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理评估
活动与运动形态主要涉及老年人的锻炼、活动及休闲娱乐以及锻炼的方式,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活动和运动的类型、强度、活动量以及老年人进行活动或运动的能力、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一)交谈(病史询问)
1.活动与运动形式。询问老年人平常一天的活动量,包括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和休闲娱乐活动,如果可能,让其记录活动日记,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资料。对经常锻炼者,应详细了解运动的类型、频度、持续时间及强度(强度多以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或被评估者的主观感觉来衡量)。询问老年人活动或运动后自觉舒适程度、活动或运动时费力程度以及活动或运动时出现的症状和心率变化。询问老年患者在医院中能否满足日常的娱乐、爱好活动。若老年人没有常规锻炼或休闲娱乐活动,应询问原因,如是不是没有兴趣、没有时间、疲乏或疾病所致等。
2.活动耐力。活动耐力是指老年人对活动与运动的生理和心理耐受力。询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动或常规锻炼中是否出现疲乏、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昏、冷汗、四肢和腰背痛等一系列活动耐力下降的症状,以判断老年人的活动耐力。
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老年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ADL 主要由老年人的活动耐力、躯体活动功能决定,但也受成长发育水平、价值观、信念、认知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询问老年人或其家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动作完成情况及是否需要借助辅助用具;老年人的移动能力如何,能否走动,能否在床上移动,四肢肌肉有没有萎缩。
可以根据老年人完成动作的自理程度将相应的自理能力分级评定为如下5级:
0级:能够独立完成。
1级:需借助辅助用具才能完成。
2级:需有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3级:需有他人帮助,并借助辅助用具才能完成。
4级:自己不能完成,完全依赖他人帮助。
也可用其他量表对老年被评估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4.影响活动的不利因素。
(1)疾病史。询问老年人是否存在活动受限的疾病,有无机体的异常情况,如瘫痪、骨折等。询问老年人有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无长期慢性的感染性疾病史;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有无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缺钙抽搐、全身骨痛和骨刺形成等表现。询问老年人有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创伤、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慢性劳损等危险因素。询问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有无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有无胸痛、心悸、食欲不振和肝区胀痛等表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与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均可降低机体活动耐力。
(2)用药史。询问有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物、地高辛等药物可使机体的活动耐力降低。
(3)生活习惯。包括是否嗜好甜食、高脂高磷高蛋白饮食,有无饮酒过量、钙摄取不足、维生素D缺乏,吸烟的年数和每天吸烟的数量,有无食物过敏史。通过询问每天的进水量、食物摄取量、排尿量、出汗量、粪便排泄量等评估出入液量是否平衡。病情需要时应每天称体重、记出入量,必要时测定尿比重。
通过询问了解到:张大爷有30年的吸烟史,每天60支;小时候曾经患过麻疹;40多岁患支气管炎,因没有及时治愈,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已20多年;从小抵抗力低下,体弱多病,对鱼、虾、蟹过敏,但无药物过敏史。
(二)身体评估
1.一般状况。注意老年人的皮肤、营养、淋巴结、肌肉和骨骼发育情况。阻塞性肺部病变晚期患者因长期气急、感染而导致食欲不振、缺氧等高代谢的消耗,常常表现为消瘦、贫血、紫绀或水肿。注意生命体征,如有无体温过高或过低,有无脉搏、呼吸加快,有无血压下降等。观察老年人的姿势、步态、面部表情、衣着修饰和个人卫生,姿势、步态异常者多提示活动功能障碍,衣冠不整者提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痛苦、抑郁、淡漠或过度紧张者对活动或运动多失去兴趣。
2.胸部检查。注意评估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有无受限。检查胸壁有无静脉充盈、曲张、压痛、皮下气肿,胸廓有无畸形。严重胸廓畸形可致胸廓扩张受限,影响肺通气;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观察呼吸的类型、频率、节律,辅助呼吸肌是否参与呼吸运动,胸廓和气管是否正中对称;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呼吸困难的类型。两侧肺部触诊语颤有无增强或减弱;肺部听诊音有无干啰音、湿啰音,呼吸音有无增强或减弱。观察有无肺气肿和肺淤血的症状和体征,有无咳粉红色泡沫痰。心脏功能是影响活动耐力的重要因素,活动耐力下降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的程度一致。观察有没有导致心排出量减少的原因和表现,如心律不齐、颈静脉怒张、血压低等体征。
3.腹部和肢体检查。有无肝脏肿大、压痛,颈静脉怒张,肝颈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的体征。注意观察血管方面的改变,如脉搏、血压、毛细血管搏动征和肢体循环情况。肢体循环异常可导致肢体血供不足和疼痛,使活动耐力下降。注意骨、关节和肌肉的外形,局部有无压痛、红肿或体表温度升高,关节活动范围有无受限,有无肌肉萎缩。
4.神经系统。主要评估与活动有关的感知、随意运动、肌力、平衡和协调功能。注意有无视力或听力障碍、瘫痪、肌力下降、平衡或协调功能受损等。
(三)心理—社会评估
注意询问老年人心理状况对活动的影响,压抑、焦虑、恐惧、缺乏活动热情,会大大影响其活动量;而性格开朗、热情、积极、充满信心,则会很好地完成各种活动,使护理计划顺利完成。采取静坐式生活方式的老年人,活动一般较常人少。认为活动对健康无关紧要者多喜欢静坐,也会减少活动量。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减少,提示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排出量代偿性增加,活动力下降。
(2)血脂。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3)血清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P)、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见于心肌梗死,提示心功能受损。
(4)动脉血气分析。了解肺换气功能状况,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依据。
(5)痰液涂片与细菌培养。有利于确诊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因。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X射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心导管检查及动脉造影等可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活动耐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和用力肺活量测定可了解肺通气功能状况。
二、重点护理诊断
(一)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1.定义。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活动无耐力”是描述身体状况下降的老年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为增加体力和耐力。
活动无耐力与疲乏不同。如果护理诊断为“疲乏”,其预期目标是帮助老年人适应疲劳,而不是增强耐力。
2.护理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① 活动中:虚弱,头晕,呼吸困难;② 活动3分钟后:头晕,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脉搏>;95次/分。
(2)次要依据。面色苍白或发绀,意识模糊,眩晕。
3.护理诊断相关因素。任何影响供氧导致身体状况下降或超出老年人的承受能力的因素,都会引起活动无耐力。常见因素列举如下:
(1)病理生理因素。
1)供氧系统受损。见于:① 心脏方面: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② 呼吸方面:慢性梗阻性肺病、支气管和肺发育不良、肺不张;③ 循环方面:贫血、周围动脉疾病。
2)代谢需求增加。见于:① 急性或慢性感染:病毒感染、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②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③ 慢性疾病:肾脏疾病、炎症性疾病、肝脏疾病、骨骼肌疾病、神经性疾病、癌症。
3)能量来源不足。见于肥胖、饮食不足、营养不良。
4)氧气运输障碍。见于低血容量。
(2)治疗因素。代谢需求增加,见于外科手术、诊断性检查等。
(3)情境因素。
1)卧床造成身体状况下降。
2)抑郁、缺乏动力和静止生活方式造成的不愿进行活动。
3)代谢需求增加,见于辅助设备(助行器、手杖、支架)、极度应激、疼痛、环境障碍(如楼梯)、气候异常(特别是炎热、潮湿气候)。
4)气压改变造成可利用氧减少(如新近到高海拔地区)。
(4)年龄因素。老年人可能会经历肌力和灵活性的降低及感觉缺失,所有这些可能会挫伤老年人的自信心,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活动无耐力。
(二)心排出量降低(cardiac output,decreased)
1.定义。心脏泵血量减少导致心功能下降。
应多关注这一诊断。老年人存在“心排出量降低”可能会带来较多的功能紊乱,如活动无耐力、睡眠紊乱。另外,还有并发症的危险,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2.护理诊断依据。低血压、眩晕、脉搏加快、水肿(外周、骶尾部)、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绞痛、发绀、心律失常、尿少、乏力。
(三)废用综合征(disuse syndrome)
1.定义。由于医嘱规定或活动不能,老年人处于或可能处于因不能活动而导致发生机体退化或功能发生改变。
“废用综合征”表明老年人易患某些并发症,并有其功能改变。在多数情况下,综合性诊断不需要有致病因素及有关因素(如“废用综合征:与脊髓损伤有关”)。当废用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属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时,使相关因素具体化有一定作用。
如果不能活动的老年人表现出皮肤完整性受损或另外某个诊断的症状和体征时,应该使用特定的诊断。即应该继续使用“废用综合征”的诊断,以示警惕,进行积极预防,防止进一步损害健康。
2.护理诊断依据。出现一组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与不活动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便秘、呼吸功能异常、周围组织灌注障碍、感染的危险;有活动无耐力和有损害心理健康的危险。
3.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① 感觉功能降低;② 神经、肌肉损伤,见于多发性硬化、肌肉营养不良、帕金森病、格林 巴利综合征、脊髓损伤;③ 骨骼关节病、骨折、风湿病;④ 疾病晚期,见于艾滋病、心脏病、肾病、癌症等;⑤ 心理或精神疾病,如严重抑郁、恐惧、紧张症。
(2)治疗因素。医嘱规定的不能活动、手术(截肢、骨骼手术)、牵引或打石膏或夹板、机械通气、静脉滴注。
(3)情境因素。抑郁、疲劳或疼痛。
(4)年龄因素。老年人运动灵活性降低,肌无力,老年性痴呆。
(四)躯体移动障碍(mobility impaired physical)
1.定义。指老年人处于或有可能处于躯体活动受限的一种状态,但并非不能活动。
“躯体移动障碍”描述的是老年人上肢或下肢活动受限或肌肉力量受限。“躯体移动障碍”不能用于描述完全移动障碍,而代之以“废用综合征”更为适宜。躯体活动受限也可作为其他护理诊断的病因依据,如“自理能力缺陷”或“有受伤的危险”。躯体移动障碍的护理措施应集中在力量训练、功能恢复和防止其能力进一步退化上。
2.护理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在特定环境中,有目的地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如床上活动、移动、行走),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2)次要依据。活动被约束,不愿意活动。
3.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
1)肌力和耐力减退。见于:① 神经、肌肉受损,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肌肉营养不良、脊髓损伤、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感觉缺失;② 骨骼关节损伤,见于骨折、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滑膜液增多。
(2)治疗因素。
1)与外用的器具(石膏或夹板、背夹、静脉插管)有关。
2)不会使用假肢、拐杖、助步架等。
(3)情境因素。与疲劳、动力下降或疼痛有关。
(4)年龄因素。与老年人运动的敏捷性下降或肌无力有关。
(五)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ineffective airway clearance)
1.定义。不能有效地咳嗽,处于一种正常呼吸受到威胁的状态。
2.护理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咳嗽无效或没有咳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2)次要依据。呼吸音异常,呼吸速率、节律、深度异常。
3.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
1)分泌物过多或过稠,见于感染、囊性纤维化或流感。
2)不能活动、分泌物淤积和低效性咳嗽,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 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头部创伤、脑血管意外等。
(2)治疗因素。
1)不能活动,见于药物镇静作用,全身麻醉或脊髓麻醉。
2)继发的咳嗽反射抑制。
3)与吸入空气的氧含量降低有关。
(3)情境因素。
1)不能活动,见于手术或创伤、疼痛、恐惧、焦虑、疲乏、感知或认知障碍。
2)湿度过大或过小,暴露在冷的环境中。
(六)气体交换受损(impaired gas exchange)
1 .定义。处于现存或潜在的肺泡与血管系统之间气体(O2 和CO2)交换障碍的状态。
护士需要处理因氧合作用降低而对功能的影响,诸如活动、睡眠及性功能障碍。因此,“活动无耐力:与气体交换受损有关”更好地说明护理的工作重点。如果老年人有潜在或有过呼吸功能障碍,护士对此可描述为“潜在并发症:呼吸的”,或者更具体的“潜在并发症:栓塞”。
2.护理诊断依据。
(1)主要依据。用力时感到呼吸困难。
(2)次要依据。嗜睡,紧张不安,特殊体位(坐位、手放在膝上、向前屈身);缩唇呼吸,呼气时间延长,发绀,疲乏,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或右心室压增高);胃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血气检查: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3.护理诊断相关因素。参考“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
三、其他护理诊断
(一)娱乐活动缺乏(deficient diversional activity)
指处于对娱乐的兴趣降低或缺乏的状态。
(二)持家能力障碍(home maintenance,impaired)
处于或有危险处于难以维持安全、卫生的家庭环境的状态。
(三)低效性呼吸形态(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s)
处于因呼吸形态改变而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丧失充分通气的一种状态。
(四)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peripheral neurovascular dysfunction,risk for)
有可能处于肢体末端循环、感觉、运动障碍的危险状态。
四、护理目标
(一)活动无耐力
老年人能够改善自身的活动能力状况,使之达到特定的活动水平。
(二)心排出量降低
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功能和活动能力,防止并发症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废用综合征
老年人不发生由于不能活动而引起的并发症。
(四)躯体移动障碍
老年人感到肢体的力量和耐力增加。
(五)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
老年人没有发生误吸,显示咳嗽有效,肺部气体交换增加。
(六)气体交换受损
老年人感到肺部气体交换有改善,显示有效的呼吸速率,肺部气体交换增加。
五、重点护理措施
(一)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
1.监测老年人活动后的反应。
(1)测量静息时的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监测心率、心律和心功能变化(如果体征异常,例如脉搏>;100次/分,在需要增加活动量时,应先征求医生的意见);活动后马上监测生命体征;测15秒脉搏,然后×4,而不是测1分钟脉搏(脉搏不规则时应测1分钟脉搏)。让老年人休息3分钟,再次测定生命体征,并进行前后比较。
(2)如果老年人出现下列反应则应停止活动:主诉胸痛、呼吸困难、眩晕或意识模糊,脉搏减慢,心率不增加,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增加15mmHg,呼吸频率减慢。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降低活动强度、减少活动频率和缩短活动时间:脉搏需3~4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静息状态时脉搏+6次范围内,活动后呼吸频率增加过快,出现其他缺氧症状(如意识模糊、眩晕)。
2.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
(1)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开始时每天至少做2次关节活动。根据老年人的日常时间表安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可以安排在活动之间)。
(2)促成“我能行”的态度,为老年人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其增加活动量,使之拥有能改善自身活动状况的信念,认可自身的进步。允许老年人制定活动计划表和功能活动目标(如果目标太低,可以做一项双方约定,如“如果能够走到大厅的中间,我就与你玩游戏牌”)。
(3)通过缓慢地进行活动,短时间内增加休息次数或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帮助来增加老年人的活动耐力。从渐进的、每日3次、每次15分钟的下床活动开始,使老年人逐步增强练习耐力。让老年人测步行速度。
(4)鼓励老年人穿舒适的鞋(避免穿拖鞋,因为拖鞋不能给予足部适当的支持)。
3.讲授活动时保存体能的方法。
(1)活动中间要休息,每天休息数次,饭后休息1小时。
(2)如可能,活动时尽量采取坐姿,而不是站姿。
(3)活动时,每隔3分钟休息5分钟,使心脏功能有所恢复。如果出现疲乏或心肌缺血症状(脉搏增加、呼吸困难、胸痛)应立即停止活动。
4.指导老年人咨询。请内科医生及物理治疗师制订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
5.慢性肺功能不全的护理措施。
(1)鼓励老年人在活动增加、情绪波动及身体处于应激时,使用控制呼吸的技巧(包括唇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
(2)使用唇式呼吸法时,应该用鼻子吸气,然后经半闭的双唇缓慢呼出,同时数到7并发出“噗”的声音(患有进行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3)讲授腹式呼吸法时,护士应把双手放在老年人的腹部肋缘以下,在老年人呼吸时一直保持不动。嘱老年人用鼻呼吸,吸气时放松双肩,把腹部向外推,抵住护士的双手,然后屏气1~2秒使肺泡张开;呼气时通过口腔缓慢呼气,护士则在肋骨底处稍施压力。反复练习几次,然后让老年人把自己的双手放在肋骨下方练习独立操作。指导老年人每小时进行几次这样的练习。鼓励老年人每日逐渐增加活动,以防止肺功能下降。鼓励老年人使用适应性呼吸技巧,以减少呼吸肌做功。
(4)与老年人一起讨论家庭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障碍物(如:楼梯的级数)以及改变能量消耗的休息方式(如:在洗手间的洗脸池边放一把椅子,以供日常打扫卫生过程中休息)。
(5)解释支撑手臂重量(例如坐位时用椅子扶手支撑手臂重量)以减少呼吸肌做功的重要性。讲授如何在呼气时用下肢锻炼法来增加无支撑手臂的耐力。
6.可向社区护士咨询。
(二)心排出量降低的护理措施
1.避免劳累,减轻心脏负荷。根据每个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各自的活动处方,日常生活以不感疲劳为原则,切忌勉强做一些体力不支的事情。老年心力衰竭早期即可出现活动后疲劳无力、气急、心慌,有些患者往往认为心力衰竭就应“多卧床、少活动”,致使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一些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阻止心力衰竭症状的发展,亦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病情稳定、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可采取步行、打太极拳等多种运动形式,其中步行是较好的运动形式之一,可有效改善有氧活动的能力。步行在室内外都可以进行,开始先慢步行走,速度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一般每次活动20~40分钟。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采用间歇锻炼的方法,如上下午各走20分钟,每周3~5天,以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次数,每次锻炼以自觉稍累或有些气促即可。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一般不能做全身性运动,可轮流做单肢体的运动,这样既可增加骨骼的血流量,对全身血流动力学负荷的影响也不大。重度心衰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为配合治疗,一般心力衰竭患者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
2.饮食护理。心力衰竭的饮食以低盐为原则,给予适当的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Ⅰ度心力衰竭可给氯化钠5g/d,Ⅱ度心力衰竭为2 。5g/d,Ⅲ度心力衰竭为1g/d,进食应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低盐饮食的重要性;如在使用利尿剂,钠盐控制不必过严。低盐饮食可引起食欲下降,应教给患者一些应对技巧,如使用其他调味品代替食盐;或将每日可摄入的盐交给患者,在进餐时加在菜上,使咸味明显而增加食欲。食盐外的其他含钠多的食品如发面食品、香肠、啤酒等也应限制。对心力衰竭伴有恶病质患者予以营养支持,给予蛋白质1 。5~2 。0g/kg,钠摄入量限制在2g/d。
3 .吸氧。给予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3L/min;部分心功能Ⅳ级;有肺水肿者给30%~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减轻呼吸道内泡沫的表面张力,起到消泡作用。吸氧一般至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气分析氧分压正常为止。
4.生活护理。对轻症患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对重症患者协助翻身或局部按摩。对强迫体位者予以气圈或气垫。穿着柔软或宽松,保持皮肤清洁,病室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心力衰竭。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给缓泻剂开塞露,避免用力排便使腹内压增加,从而使腔静脉回流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而加重心力衰竭。
6.避免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而老年人自控能力下降,遇事容易激动。所以对待患者要亲切和蔼、耐心周到、言行得体。及时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7.心理护理。老年人心力衰竭时不仅发生机体的病理改变,心理和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患者常常责怪家人及医务人员未尽职尽责,对治疗与照料总不满意,常表现为悲观沮丧,对疾病恢复丧失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成了包袱而产生内疚和自责,表现为焦躁不安或易于激怒或抑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除了关心和劝慰外,还要让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信息,特别是和患者有密切关系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尽量按他们的意见去办。另外,既要悉心照料患者,又要努力改善与患者的关系,转移其注意力,消除其恐惧感。护理人员及家属要有足够的容忍力,让患者发泄出心中的烦恼和怒气,这样有利于患者情绪稳定,使心情轻松起来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出院指导。
(1)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增加对疾病的认识。
(2)注意避免引起老年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由于多种多样的因素。都可能诱发老年人心力衰竭,其中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血压升高、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饮酒、饱餐等(尤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因此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改掉暴躁脾气等,都有利于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同时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3)告知患者,当原有疾病加重或有新的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
(4)嘱咐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获得有效救治,避免诱发因素。有以下病情变化应主动诊治:无法解释的疲劳,消化道症状,运动耐受力下降;新近发生的劳累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或体重增加。
(5)提醒患者继续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随时、及时复诊,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废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1.帮助变换身体姿势,经常翻身(如可能,每小时变换一次)。维持正常的体位,防止并发症。
2.鼓励每小时做5次深呼吸和控制咳嗽的练习。每8小时对肺区听诊一次。
3 .进行全关节活动(活动频率依老年人情况而定),如可能,提供承重练习(如倾斜床)。
4.维持常规的排便,具体护理措施参考“便秘”。
5.预防压疮。
(1)按时翻身,解除易受压部位溃疡的发生;帮助老年人翻身或指导其每0 。5~2小时翻一次身,或改变一下身体的重心。
(2)尽量保持病床平坦以及减少剪切力。Fowler卧位(斜坡卧位)每次限制在30分钟。使用泡沫塑料块或枕头,提供支持作用。
(3)扶老年人起床或从椅子上扶起时,要有足够的人手。
(4)每次改变体位时,要观察皮肤是否有红斑或发白的情况,并对局部进行触诊,看有无组织发热或肿胀的情况。不要按摩发红的部位。
(5)使四肢高于心脏水平(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则禁忌使用这种方法)。
(6)其他措施参阅“皮肤完整性受损”。
6 .每天摄入2000ml液体或更多(除非有禁忌),具体参阅“体液不足”部分。
7.鼓励老年人与他人交流自己对活动受限的感受和恐惧。让老年人本人参与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如可能,富有创造性地改变自然环境和日常活动安排。为老年人提供控制决策的机会。
8.鼓励老年人穿正装,而不是宽松的睡衣。
(四)躯体移动障碍的护理措施
1.关于预防不能活动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参阅“废用综合征”。
2.指导老年人对没受影响的肢体实施主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每天至少4次。锻炼方法为:① 对患肢实施被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注意要缓慢进行,支撑关节的上下两端;② 从主动的全关节活动到功能性的活动要逐渐进行。
3.轴线卧位,以预防并发症。
(1)利用足板。
(2)避免长时间以同样的姿势坐或躺。每2~4小时改变肩关节的位置。
(3)当处于Fow ler体位(具体为将床头抬高45~50cm或支靠背架,使膈肌下降,胸廓扩大,增加肺通气量,促进氧交换)时,用一个小枕头或不用枕头。
(4)将手和腕关节置于自然功能位。如果老年人呈仰或俯卧位时,在其腰部或肋骨末端放置一个毛巾卷或沙袋,沿着臀部或大腿上方的侧面放置一个粗的卷状物或沙袋。如果老年人处于侧位时,从腹股沟到足放置枕头以支持腿部,并且用另一个枕头垫肩部和肘部;如需要,用一个沙袋支持足底,使足保持背屈位。使用手或腕部夹板。
4.循序渐进地活动。
(1)帮助老年人慢慢地坐起。让老年人在站立之前,在床沿侧双腿自由地摆动几分钟;最初几次下床时,要把时间限制在15分钟,每日3次;如果老年人能耐受,可将其每次下床时间增加15分钟。
(2)在有或无辅助装置的情况下逐渐练习行走。如果不能步行,搀扶老年人下床,坐轮椅或椅子。
(3)鼓励老年人经常做短时间频繁的步行(至少每日3次),如果走得不稳,要给予帮助。每天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
5.观察并且教会以下器具的用法。
(1)拐杖。对腋窝不应施加压力,应该利用手的力量。步态类型依老年人的诊断而不同。拐杖距腋窝下应为5 。08~7 。62cm,同时,末端离足15 。24cm。
(2)助行器。利用上肢的力量支持下肢,随老年人的不同问题而采用不同步态。
(3)轮椅。练习移动,练习设法绕过障碍物。
(4)假肢。安装假肢前要包扎残肢部,安装好假肢后要注意保持残肢的清洁和干燥。只有在残肢干燥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假肢。
(5)悬带。评估悬带的使用方法正确与否。悬带在绕过颈部时应放松,并且应该将肘和腕托在心脏水平以上。取下悬带,做全关节活动。
(6)弹性绷带。观察绷带位置是否正确。用均匀的压力从远侧向近心侧缠绕。观察绷带有无打褶。观察皮肤有无刺激征象(红肿、溃烂)或绷带有无过紧(压迫感)。每日3次或必要时重新缠绕绷带,除非有禁忌(如果绷带是术后压迫刀口的敷料,应该遵医嘱更换或重新缠绕)。
6.教给老年人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1)保护那些对感觉功能降低的皮肤区域。
(2)练习怎样从移动或行走时跌倒的状态中重新起来(需注意有人保护)。
(3)由于下肢远端感觉降低,当老年人改变位置或行走时,教会患者检查肢体所处的位置。检查鞋带是否系好,裤子是否穿好,裤脚有无拖曳。
(4)指导坐轮椅的老年人变换姿势,并且每隔15分钟抬起半边臀部以减轻压力;在遇到马路边条石、斜坡等障碍的时候,要能够操纵绕过障碍。
7.在可能的时候,鼓励老年人使用患肢。
(1)鼓励老年人使用患肢进行自我照顾活动(如吃饭、穿衣、梳头)。
(2)对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的上肢忽略,参阅“忽略单侧身体”。
(3)指导老年人用健侧上肢去锻炼患肢。
(4)用合适的设备来增加上肢的活动:普通的护腕适用于那些正在进餐时,双臂和双手控制力较差的老年人;大手柄和加垫的食器可帮助小肌肉活动技巧较差的老年人;带沿的盘子可防止食物流出;底部带有吸盘的盘子有助于固定盘子,防止盘子脱落。每天早上洗温水澡,以减轻肢体僵硬的程度,改善活动功能。
8.演示。① 加强肌力锻炼;② 全关节活动锻炼;③ 使用适当的器具;④ 安全预防措施。
(五)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的护理措施
1.鼓励每小时进行5次深呼吸和控制咳嗽的训练。指导老年人掌握控制咳嗽的方法:尽量坐直身体,进行深而缓慢的呼吸;采用腹式呼吸;屏住呼吸3~5秒,然后缓慢地通过口腔尽量多呼气(降低肋弓并且腹部应该往下沉);再吸一口气,屏住气,然后从胸腔向上使劲咳嗽(不是从口腔后部或咽喉咳出),进行两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2.评估目前的镇痛治疗方案。询问老年人:“您仍感疼痛吗?”当老年人精神状态和躯体活动处于良好状态并感到疼痛显著减轻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咳嗽。用手、枕头固定住腹部或胸部切口处(或两处使用)。
3.维持足够的体液。如果没有心排出量减少或肾病的禁忌,每日增加液体摄入量。
4.吸入的空气要保持足够的湿度,或进行间歇雾化吸入。
5.计划休息时间(咳嗽后、饭前)。用正面强化的方式全力进行训练及鼓励咳嗽。
6.翻身拍背。帮助老年人经常变换姿势,从一侧翻向另一侧(如可能,每小时翻身一次)。
7.尽快按照护理计划鼓励老年人下床走动。如果老年人不能行走,确定一种治疗方案,让老年人每天下床,坐在椅子上数次(如饭后1小时及睡前1小时)。逐渐增加活动,告知老年人呼吸功能将会改善,呼吸困难会随着锻炼而减轻,承认并鼓励老年人的良好努力和进步。
8.通过不断地强化护理原则进行健康教育。
(六)气体交换功能受损的护理措施
1.评估老年人呼吸形态的变化及呼吸困难的程度。评估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使用呼吸技术的知识等。
2.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坐卧位借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以改善呼吸困难。
3.制订呼吸运动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能有效加强胸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氧耗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增加活动耐力。具体方法有:
(1)腹式呼吸训练。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缩唇呼气,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增进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吸气与呼气的时间之比为1∶2或1∶3.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熟练后逐步增加腹式呼吸的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觉的呼吸习惯。
(2)缩唇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的时间之比为1∶2或1∶3.缩唇程度与呼气流量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以致熄灭为宜。
4 .合理给氧。Ⅰ型呼吸衰竭应予以高浓度(>;35%)吸氧,使PaO2 提高到60mmHg或SaO2 在90%以上。Ⅱ型呼吸衰竭应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持续给氧,若患者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 >; 60mmHg(8 。0kPa),PaCO2 <; 50mmHg(6 。7kPa)时,可考虑终止氧疗。停止吸氧前必须间断吸氧,以后逐渐停止。对于老年人睡眠时间的氧疗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低氧血症。同时做好吸氧护理工作,所有装置均应定期消毒,专人使用,预防感染。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告诫老年人戒烟,并讲清吸烟与加重病情的利害关系。在慢性支气管炎向肺气肿演变过程中,戒烟对阻止病情发展十分重要。
2.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本病的发病、加重与呼吸道感染及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可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3.避免受凉感冒,注意防寒保暖,防治各种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4.坚持耐寒锻炼、呼吸锻炼和全身运动锻炼,保护肺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的老年人可在家中氧疗,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掌握合理用氧的方法。
5.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适当的热量和膳食纤维,以增强免疫功能和减少感染机会。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生硬的食物。
6.健康教育加强三级预防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7.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糖尿病、超重、左室肥厚、心脏扩大、高龄、冠心病、心脏杂音等。冠心病、高血压或心瓣膜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较大。Framingham研究中,50%~60%的心力衰竭发生在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因此,认为有高危因素的人应做无创性心功能检查,以了解有无心功能受损。
8.有骨关节炎的老年人应保护好关节,防潮保暖,多做关节热敷、热水泡洗、桑拿;避免诱发疼痛的活动,如长期站立、爬山、骑车;可使用手杖、助行器减轻关节负担和劳损,并做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
六、护理评价
老年人平时加强呼吸系统的耐寒锻炼、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运动的锻炼,减少呼吸道感染,能缓解呼吸道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症状体征;持之以恒的锻炼、补充饮食营养、规律生活,可改善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的功能,增强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