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伊斯兰文明的结晶
公元1世纪,自拖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吞并后,埃及就被迫作为一个行省接受异族的统治。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埃及又作为一个行省继续接受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后来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而亚洲的一个游牧民族——阿拉伯人却在迅速崛起时,埃及的历史又开始发生变化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此后自己历史的焦点开始转移到了尼罗河右岸边另一座新的城市——开罗。
一、新月照耀尼罗河:
阿拉伯王朝在埃及
1.从村镇到新都
公元642年,阿拉伯帝国名将阿慕本·本·阿斯统兵从西奈半岛进军到尼罗河流域,在今天开罗市南部的福斯塔特安营扎寨,并以此为据点,挥师出征,统一了埃及全境,将当时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村镇福斯塔特定为埃及首都,这便是今天人们常说的老开罗。
城市名称“开罗”来自拜占庭的福萨敦要塞,在拉丁文中有“护城之河”之意。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伊斯兰教内部的分裂,埃及的控制者一直忠于阿里派。
公元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并重新夺回埃及的控制权。
之后的阿拔斯王朝在750一868年间,也一直统治着埃及。
尼罗河所带来的富庶,使得埃及在几百年间始终是阿拉伯帝国的重要财源。
公元868年,由埃及总督艾哈迈德·伊本·图伦(835—884年)创建图伦王朝。伊本·图伦曾任阿拔斯王朝宫廷突厥奴隶近卫军统领,后到埃及任总督巴亚克巴克的助理,统领王朝驻埃及军队。868年,伊本·图伦受命代行总督职权,集行政、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不久,他从哈里发委派的收税官手中夺取埃及全部税收大权,仅将岁入的少部分上缴国库,从此埃及独立。
伊本·图伦下令军队、地方官和百姓向他宣誓效忠,并在主麻日聚礼时要臣民向哈里发和他同时祝福。哈里发穆赫塔迪授权他组建军队讨伐巴勒斯坦长官,他借机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军队,以突厥奴隶和黑奴为核心,成为他的政权支柱和对外扩张的工具。在穆瓦法格摄政时,哈里发力图恢复对埃及的控制,责令伊本·图伦上缴埃及税收,但伊本·图伦不听其号令。
877年,伊本·图伦趁叙利亚总督逝世,哈里发派兵讨伐巴士拉赞吉起义之机,出兵兼并了叙利亚,将其置于其统治之下。
艾哈迈德·伊本·图伦在位16年,在其统治期间,结束了阿拉伯帝国对埃及财富的聚敛,是埃及的繁荣时期。
他锐意革新,振兴经济,拨巨资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整顿财政,减轻赋税,使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国库岁入充盈。为加强国防,组建海军,在巴勒斯坦阿克和亚历山大港建立海军基地,在开罗城东北新建格塔伊耳城,并据险设防。他整修开罗旧城,修筑宫殿、商店、旅店、道路,使首都焕然一新。
如今,在位于开罗旧城南亚什卡尔山的高地上,矗立着一座精美的清真寺,他就是图伦王朝奠基人艾哈迈德·伊本·图伦于876—879年间建成的,共耗费12万第纳尔(金币)。寺的建筑为碉堡形,占地面积26,143平方米,是伊斯兰世界的古寺之一。伊本·图伦清真寺曾遭塌毁,后经历代王朝多次修复,成为现今的规模。
伊本·图伦清真寺的中心是露天庭院,长92米,宽91米,大致呈正方形,庭院中有1297年建造的“拱北”1座,上建八角形镀金圆顶。庭院四周内有砖柱围绕,外面筑有高大的围墙,在北、西、南3侧有与内院院墙平行的3面墙,南北面长162米,西面长161米。礼拜大殿为砖砌柱子支撑,柱身粉饰以白色,雕刻着各种几何图案,殿内四周的木质饰带上用库法体雕刻着《古兰经》文。顶盖为木架平面屋顶,四周建有4个列柱拱廊。殿东侧为朝向,建有5个拱门式的凹壁,中间最大的凹壁是由马穆鲁克王朝素丹纳赛尔丁·拉加尼于1298年所建,系半圆空心凹壁,镶嵌着玻璃和彩色金属制品,中间雕刻着阿拉伯文库法体的“清真言”全文。寺院西侧是宜礼尖塔,塔体为4层,是仿照伊拉克萨马拉清真寺的螺旋尖塔设计的,塔的尖端为小圆顶,砖砌方柱和尖拱格外引人注目。塔外有沿塔壁而上的螺旋形阶梯,可登塔顶。图伦清真寺的雄伟建筑反映了中世纪埃及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发展成就。
公元905年,图伦王朝第四任君主艾哈迈德之子舍伊班复归于阿拔斯王朝,但阿拔斯王朝再次统治埃及和叙利亚只有30年。
公元935年,拔汗那突厥人穆罕默德·伊本·突格只(935—946年在位)在埃及创立了伊赫什德王朝。随后并叙利亚、巴勒斯坦、麦加和麦地那。
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取而代之,伊赫什德王朝灭亡。
2.伊斯兰教圣城
哈里发王朝(909—1171年)是中世纪伊斯兰教什叶派在北非及中东建立的封建王朝,因其旗帜、服饰尚绿,故中国史书称“绿衣大食”,西方史称“南萨拉森帝国”。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什叶派屡遭统治者的镇压和迫害,一部分人集体迁往北非。约893年,也门的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宣教师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在麦加朝觐时,接受北非柏柏尔部落朝觐者的邀请,并受伊斯玛仪派总部派遣,随这批朝觐者到达突尼斯,在基塔麦部落中传播伊斯玛仪派教义,宣称“马赫迪”即将复临人间,号召穆斯林起来摧毁现存秩序,建立公平正义的伊斯兰社会。他在宣教过程中赢得众多信徒拥戴,趁机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成为当地的政教领袖。不久,伊斯玛仪派伊玛目赛义德·伊本·侯赛因为逃避哈里发镇压,乔装商人,从叙利亚北部赛莱木叶伊斯玛仪派总部赴突尼斯,同艾布·阿卜杜拉会合,但被艾格莱卜王朝埃米尔齐亚达图拉二世捕获入狱。从902年起,艾布·阿卜杜拉率柏柏尔军发动起义,向艾格莱卜王朝在各地的军队发动猛烈进攻。909年3月,攻占首都拉卡达(今凯鲁万城),推翻艾格莱卜王朝,将赛义德·伊本·侯赛因从狱中救出,并被拥戴为哈里发。
赛义德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子孙、什叶派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仪的后裔,号称伊玛目欧拜杜拉·马赫迪,故立国名为法蒂玛王朝。初建都拉卡达,920年迁都新建的马赫迪亚城(在今凯鲁万东南海岸)。
赛义德即哈里发位后,在政治上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在宗教上,奉什叶派伊斯玛仪派为国教,在聚礼日祈祷词中为阿里和哈里发祝福,成为伊斯玛仪派的宗教领袖。他东征西战,对内镇压了艾布·阿卜杜拉的反叛,对外将版图扩张至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及西西里岛,为法蒂玛王朝奠定了基础。
934年赛义德死后,其继任者仍奉行向外扩张政策。第四代哈里发穆仪兹(952—975年)执政后期,派大将昭海尔·绥基利(?—992年)率海陆军多次发动西征,967年肃清了科尔多瓦后伍麦叶王朝在马格里布的影响。968年,昭海尔率领10万大军东征埃及。969年,占领埃及伊赫什德王朝首都弗斯塔特,原属伊赫什德王朝的领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希贾兹,随之并入法蒂玛朝版图。970一972年在弗斯塔特北郊营建新都开罗。
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的朱哈尔将军在古城以北破土动工,兴建了新开罗城,取名为“胜利之城”,定为国都。开罗这个名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胜利者玛尔斯(战神),据说建城的第一个夜晚,天空出现火星,即战神。
法蒂玛王朝的政治制度与阿拔斯王朝相似。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宗教的最高领袖。在王朝极盛时期,工商业及城市都很发达,物产丰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罗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亚历山大、迪米亚特、的黎波里、凯鲁万等城市和港口商贾云集,成为连接亚、非、欧对外贸易的枢纽。
王朝继承和发展了阿拉伯东方伊斯兰文化,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教育事业,文化发达,学术繁荣。972年在开罗创建爱资哈尔清真寺,当时它不仅是供祈祷用的寺院,而且成为埃及各地穆斯林前往学习教律的学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大学。
第五任哈里发艾卜·尼萨尔·阿齐兹在开罗建立了皇家图书馆,藏书达20万册,收藏有大量各种文字珍本,仅用金泥书写的《古兰经》就达2400册。
1005年,哈里发哈基姆为传授和宣传什叶派教义,弘扬伊斯兰学术文化,创办了科学馆,延聘各地著名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其领域包括宗教、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并附设学校、图书馆和天文台,其附设的学校专门培养什叶派宗教学者和官吏,除宗教各学科外,还设有医学、天文学等。天文学家伊本·优努斯、光学家伊本·海赛姆等皆在此取得科学成就。王朝文化名城开罗、凯鲁万、非斯与巴格达齐名。
在宗教上,伊斯兰教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王朝在各地修建了大量清真寺,均附设宗教学校,派出传教师和法官到各地传播什叶派教义、教法,主持宗教事务,哈里发下令在各地清真寺聚礼日为阿里和哈里发祝福,并严禁饮酒、音乐和娱乐,在经、训研究上,强调其隐义,并按什叶派观点阐释教义和教法,形成巴颓尼叶派(内学派),在王朝末期从伊斯玛仪派中分化出阿萨辛派,对基督教及其他异教徒多采取宽容政策。
11世纪后期,法蒂玛王朝开始衰落。王朝军政大权落入大臣和马穆鲁克禁卫军军官手中,争权夺势,内讧不已。军队统帅控制国家大权,官制发展为世袭制,哈里发处于被保护的地位。各地总督割据,税收锐减,国库空虚。伊斯玛仪派内部分裂,波斯、伊拉克和中亚地区的伊斯玛仪派断绝与法蒂玛王朝的联系。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相继脱离王朝控制。
1096—1144年间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属地先后被塞尔柱王朝和十字军占领。
1071年,诺曼人占领西西里岛,并蚕食了非洲大陆一些土地。十字军入侵埃及后,西亚赞吉王朝素丹努尔丁应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之请,派部将希尔库及其侄子萨拉丁率军往援。
1171年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1160—1171年),自立为素丹,灭法蒂玛王朝,建立阿尤布王朝,法蒂玛王朝灭亡。
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为库尔德人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1138—1193年)。萨拉丁原在赞吉王朝任军事将领并在其叔父希尔库麾下供职。1164和1168年两次应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请援,奉努尔丁之命,随希尔库率军迎战十字军,荣立战功。1169年任法蒂玛王朝首相,执掌埃及军政大权。1171年,在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病危之机,萨拉丁宣布废除什叶派的哈里发,自立为素丹,在埃及建立阿尤布王朝。不久他即命令开罗及大马士革各清真寺在主麻聚礼的呼图白中恢复对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祝福,后在钱币上再次铸上哈里发的称号,从此埃及重归伊斯兰教逊尼派的统治,但仍臣属于努尔丁。1174年,趁赞吉王朝素丹努尔丁暴卒,萨拉丁统兵北上,宣布阿尤布王朝独立。1175年,萨拉丁重申效忠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里发穆斯坦绥尔册封萨拉丁为“埃及、叙利亚、马格里布、希贾兹及也门素丹”称号。迁都大马士革。1183年攻占阿勒颇,灭赞吉王朝。1185年攻克摩苏尔,实现了埃及、叙利亚、苏丹、伊拉克北部、巴勒斯坦、希贾兹和也门的政治统一,形成了对十字军各公国的包围,成为竭力抵抗十字军入侵的唯一穆斯林王朝。
1187年,萨拉丁率阿拉伯联军6万人向耶路撒冷王国发起“圣战”,在哈丁战役大败十字军,俘虏耶路撒冷国王,乘胜进占地中海东部沿海要塞及内陆诸城镇,最后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后又多次打败十字军的进攻,迫其签订和约。
萨拉丁完善行政和司法制度,重建军队和防御工程,发展经济和教育文化,是王朝强盛时期。萨拉丁生前将领土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及其弟统辖。其长子麦利克·艾弗达勒以大马士革为中心,领有叙利亚南部地区;次子阿齐兹以开罗为中心,领有埃及;三子扎希尔以阿勒颇为中心,领有叙利亚北部地区;萨拉丁之弟阿迪勒领有卡拉克和邵伯克。
1193年萨拉丁去世后,诸子争位,互相倾轧,阿尤布王朝陷于分裂。1196—1199年间,阿迪勒利用这种混乱局面,夺取了埃及、叙利亚大部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自立为素丹。1218年阿迪勒去世后,王朝进一步瓦解,阿迪勒的后裔卡米勒等分别统治埃及、大马士革和美索不达米亚;萨拉丁的后裔支系则控制霍姆斯、也门和哈马。法兰克人利用王朝的分裂和内乱,重又夺回贝鲁特、萨费德、太巴列、阿什克伦等城市。此时,十字军在埃及本土登陆。1229年,埃及阿尤布王朝统治者卡米勒(1218—1238年在位)与十字军缔结和约,将耶路撒冷及阿卡走廊割让给十字军。1244年,卡米勒的第二继任者麦利克,萨利赫·奈季姆丁(1242—1249年在位)借助中亚花刺子模突厥人的力量,收复了耶路撒冷。1249年11月,萨利赫逝世,其宠妾谢杰莱·杜尔秘不发丧。3个月后,萨利赫前妻之子穆阿扎姆·突兰沙从美索不达米亚率军返回开罗后继其父位。突兰沙的军队俘虏法王路易九世,将十字军赶出埃及。1250年,王朝的马穆鲁克卫队首领艾伊贝克与谢杰莱·杜尔合谋,将突兰沙杀害,马穆鲁克首领掌握军政大权,从此阿尤布王朝名存实亡,后被马穆鲁克王朝所取代。
“马穆鲁克”,阿拉伯语意为“被占有的人”、“奴隶”,故又称马穆鲁克王朝为“奴隶王朝”。拜伯尔斯在位时(1260一1277年),马穆鲁克王朝开始强盛,他运用“远交近攻”,同金帐汗国和欧洲一些基督教国家结盟,集中力量打击伊儿汗国和地中海沿岸的十字军国家。他积极向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领地发动进攻,占领了不少战略要地,为后继者最后消灭十字军政权打下基础。
但从14世纪末起,马穆鲁克后期绝大多数素丹或懦弱无能,或骄横暴戾,挥霍无度,权臣及军队将领争权夺利,国家陷于分裂,动乱迭起。
尽管如此,一座堪与金字塔相媲美的宏伟壮观的建筑物——苏丹·哈桑清真寺仍在此期间开始修建并完成。
苏丹·哈桑清真寺是埃及著名清真寺,位于开罗东南方穆罕默德·阿里大街尽头,占地7906平方米。该寺始建于1356年,工程历时33年。它充满伊斯兰教建筑艺术色彩,有人认为它是中东最美的清真寺。它是马姆鲁克王朝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庄严肃穆。寺内有两座呼唤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是开罗之最,相当于30层的大楼。登上尖塔十分困难,但是从上面可以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内的开罗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