实占。当时形势不允许孙刘两家分裂。为维护孙、刘联盟出发,也为了鲁肃面子好看,诸葛亮提出“借荆州”的办法来缓解矛盾。达到既占住荆州、又不扯破面子、破坏两家关系的目的。而实际上是明“借”实“赖”,以拖延时间,发展西川,夺取汉中。“借”得冠冕堂皇,鲁肃也容易接受,回去对孙权也好交待。这又是诸葛亮外交策略的棋高一着之处。这是用“柔”的一手。

第四,这边扮红脸,让关羽扮黑脸。刘备取得西蜀后,孙权让诸葛瑾前来索还荆州,刘备表面同意交还荆州附近的三郡,让诸葛瑾去关羽处办交割。诸葛瑾到关羽处碰了一鼻子灰。这是刘备诸葛亮预料中的事。这是一边柔,一边刚,是刚柔并用。

刍议:刘备诸葛亮明“借”实“赖”占荆州,有人认为是脱困的计,判为金蝉脱壳。用对字眼法,只须抓一个“脱”字,金蝉脱壳就可以解为脱困计,如此就撇开金蝉脱壳计的本质和特征。“金蝉脱壳”作为成语,似乎可以形容一切脱困。这与“金蝉脱壳”作为计谋是两回事。世间没有一个计谋可脱一切困,三十六计不能代替千方百计。

8.羊祜和陆抗

魏国在灭掉蜀国以后,又派了羊祜去镇守襄阳,以防止东吴的镇东将军陆抗的进犯。羊祜到任襄阳以后,很受当地驻军百姓的欢迎。吴国有投降过来的人又想回国的,羊祜都听其自便,又减少了在边境巡逻的士兵,调为垦田种地。他初来的时候,军队里连一百天的军粮都没有,可以后到年底,军粮积存足够用上十年。羊祜在军营中,经常是身着轻便的皮衣,腰系宽宽的带子,不穿戴铠甲,身边的警卫也不过十几个人。有一天,部将来到军帐之中向他报告:“侦察的人报告说,吴国的士兵防守十分懈怠,可以乘他们没有准备去袭击他们,一定能够取得大胜。”羊祜笑着说:“你们这些人小看陆抗吗?这个人足智多谋,前些日子,吴国的国君命令他去攻打西陵,他斩了步阐及其将士好几十人,我去救援都没赶上。这个人做将军,我们就只好守住边境,等到他国内情况发生了变化,才能攻取。如果不考虑时势而轻率进攻,这可是自己往失败的道上去走!”众位将领很信服他的这一番言论,于是便一心一意守卫自己的边界,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一天,羊祜带领众位将领出外打猎,正巧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羊祜命令道:“我方的军队不许超过边界。”众位将领接到命令,便只在本国的地界内围猎,不侵犯吴国边境。陆抗见到此情此景,赞叹道:“羊将军有纪律,不能够冒犯他呀!”当天晚上,各自退回自己的驻防地。羊祜回到军营,察问所猎到的禽兽,如果有被吴方先射伤的,全都送还对方。吴方的人自然高兴,连忙来向陆抗报告。陆抗将送还猎物的人召了进来问道:“你们的主帅能喝酒吗?”来人回答:“必须有好酒他才饮。”陆抗笑道:“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现在交给你带回去,请转告羊将军,这是我陆某亲自酿造供我自己饮用的,特此奉上一壶,以表达昨日出猎时以礼相待之情。”来人答应了,携酒回去。陆抗身边的人问陆抗:”将军送酒给他,是什么用意?”陆抗说:“他既然对我们表现出恩德,我怎么能不予以答谢?”大家都感到十分吃惊。

再说来的人回去见了羊祜,将陆抗的问话以及送酒的事,全都报告给了羊祜。羊祜笑着问:“他也知道我善饮酒吧?”便命令当场打开酒壶取出饮用。他的部将陈元说:“其中只怕有奸诈,将军还是别饮的好。”羊祜笑道:“陆抗哪里是给酒下毒药的人,不必疑虑。”竟倒出就喝。从此,双方使者往来,彼此互通问候。有一天,陆抗派人去看羊枯,羊枯问:“陆将军身体好吗?”来人回答:“主帅卧病在床,好几天没有出来了。”羊祜说:“他的病大概跟我的一样。我已经制好了成药,送给陆将军服用吧!”来人带了药回去见陆抗。吴国众将领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这药决不是什么好药。”陆抗说:“羊将军怎么会毒害人呢,你们不要多疑。”也服用下去。第二天病便好了,众将领都表示祝贺。陆抗说:“他总是施行恩德,如果我们总是施行强暴,这样他就会不战而胜我。我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没过多久,吴主遣使来到,陆抗接入使者。使者对陆抗说:“天子传谕将军,马上进兵,不要让晋人先进兵。”陆抗说:“你可先回,我自有奏章上呈。”使者辞去,陆抗随即草疏派人到建业呈给吴王。奏疏中说明现在还不能对晋国用兵,并且劝吴王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吴主看毕大怒:“朕闻陆抗在边境与敌人相通,今果然如此!”于是罢了陆抗的兵权,降为司马,令左将军孙冀代领江口军事;群臣皆不敢谏。羊祜听说陆抗被罢兵权,孙皓失德,知有可乘之机,于是上表请求伐吴。羊祜自己病重,推荐杜预作伐吴统兵将领,一举灭了吴国。

刍议:《兵经百篇》说“不争力而争心”,“不争事而争道”,“不争功而争无功”,“无功之功,乃为至功;不争之争,乃为善争。”这种谋略岂是笑里藏刀所能解释的。羊祜与陆抗“樽俎”相交,其实都在争人心和道义,都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在更高层次意义上的斗争,实为寓刚健于柔和之中。可惜陆抗没有明主支持,吴国终屈下风而灭亡。

9.邓羌救徐成

王猛统帅前秦十六万大军攻打前燕,前燕的将领慕容评此时统领燕军驻守在潞州。王猛率军前进,在潞州城外与燕军相持不下,于是派将军徐成去侦察敌情,约定正午退回,但徐成却到傍晚才回到军中。王猛大怒,要杀徐成。邓羌请求说:“敌众我寡,明早就要开战,将军暂且原谅徐成的过错吧。”王猛回答说:“如不处死徐成,军法的威严就不能建立。”邓羌再一次叩首请求说:“徐成是我部下一将,虽然违背了约定的时间应当处死,但我愿与徐成一起拼死奋勇杀敌,将功补过。”王猛还是不肯答应。邓羌十分愤怒,回营地后,命令部将擂响战鼓,整顿军队,准备去攻打王猛。王猛得知之后认为邓羌讲义气而有胆略,便派人转告邓羌说:“将军请不要动武,我现在就赦免徐成。”徐成被赦免后,邓羌亲自来向王猛谢罪。王猛拉着邓羌的手笑着说:“我刚才是在考验将军,你对部将都能如此爱护,对于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刍议:邓羌能柔能刚,刚柔并用。

10.越国向吴国请降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听从谋臣范蠡的意见,向吴王表示:只要保存越国,自己情愿到吴国做人质,侍奉吴王夫差。夫差有心同意,但遭到大臣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说:“现在上天把越国送给我们,不消灭越国,将来必定要后悔。”范蠡和文种给吴国的太宰伯噽送去大批金银珠宝,并通过伯噽的口对吴王说:“我国还有五千精兵,如果逼得太凶,烧毁宝物,拼死一战,你们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伯噽说:“勾践到了我国,死生在我们手中,怕他什么!”夫差认为伯噽言之有理,就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范蠡和文种后来迎勾践回国,经过长期积蓄力量,最终灭掉吴国。

刍议:这是弱者对强者的软硬兼施。

11.段秀实对付骄兵悍将

郭晞是郭子仪的儿子,他随父征战,屡立战功。驻防邠州,手下多骄兵悍将常滋事扰民。一天,郭晞部下的十七个士兵冲到一家酒坊抢酒,砸坏酿酒工具,还打伤了酿酒师傅,气焰很是嚣张。节度使白孝德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又碍着郭子仪的面子,睁一眼闭一眼只当不知道。泾州刺史段秀实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实在看不下去。就在抢酒士兵在酒坊内喝得东倒西歪的时候,段秀实闻讯派来部队包围了这家酒坊,像抓瘟鸡一样轻松地抓住了他们。按照段秀实的命令,把抓来的人押到郊外一块荒地上砍了头,首级挂在市中心示众。

骄悍成性的郭晞部下听到兄弟们被杀,一下炸开了窝,当即要找段秀实算账。

段秀实却带了一名上了年纪的跛足军人前来郭晞军营。

到了营门外边,那些早已经准备好的士兵一下子都围拢来,手里举着亮闪闪的大刀,要为他们死去的十七个弟兄报仇。

“要杀我和我带来的这个老兵,用得到这样的阵势吗?”段秀实一边走一边镇定地说。士兵们一时不敢动手。

就在这时,郭晞走出军营。他本以为段秀实不敢登门,没想到,他不但来了,而且毫无装备。这时候,段秀实上前说道:

“你父亲郭子仪是当今朝野闻名的功臣,全国百姓都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他。”段秀实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你是郭子仪元帅的儿子,更应当爱惜父亲的荣誉。可是,你却恃功放纵土兵出来闯祸,这样的行为,违反军纪要受到处罚自不必说,你这是往父亲的脸上抹黑呀!百姓们知道了会怎么想呢?他们会说这是你父亲教子无方。如果皇上知道了这件事情,郭元帅的一世英名,不就糟蹋在你的手里了吗?”

郭晞听了段秀实的话,觉得至诚至理,不禁被他的这番肺腑之言所感动了。当即叩拜,说道:“你这样爱惜我父帅的荣誉,又这样当面指出我的错误,您是我郭家的大恩人,我怎敢不听从你的话呢?”

然后,郭晞就命令士兵放下武器,准备宴席,盛情款待段秀实。从此以后,郭晞果真改过自新,再也没有纵容过手下人惹是生非。

12.软硬兼施整县令

薛宣担任左冯翊长史期间,他所管辖的高陵县令杨湛、栎阳县令谢游都是贪婪狡猾、作奸犯科之徒。但由于他们掌握着一县的大权,以前的郡守曾经多次想对他们的违法行为予以追究,苦于无凭无据,最终都不了了之。

薛宣走马上任以后,杨、谢二人立刻到府衙拜见。薛宣也当即设置酒饭,热情招待他们。

过了一段时间,薛宣暗中寻找他们的罪证,经过努力调查,终于获得了他们全部受贿勒索的证据。薛宣观察到杨湛似乎有改正错误的愿望,也能够听从劝告,于是他亲手写了一封信,把他所犯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随后把信交给杨湛,并告诉他:

“各位吏民检举揭发你的罪行,我已一条条排列在信上。还有人状告你犯中饱私囊的,主守盗之罪,你作为县令,我爱重你,不忍心把你的事情张扬出去,所以秘密写了这封信告诉你。我希望你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些事情,以便今后能重新清白做官。如果你没有这些不法之事,那么就将这封信封好后再还给我,我一定会为你申冤昭雪,还你清白之身。”

杨湛知道自己所犯的罪行,又见薛宣的语气相当温和,无意伤害,就立刻解下县令的大印,交给县吏,并写了一封信感谢薛宣,未有半句怨言。

而那位栎阳县令谢游却自以为是大儒,颇有名声,认为薛宣拿自己没办法,根本就看不起薛宣。

薛宣知道谢游的傲慢态度后,当即发出正式公文,对他进行公开的指责,公文中写道:

“告栎阳令:你手下的县吏和百姓告发你治理县政细琐苛刻,随意贬罚吏民,做苦差的人高达千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敛取钱财数十万,供私自大兴土木之用;又听任富吏操纵物品价格。以上所有事情已经全部调查清楚,我本来想派遣官吏前来审讯此案,但又怕辜负了当初推荐你的人,以致给儒士们带来耻辱,所以暂时停止你的县令职务。”

谢游见到公文后,只得灰溜溜地辞官而去。

13.宦官勒索碰钉

章圣太后的灵柩要在承天安葬,要经过山东德州。主持的官员们唯恐不够排场,沿途摊派,大肆搜刮地方钱财。武定知府唐侃激愤地说:“我们能交一半差就不错了!”于是他抬了一副棺木放在附近屋子里。当时宫廷宦官嫌诸官办事不力,不但对官员大声叱责,甚至鞭打州县官员,扬言如果再有不得力者,一律处死,想借此恐吓州官以敛取更多的民财。地方官吏受不了宦官的威逼,纷纷逃跑,只有唐侃留下了。等宦官逼急了,唐侃说:“我带你去看我所募集的钱。”于是带宦官来到放棺木的屋里,指着棺木说:“我已经做好死的打算了,钱是绝对没有的。”宦官们一听,不由一愣,也不敢再为难他。丧事办完以后,凡是弃职逃跑的官员都被免职,只有唐侃一人受到朝廷表彰。

刍议:唐侃此举表示自己处于弱势但决不屈从,刚柔得度,是弱势中的强者。

1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一片混乱。南京政府的军政部长何应钦是亲日派的头领,何应钦借“救”蒋介石之名,指挥部队向西安逼近,以促使张学良、杨虎城早日杀掉蒋介石,他好乘机登上“委员长”的宝座。东北军、西北军和西安的广大人民也恨透了蒋介石,一致要求杀掉蒋介石。

杀不杀蒋?如何处置蒋?张学良的意见是:逼蒋抗日,只要蒋同意抗日就释放他;杨虎城则指出:决不能放蒋,蒋是个阴谋小人,放了他,肯定会遭到蒋的暗算。张学良和杨虎城拿不定主意,决定邀请共产党人来商讨处置蒋介石及抗日救国大事。

毛泽东接到邀请电后,立即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人于12月16日黄昏赶到西安。当天晚上,张学良跟周恩来谈自己的想法,周恩来肯定了张学良的主观动机,然后说:“捉蒋是件大事,蒋介石的实力还照旧保存着,处理蒋要慎重。现在,西安有两种前途。一种变好,一种变坏。杀了蒋,不但不能停止内战,反而会爆发更大内战;不但不能抗日,反而给日寇提供了机会。”张学良完全赞同周恩来的看法。

第二天下午,周恩来与杨虎城会谈。杨虎城说:“共产党与国民党是敌对政党,地位是平等的,当然可战可和,我们是蒋的部下。放掉他,我们的处境就会很危险。”周恩来说:“捉蒋就是为了抗日,杀了他,引起内战,日本人巴不得这样做,岂不是事与愿违?当然,释放蒋介石,应该有条件。”经过周恩来的再三劝说,杨虎城从民族大义出发,同意释放蒋介石。

蒋介石被捉后,宋美龄先派蒋顾问英国人端纳将何应钦的阴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随后,又亲自与宋子文去西安看望蒋介石。周恩来与宋美龄等人经过缜密协商后,终于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问题的六项协议,然后在张、杨和宋氏兄妹的陪同下,会见蒋介石。蒋介石一听共产党派代表来了,害怕杀掉他,连说不见。待见到是周恩来时,才尴尬地站起来打招呼。

周恩来严肃地说:“蒋先生,你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嘱,10年来牺牲了千百万中国革命者,我的头也是从你的刀底下滚过来的。这些,现在都不去说它了,我们大家一起抗日吧。”

蒋介石像是在忏悔说:“我后悔了,杀人太多了。”

周恩来说:“我们不是来算旧帐的,只要蒋先生能接受张、杨两将军的意见,改变以前的错误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共产党不仅主张放蒋先生回南京,而且拥护蒋先生统一领导全国抗战。”

蒋介石在沉默片刻之后,终于完全同意了“六项协议”。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刍议:逼蒋抗日,一个“逼”字,道出又联合又斗争的真谛。

15.对老阎又打又拉

抗日战争中,不倒翁阎锡山面临与日、蒋、共三方矛盾,采取抗日又和日,联共又反共,拥蒋又拒蒋的政策,如他自己所说:“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哪一颗也不能踩破。”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加紧对蒋诱降,蒋介石不断制造反共军事磨擦。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害怕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日力量在山西发展壮大起来,也加紧制造反共事件,提出:“困死八路军,饿死八路军,赶走八路军。”1939年11月29日,阎锡山命令部下陈长捷率晋军以发动冬季攻势为名,调抗日决死队2纵队与日作战。他却与日军夹击决死队,杀死决死队五六百人,制造了“十二月事变”。

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坚持团结抗战,对阎锡山采取了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坚持斗阎、联阎、抗日。为了促其猛醒,我首先在军事上给以反击,重创来犯的阎军。提出“打倒汉奸陈长捷,拥护阎长官抗日”的口号,不沾阎锡山的名,而指名道姓阎的部下陈长捷,并将其汉奸材料公之于众。这样既打了阎锡山,又给阎锡山下台的台阶。接着毛泽东致电阎锡山,承认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鼓励阎锡山抗战;表示愿与阎锡山建立友谊。最后派林枫与阎锡山谈判,以山西离石公路为界,路南为阎锡山的地盘,路北为我抗日地盘。阎锡山不是傻子,见好就收,说共产党“公心”。后来蒋介石又制造“皖南事变”,搞反共军事磨擦,阎锡山采取了中立态度。

16.板门店谈判

抗美援朝经过八个月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歼敌23万余人,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便进入了相持阶段。从兵力上看,我军兵力已从入朝时的30万人增至77万人,朝鲜人民军也从11万人增至34万人,而敌军的兵力则从入朝时42万人增至69万余人,英、法也不愿再往朝鲜派兵,敌我兵力对比,我占优势。但从技术装备上看,敌人则占绝对优势。再加上我军机动及后勤供应也有很大困难,白天部队仍无行动自由;敌军则是兵力不足,没有后备力量,他们的后勤供应也是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敌军既无兵力长驱直入,也难以突破我军防线;而我军消灭敌人重兵集团也是困难的,逐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也需要一个过程。因而,1951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联合国秘书长赖伊透露,表示愿意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志愿军遵照毛泽东“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示,使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双管齐下,打谈结合,以打促谈,也想争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朝鲜问题。同年7月,敌我双方进行停战谈判后,战争便出现了一个边打边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进行的局面,其时间之长,为世界所罕见。

谈判开始不久,美方就以所谓“谋求海空军优势的补偿”为借口,企图将军事分界线划到中朝阵地后方,妄图不战而取一万两千平方公里土地。在遭到我方拒绝后,便发出“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的叫嚣,企图以军事压力迫我屈服。8月8日,便向我军发起夏季攻势。到9月18日,其夏季攻势被我粉碎后,美方又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之后美方又以沿海岛屿不受军事分界线限制为词,企图强占朝鲜北部沿海岛屿。对此,我方予以严词驳斥,并以军事进攻收复了这些岛屿,挫败了美方的无理要求。1952年,美方又在战俘遣返问题上进行讹诈,拖延近一年。我方在谈判桌上揭露敌人阴谋的同时,并于1952年秋以全线性的战术反击配合了斗争,并胜利地进行了上甘岭防御战役。这样,美方在我军事打击和政治揭露下,又被迫回到谈判桌上来,作出了让步。可是,当停战谈判接近成功,美方又进行阻挠,特别是韩国李承晚集团公然强行拘留我方被俘人员,破坏停战的实现。为此,我方发动了1953年夏季攻势,把敌人打得走投无路,美方才被迫于同年7月27日同朝中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

刍议:军事谈判从来以武力为后盾,武力强大者,谈判桌上可以发大声;武力所不能,又要通过谈判来解决。谈判桌上斗智斗勇,是另一种战场。

17.软硬兼施逼降德军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集结了大量兵力,开始向围困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发起反击。

苏联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德国法西斯,德军丢盔卸甲,狼狈溃败。一些顽固的德军还企图依仗有利地形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苏军奉命狠狠地予以打击。

著名将领尼古拉·瓦杜丁领导的方面军的一个师包围了德军一部。德军被压缩在一个山沟里,他们拚死抵抗,幻想能突出包围圈逃走。

苏军的大炮不间断地轰击着敌人。就在这时,瓦杜丁将军来到前线。他观察了这里局势,认为现在敌人已陷入绝境,如果能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是有可能放下武器自动投降的。将军对指挥战斗的利雅鲍康中校说:

“你打得非常漂亮,可是,你认为我们值得在他们身上消耗这些炮弹吗?目前我们有必要对他们使用心理战的策略,要他们知道他们已完全被包围切断了,他们的任何援军都不可能突入,他们没有任何突围的希望,想求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用高音喇叭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

利雅鲍康下令停止射击。他用喇叭向被围德军高喊:“德国士兵们,你们投降吧!你们早就落在我们的大后方了!什么都挽救不了你们!你们的指挥部给你们安排好的是死亡的命运!你们如果投降,一定会受到优待!请马上派出投降代表。”

回答他的是猛烈的炮击声。德军的炮火巨响压倒了他的喊话声。

瓦杜丁将军笑道:“看来光示恩是不行的,还得恩威并施,来些厉害的。还有喀秋莎炮弹吗?”

“还有,可以打3次排射。”利雅鲍康回答。

“给他们来2次,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

天空中顿时出现了一片血红的光线。喀秋莎打过以后,德军的射击虽然还在继续,但已十分紊乱。

接着,战场上又响起利雅鲍康的声音:“德国人,我们又调来了一个师的兵力,你们眼看就要全部死于非命了!我们不忍看你们被全歼,赶快投降吧。”

德国人仍然用射击来回答他,但是很明显不像上次那样激烈。显然,敌人的炮兵已被摧毁,而敌正在犹豫不决,不知所措。

瓦杜丁微笑着说:“看来起作用了,再加点码,把最后一排喀秋莎打出去,让他们再尝点苦头,更害怕一些,然后再唤起他们的求生欲望。”

火光又一次飞掠过冬天大地的上空,响起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这次,德军没有再开炮。

“好!向他们喊话,告诉他们,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喊话声又响了起来:“德国士兵们,你们投降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能再等了。是活还是死,就在你们一念之间了!你们的家人希望你们活着回去!”

15分钟后,德国法西斯的投降代表走进了苏联红军指挥部的地下室。德军全部投降,苏联红军没有损失一人就结束了这场战斗。

在战争中,采取心战策略,实施恩威并举,既让敌人懂得厉害,又唤起他求生意愿,看到求生可能。这会狠狠打击敌人的士气,迫使敌人投降。

18.汉元帝的和亲策略

在中国的北方,曾有一个游牧的民族匈奴。匈奴人善骑射,非常强悍,经常偷袭中原地区,使人们饱受侵扰之苦。秦始皇时修筑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汉朝时的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险些被俘。所以匈奴之患,一直是统治者大伤脑筋的事。

汉元帝时,匈奴内部发生了分裂。后来南匈奴在汉朝军队的帮助下,统一了大漠南北。汉朝为安抚匈奴,便采取了“和亲”的策略。就是将汉家女子(名义上是王室女子)嫁与匈奴王。这时,有位深明大义、有远见卓识的宫女王昭君,为了匈奴与汉和好,使边塞百姓安宁,便自愿“请行”。皇帝就把她封为公主,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并且送给了相当丰厚的嫁妆。呼韩邪单于见王昭君年轻貌美,非常感激汉元帝,特意为王昭君建立了一座汉家式的宫殿,并封其为“宁胡”阏氏。

于是胡汉两家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打仗。化干戈为玉帛,两族人民皆大欢喜。

18.独树一帜的经营思想

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人银行家李文正喜欢阅读中国古籍,并把一些中华传统思想文化运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他在和其他企业家谈判经营时,把“和为贵”的思想应用到谈判和经营中来。他认为:“做生意,眼光要放远,争千秋而不计较于一时”。如果“双方为利争斗,生意就不可能长久”。所以他主张双方谈判,不一定要分出胜败;而应皆大欢喜。正是在这种“双胜共赢理念”的指导下,李文正与印尼民族、华人及外国金融银行家有广泛的公私交谊,合作良好,事业也获得快速发展。他最先经营的一些进口业,就是和朋友合资的。1960年,他最先转入银行业时,也是和几位福建华商合资合营的。1971年,他与弟李文光、李文明、华商郭万安、朱南权、李振强等共同集资,组织了泛印度尼西亚银行。从1973年9月至1974年11月间,李文正领导泛印银行和印尼中央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十几家各国银行、财务暨企业公司联合组成印尼私营金融发展公司。同时,泛印银行和瑞士富士银行、日本东京富士银行有限公司、美国旧金山克罗克国际开发公司、澳大利亚商业银行及印尼多国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组成国际金融合作有限公司,从事国际性的资金融通和企业投资开发等业务。后来,泛印银行又和法国皇家信贷银行签订贷款及技术合作协定,引进法国长期低利信贷,协助印尼工、农业建设及国内外贸易的拓展。他在短暂的五年内使泛印银行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大私营银行。1975年,李文正应邀出任林绍良的中亚银行董事总经理,很快使该行跃居首位。此时,他还独资创办了力宝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方面和美国斯蒂恒斯金融公司联营一些金融企业;另一方面又和林绍良家族各出50%的资本组成力宝集团,共同联营另外一些金融业。通过这两个集团的联营,不仅使李文正和林绍良的合作更加紧密,而且成了印度尼西亚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金融财团。李文正已成为印尼仅次于林绍良的第二号著名华人银行家。据估计,他的资产已达40亿美元之多。

在商业活动中,竞争是自然法则。通过竞争,击败对手,独占市场,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竞争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双方势均力敌,争斗不已,只会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而双方达成一定的妥协,发挥各自的优点,共同开发经营,这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就能双方利益共沾,皆大欢喜。李文正的“和为贵”思想和“双胜共赢”思想是一种独树一帜的经营思想。可见竞争与合作,适时而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秘本计》的“笑里藏刀”,是一种草根计谋,是狗尾巴草的草根谋略。计名语品质过于低下,仁人君子不屑一顾。《锦囊计》以樽俎刀兵取代它,还表达刚柔互济,软硬兼施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