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死去,他的尸体首先被送到一个被称为“衣部”的地方:专门净化尸体。尸体被苏打水清洗过后,就送到叫“诖拜特”(意为纯洁之地)或“培尔一那非尔”(意为美丽之屋)的地方,完成香料的填充。然后是木乃伊的制作。
关于这方面,希罗多德给我们留下了详尽的资料。
第一,用融化的松脂涂在面部,保护面部形象,防止它干燥得太快。
第二,对脑浆进行处理。工匠将凿子从左边鼻孔塞进去,将筛骨捣碎,再用工具在颅脑中转动破坏脑髓,用一根很细小的长柄勺从鼻孔里伸进大脑将脑浆舀出来,最后把一些药物和香料塞进空空的头骨中去。
第三,取出内脏。胃、肠、肝、肺是在肚皮左侧切口取出的。后有棕油作清洗液,洗净胸腔、腹腔。以上器官时而被整齐地包在松脂团里放入木乃伊的腹中,时而分装在有盖小罐里,再放罐入腹中。
小罐从古王国到新王国越来越复杂。开始是些简单的罐盖,中王国时出现有人头形的罐盖。第18王朝早期,罐盖由神像“荷鲁斯的儿子”们守卫着神圣的内脏器官。
但古埃及忌讳取出心脏,他们把心脏看成是智慧的象征,想方设法将其留存在体内。新王国时期的《亡灵书》中就有三个值班人轮流值守心脏的记载。
第四,脱水。这是很重要的干燥程序。工匠们先填进用布包的泡碱和其他临时填充物,然后把它置于干燥的泡碱粉里约40天,待吸干了水分后,取出里面的填充物,改放用碾碎的没药、桂皮、泡碱、锯末等填充的布包,最后细心地缝上切口,贴上一块画有荷鲁斯眼睛的皮,因为古埃及人认为这种皮有强大的愈合力和保护力。
第五,化妆整形,木乃伊的皮肤为了保持其柔软性,于是选择性地涂上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蜡、松脂和柏油混合物,给皮肤美容。木乃伊的眼睛则用亚麻和石头填上,非常生动、形象。干尸上最后涂一层松脂防潮,化妆师还在木乃伊的面颊上扑上一层胭脂红,头上戴好编辫的假发套,穿好衣服,配上最好的珠宝。
第六,包裹。埃及人认为包扎尸体是充满险恶的,于是就以祷告伴随整个包裹过程(一般为15天)。包扎尸体的手每动一下,就伴有一次庄严的祈祷或神奇的符咒,同时把护身条符放在亚麻绷带间。他们很重视将其放在心脏位置处,而护身符一般都用绿色石头做成圣甲虫或人心的形状,上面刻着“保持死者的心,使它不产生危害主人的东西”之类的词句。其他的护身符则紧贴放在木乃伊身体上,或裹进亚麻布里。
第七,木乃伊迎接他的卡。时间一般为70天。之后,安努比斯神灵就秘密地把木乃伊送还他的家人,等待下葬。
当然这种费用昂贵的处理尸体的办法一般适用于法老、达官贵人和富翁。
穷人制作木乃伊的办法则简单多了,将腹部用泻剂清洗一下,然后把尸体放到泡碱粉里浸70天,取出后,让风吹干,葬于干燥的沙丘中。
而且令人惊奇的是,木乃伊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因为在古埃及人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动物生灵。以朱鹭来说,朱鹭是埃及非常神圣的动物,或许是因为朱鹭嘴巴长长的,就像一支笔,所以埃及人从以前就把朱鹭当神看,所有跟文字有关的东西,都跟朱鹭脱不了关系。在埃及萨卡拉曾经发现一个动物墓穴,里面有400万只的朱鹭木乃伊,每一只都分别放在一个瓮里妥善保存。
事实上古埃及人制作过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木乃伊,主要有猫、鹰和朱鹭等。由于数量巨大,所以过去考古学家猜测古埃及人在制作动物木乃伊时可能不像制作人类木乃伊时那么费心。
以前的论点认为古埃及人只是在动物死前用亚麻带将它们缠裹起来,或浸泡在树脂中。但是现在,对动物木乃伊所做的化学分析表明,动物木乃伊是用防腐香料预制成的,其复杂程度跟用在人身上的防腐香料差不多。看来,古埃及人把动物既当成宠物,又当成神的代表,动物在死后同活着时一样受到他们的敬重。
古埃及人相信亡者在来世生活,需要有坚固的居住地。因此才出现了古王国时的金字塔和中王国、新王国时期在山坡挖掘的墓室,这些都是亡灵永久生活的住地。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现世是短暂的,来世才是永恒的。
古埃及人又意识到,人的复活只能在阴间,而不是在人间。因而,尸体同灵魂的重新组合,也不能使人重新回到人世,而只能生活在地下深宫。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为了满足自己死后生活的需要,不惜动用国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坟墓,金字塔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坟墓里还必须摆放各式各样生前的生活用品,便于死者享用。
2.金字塔——法老的安息之所
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此,每一位古埃及人都在生前精心地准备死后的事宜,以期在来世获得永生。
作为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被他的臣民们视为人间的主宰,即使在他死后,也将成为冥界之王。因此,法老的木乃伊不但要以最高规格精心制作,其存放之地也必须是“永恒之所”。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自早王朝开始,法老们就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自己营建陵寝,从而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一金字塔。
金字塔分为两种,一是阶梯式,其前身是马斯塔巴;一是大金字塔,其前身是阶梯式金字塔,也就是说大金字塔是在阶梯式金字塔上演变而成的。
“马斯塔巴”,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石凳,是埃及古王国之前贵族的墓葬形式。坟墓多用泥石建造,呈梯形六面体状,分地下墓穴和地上祭堂两部分。墓中一般有众多墓室,不仅用于放置死者尸体,还放置陪葬者尸体。此外还有用于放置食物、用具和衣物的墓室。
进入古王国时期后,国王开始使用金字塔取代马斯塔巴作为墓葬形式,而最早的金字塔正是从马斯塔巴演进而来的。
考古挖掘到保存完好的第1王朝期间所建的马斯塔巴,其最核心部分是位于地表下的长方形坑,地坑被分成五个小间,正居中的大间用于贮放死者;毗邻的四小间是放死者的生前用品。地坑上面先是由泥砖构建的九排三纵式小隔间,再由沙土覆盖最外层。
后来,大约在第2至第3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
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第3王朝的开国君主乔塞尔是首先享受到“天梯”的君主。当然这也要归功于他的宰相——伊蒙霍特普。
据说,伊蒙霍特普是平民家庭出身,因为有惊人的智慧和渊博的学识而受到法老的器重,被破格委以重任,直至成为国家的第二号人物。他为重用自己的法老乔塞尔别出心裁地修建了一种新墓。
这座高61.2米、底边东西长143米、南北长125米的六级阶梯形金字塔,前后经过6次设计、扩建,最初它设计成了一个典型的“马斯塔巴”墓。该墓地面部分是长宽约60米、高近8米的方形建筑。中部填满碎石和泥土,表面由光滑的石灰石砌成,墓室是这样建造的,先在岩石上挖一口28米深的旱井,并凿台阶通到井底。井底每边长7米,建两室作为乔塞尔的殡室,两室之间有门相通,门上绘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的国王名字和谥号,殡室本身无门外通,只能以天花板上一个圆洞作为出口,连通上面的房间。洞口用一块约3吨重的石块堵住,经一条20米长的甬道通往墓外。殡室四周有四条甬道,堆放各种随葬品。
地下墓室建成后,在地面上盖第1个“马斯塔巴”(高11.48米),接着往上盖第2个(高10.95米)、第3个(高10.43米)、第4个(高9.92米)、第5个(高9.39米)、第6个(高8.89米)。“马斯塔巴”越往上,体积越小。这样,墓的外形呈6层阶梯状,总高度为61.06米,故人称为“乔塞尔层级金字塔”。
作为金字塔的鼻祖,它不仅第一次创造了高达60米的建筑奇迹,而且成功地建造了一组完整的轴对称布局的建筑。此墓的修建是埃及建筑史上的一次创新与革命,它首次用石头代替砖作为建筑材料,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的石造建筑。
乔塞尔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
到第4王朝第一个国王斯涅弗鲁时,建造了3个金字塔。他的第一座金字塔在麦杜门,原为一个层级金字塔。后来将各层阶梯填平,成为一个角锥体的金字塔;其后,他又命人在达淑尔为其建造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但由于设计上的误差,建到一半时发现角度太大,不得不改变角度,从而成了一座菱形金字塔,或称弯曲形金字塔。对此,斯涅弗鲁当然不满意,于是他又命人在达淑尔建造了另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可以说,斯涅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真正角锥体金字塔转变的时期。
在古王国时期,埃及人建造了大量的法老陵寝——金字塔,因此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古王国时期,埃及人共修建了几十座金字塔,这些金字塔散落在孟斐斯周围,集中于吉萨高原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佛拉金字塔。
第4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胡夫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得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4000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
胡夫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即无吊车装卸,也无轮车运送。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
其实这些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当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
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佛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除狮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因为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第4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
第6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当然也因为猖獗的盗墓者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从而使得他们“永生”的愿望化为泡影。有鉴于此,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3.斯芬克司之谜
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司”)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
狮身人面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雕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的,面部是古埃及第4王朝法老哈佛拉的脸型。
相传公元前2611年,哈佛拉到此巡视自己的陵墓——哈佛拉金字塔工程时,吩咐为自己雕凿石像。工匠别出心裁地雕凿了一头狮身,而以这位法老的面像作为狮子的头。
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写照。雕像坐西向东,蹲伏在哈佛拉的陵墓旁。由于它状如希腊神话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司,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司”称呼它。
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它上身是一个女人的头像,而后面则是狮子的身体。
在伟大的《荷马史诗》中,有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
在古埃及的底比斯,突然来了一个怪物。它上身是一个女人的头像,而后面则是狮子的身体。这个怪物趴在底比斯前面的一个小山上,注视着过往的路人。每个人都会被它拦住,被要求回答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早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回答不上来的就要被它吃掉。很多人都被它吃掉,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后来英雄俄狄浦斯来到底比斯,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是,他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司羞愧坠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