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概念
(一)定义
自我概念是老年人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评价。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征以及他人对其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形成的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老年人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像”。
(二)组成
自我概念是老年人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具体地说,自我概念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外形、体形、身体感觉等等)、心理特征(如自尊、自信)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影响力等等)。自我概念包括老年人的身体自我(即身体意象)、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四部分。
1.身体自我。是自我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感受,包括他对自己的身体外形、身体功能、性功能和健康状况的认识与评价,与衣着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对身体形象的影响日益明显。身体意象是自我概念中最不稳定的部分,较易受疾病、手术或外伤的影响;对住院者来说,心脏监护仪、引流管、造瘘口也可成为身体意象的组成部分。
2.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老年人对自己的社会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团体成员资格以及社会名誉、地位的感受。
3.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老年人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和道德水平等的认识和判断。自我认同紊乱者无法分辨自己与他人,或无法从社会环境中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老年人区分出来。
4. 自尊。自尊作为一种主观的判断和评价,是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它指老年人如何感受和评价自我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身体意象,这些感受可从老年人有关自我肯定或否定的陈述中反映出来。消极的自我评价表明老年人有现实或潜在的自尊低下。自尊低下可分情景性和长期性两种类型,情景性自尊低下是指原有积极自我评价的老年人,因失落或面对新的改变而产生的消极的自我评价或感受;长期性自尊低下是老年人长期消极的自我评价的结果。
(三)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
自我概念并非生来就有,而是老年人在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社会化产物;也并非一旦形成就不再改变,它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老年人生活经历、环境以及他人尤其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人的反应尤为重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在枟社会比较理论枠中指出,老年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是通过与他人的条件、能力和成就相比较而形成的。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则认为,老年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的,对自己的认识是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即“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在婴儿期,如果其生理需求能被满足,爱和温情能被体验,便开始建立对自我的积极感受;随年龄的增长,与周围人交往增多,逐渐将自己观察和感知到的自我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内化到自己的判断形成自我概念。
二、老年人心理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 认知。老年人认知心理活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智力下降。
(1)感知觉。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味觉、触觉等感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导致反应迟缓,技能操作不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依赖性增强。这些会引起老年人的淡漠、抑郁,严重时产生与周围环境隔离的感受。
(2)记忆。老年人的初级记忆、再认能力、逻辑性记忆及往事记忆相对较好,而次级记忆、再现或回忆能力、机械记忆及近事记忆下降明显。因此老年人常唠叨往事,留恋过去,讲话重复或话到嘴边又临时忘记;对新鲜事物不易理解接受,常固守以往的观念和习惯;有时碰到很熟悉的同事也会叫不出名字。
(3)智力。老年人并非智力全面减退,而是表现为“晶体”智力(与抽象思维有关)增强和“流体”智力(与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有关)下降。在实际工作中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事,老年人往往考虑很久且易出错。
(4)思维。老年人的思维随年龄增长下降缓慢,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与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方面的减退,在概念学习、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及创造性比中青年下降明显。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转换较困难,给人以保守、老眼光的印象;常用老办法和陈规旧习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新问题而易受挫折。
2.情感。老年人的情感较中青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老年人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悦、愤怒、悲伤和厌恶时。
(2)老年人描述喜悦情绪时用词少。
(3)老年人的抑郁感与过度关注健康有关。
(4)老年人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以个人得失为主,其次是不合心意的事情和不愉快的遭遇。
(5)老年女性有疑病倾向。
3.个性。老年人在个性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生观的改变。老年人对成功、名利的追求逐渐地或迅速地淡化,因而其支配性、竞争性、攻击性和活动性均有可能减弱,而更多地关注于健康、家庭关系,更多地关心下一代,有的甚至热心于社会公益性活动。
(2)自私的暴露。中年人的自私因社会活动受到抑制,而在老年期表现突出。老年人因满足心理需要的资源日渐减少,故对可用资源抓得更紧,显得尤为自私。如有的老年人为了希望子女给自己更多的照顾,要求子女就近工作。
(3)自尊心的改变。低自尊与高服从是老年人自尊心改变的具体表现,这与社会经济地位的降低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有密切的关系。
(二)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
1.生理功能衰退。
2. 疾病困扰。
3.社会角色改变。
4.家庭角色和经济状况的改变。
5.丧偶。
6. 再婚。
7.文化程度。
(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 失落感。由于退休后,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社交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变化,经济收入减少,使老年人感到既丧失了工作和金钱,又丧失了地位和朋友,一旦健康丧失,更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空虚感,表现为沉默寡言、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精神抑郁或心情烦躁、敏感多疑。在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年人中发生率高。
2. 孤独感。退休后远离同事朋友,子女亲友往往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家务等,来往、沟通减少;或因体质或性格内向不爱交往,加上熟人相继作古,老来失伴,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丧偶老年人更为突出,体能衰退和患病者也会加重孤独无助的感受。
3.隔绝感。老年人与社会和工作单位联系减少,社会交往与信息量减少,再加上视力、听力下降,常会使老年人产生与世隔绝感,表现为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对人冷淡等。老年人的经历与年轻一代有很大不同,许多问题的看法有差距,而老年人又坚信自己的经验且固执己见,由此产生的代沟更加重老年人的隔绝感。
4.自我形象与自尊紊乱。个人的自尊会因老化而受到负面影响,如记忆力衰退,朋友的丧失,秃发、假牙、视力、听力等生理变化及严重疾病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都有可能影响到老年人的自我形象的改变,从而丧失自尊、自信,甚至紊乱。
5.恐惧感。老年人因体能衰退或患有疾病而不安,加上行动不便,就医困难,担心病情的发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年人往往会产生濒临死亡的恐惧感。有的老年人担心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寡言少语、忧虑。
能力训练
张大爷患有帕金森病,有明显的自我概念形态障碍。护士应当如何收集自我概念形态方面的健康资料?如何向张大爷的亲属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张大爷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后,主要的护理保健措施应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