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死抉择:金融动荡下的转型之路
43734900000019

第19章 金融动荡:如何破解融资之难(2)

第四,可以利用产权市场融资。产权市场在促进国有产权流转、推动国有资产重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它对于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点对面”平台,使中小企业可以同时获得来自银行、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关注,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优质项目带来了其他融资渠道所不及的溢价机会。来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共成交926宗,成交金额230.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交176宗,成交金额为26.66亿元。

因此,周茂清认为,应该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出让产权获得资金,将产权市场作为一种投融资的平台。产权市场也直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通过以产权换市场、以产权换技术、以产权换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当然,这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要求比较高,比较适合于那些资产质餐好、产权认同度高的企业。

3.地产商的多元化融资之路

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的房地产遭遇冰点,自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接二连三开始出现了楼盘降价、打折的情况,甚至国内房产业的巨头万科也卷入了降价的漩涡。一方面是销售情况持续不乐观,另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还在考验着房产商的资金链。为了继续经营,地产商不得不寻找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发债、民间借贷等办法都被一一尝试过了,但融资困难的局面一直得不到改善。

据调查,缺少资金困扰着全国的地产商,不仅仅是各个中小公司,一些在A股上市的大型房企也在想尽办法获取资金,破解融资之难。

2008年9月2日,万科在发布的公告中称,将发行不超过59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并且已经获得证监会的批准。保利地产在2008年7月8日公告称将发行43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债券票面利率高达7%。此外,新湖中宝,北辰实业也在近几个月高息发行了公司债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多家房地产公司密集发行公司债,并且利率都较高,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地产商对资金强烈的渴求。

在我国,地产商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2008年10月29日到30日,由基强联行、彭博新闻社、《财富》杂志、搜狐网等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投资中国投资未来”房地产金融峰会杭州站在凯悦酒店盛大开幕。这是一次世界金融海啸形势下探索中国经济和谐发展及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战略投资研究与合作的盛会。

基强联行的创始人陈基强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开发商一定要有断臂求全的勇气。现在一定要大刀阔斧地把枝叶都斩掉,维持生命。要把最好的(资产)尽快变现,也只有最好的才能变现,留足资金捱两三年,因为生存下来的人才有机会将来赢。第二,开发商多元化融资。他指出,虽然传统的银行融资很便宜,但是政策一变,惟一一个自来水龙头关了,你就会“渴”死。第三,开发商也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业态结构。他认为,靠开发——卖楼——再开发——再卖楼,是没有固定的现金流的。在风大雨大的时候,没有一个基础的现金流在支持。所以在富余的时候,应该留一部分出租物业,作为资产收租。

对于地产商多元化融资的途径,陈基强认为,现在我们有很多都已经是香港上市公司了,所以除了中国的银行之外,还有其他国外的银行。国外的银行是国际性的,受国内政策性影响不大,而且很多贷款是一年以上的。同时,也有一些基金是借钱出来给你的,可以用股份作抵押。

另外,也可以与一些基金合作开发。比如你现在有地、缺的是钱,你拿好的地出来,人家用钱跟你一起做,这不就解决融资了吗?同时你也把你100%的风险变成50%的风险了。

对于想去海外上市的企业,现在是时候,可以引进一些特别重要的合作者了。他们支持你并且进入你公司的资本金里面,那么你也可以做得更久,他也不会让你倒。此外,还有一些新的产品,比如信托产品、夹层贷款、可转换债券等等。

除此之外,陈基强还认为,缺乏资金的地产商可以和一些比较有实力、手头流动性资金富裕的企业合作。他指出,因为现在的房地产公司都缺钱,但有一些机构却有很多钱,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最好的结合,是这个时候懂得操作的人,去找很有钱但不懂得操作的人,利用他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去收购、兼并房地产公司和土地,这个才是未来的信心。

临近2008年年关,面对资金紧张,部分开发商选择了收缩营销支出,甚至出售商用物业等项目,以回笼资金,保证闯过年关。也有的地产商为了筹措资金,除了缩减开工面积以减少营销支出外,产权转让、项目转让、抛售商用物业也正在房地产行业蔓延。

一些地产商无奈地表示,受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感受到资金的压力,在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情况下,开发商不得不抛售部分资产,甚至一些持有商铺等优良资产的开发商,也开始抛售手中物业进行套现。

地产商除了采取以上方式度过寒冬,回笼资金外,房地产信托成为新融资方向。据信托研究机构统计,2008年以来,房地产信托计划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额较2007年有很大上升,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更为突出。据统计,7月份全国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总成立规模为36.34亿元,其中房地产类产品成立17.35亿元,占了47.74%。而在往常,这个比例一般只有8%左右。与发行债券或者IPO等方式相比,房地产信托融资的门槛较低,但相对可获得资金的数量也较少,而且融资成本比较高,因此更受到小地产公司的青睐。虽然一个月十几亿的规模比起全国大量渴求资金的房产商来说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但房地产金融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房地产信托这种屡次在地产公司出现融资困境的时候上场救火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在政策上和运作方式上有所改善,改变房地产信托单纯的“救火队”的地位,日后完全可能成长为一种重要的房地产融资方式。

也有金融专家认为,在金融危机下,上市是最好的融资渠道,人和商业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金融海啸下,人和商业的募集额一路下滑,虽然如此,人和商业还是坚持在香港上市,人和商业执行总裁王宏放认为,通过上市招股所得资金可以支持公司业务快速扩张,进一步扩大人和商业在地下商城领域里的领导地位,公司认为应该把握这次上市的机会。而在上市首日,王宏放认为开市股价表现不太理想。然而,在业界看来,人和商业没有破产已是奇迹。“这也说明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不同,商业地产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也较受投资者的欢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表示。人和商业上市首日收盘价比招股价1.13港元上涨了4.4%,不过募集额从原来最初的预期117亿至156亿港元一下缩水到32.21亿港元。

据悉,除了已经上市的人和商业外,2008年排队计划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有20余家,但自3月份恒大上市受挫后,多数企业都暂停或延后了上市时间。例如已经具备了在香港上市条件的星河湾、宝龙地产、方圆地产、中华企业等。人和商业登陆香港联交所,也是2008年10月以来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第2家企业。

除了直接上市以外,海印股份也通过资产注入,实现了商业地产的上市。10月中旬海印股份公告了发行股份及现金购买控股股东资产进展情况。截至10月20日,海印股份控股股东海印集团持有辟了另一重要途径。”广东楚睿商业咨询董事长黄文杰认为。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和商业和海印股份在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可谓一枝独秀。“在人和商业和海印集团的大部分商业项目当中,其并不拥有项目产权。但正是这样低成本高利润的模式让他们实现了快速的扩张。”金融专家黄文杰一针见血地指出。

黄文杰认为,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不一样。商业地产讲究的是整体经营,由此他们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庞大,更多的是只租不售,一般回报期在3~5年,若靠租金利润来维持,要3~5年后才能体现较高的回报率。

而人和商业和海印股份剑走偏锋,选择了低成本的扩张,也就是在他们的大部分商业项目中,多是租赁回来的。其中人和商业的模式更是独特,把防空洞做成地下商城。

据悉,人和商业在做项目时往往会向地方政府做出相关承诺,然后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得地下空间。人和商业的运作方式就是把防空洞装修成地下商场,再租给服装商作批发用,全以统一的品牌命名,其中二成左右的铺面会出售,以回笼前期投资。而人和商业在广州站前路“地一大道”的项目更是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肯定,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被认为是广州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人防工程。

“每个城市的防空洞不多,能适合做地下商城的又少之又少。由此,从长远来看,自置物业才是最可靠的发展路径。”黄文杰称。

除了低成本的扩张之外,跑马圈地也是商业地产资本追踪的路径。“好的商业物业错过了就没有了。”中原地产一位地产经纪说。最近较典型的例子要数茂业国际,其在半年内收购了四处物业。今年5月才上市的深圳零售企业茂业国际,在国内楼市低迷下,茂业国际却利用手中上市刚募集的资金进行了系列的商业物业收购,这包括了山西太原、四川南充和秦皇岛。

“茂业的地产+百货的模式非常成熟了。”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说,”而且茂业集团还通过分拆上市,而使发展商业地产的资金源源不断。”据悉,茂业国际2008年5月在香港上市就为其募集到约25亿港元,加之其还可得到母公司茂业集团的现金等资源支持,茂业集团是深圳首富黄茂如控制的一家大型地产企业。

据悉,已经上市的零售企业包括百联集团、苏宁电器、银泰百货等也改变了过去只租不买的扩张方式,加大了收购物业的力度。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秘书长钟铁滨认为,零售企业上市获得大量资金,只能将其投资出去,购买商业物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现在正好赶上楼市低迷,是一个不错的购买时机。

然而,对于茂业的快速扩张,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跑马圈地时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位置,否则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链。也就是说,购买稀缺性的商业物业很重要。

4.医药企业在危机中的融资“机遇”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我国中小医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从2007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加上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给出口型中小医药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另一方面,由于国内PPI不断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出现较大增幅,一些企业不堪成本上涨的压力,而产成品的价格却在政策压力下不升反降。这给中小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在这双重困难下,对中小型医药企业而言,最可怕的是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因为资金链断裂后影响到的不仅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还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见,对中小型医药企业来说,能否顺利融资是它们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环节。

有分析人士指出,资金短缺对于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缺乏资金,企业的生产设备就难以更新,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缺乏资金,企业在开拓市场时就会采取短期行为……

对于大多数医药企业而言,是否能拥有充足的资金,则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可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又使得投资环境愈显艰难。尽管如此,但一些金融专家认为,企业却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目前,风险投资的构成主要有四种模式:来源于大公司的、来源于家族资产的、来源于金融机构的和来源于合伙公司的。此次“金融风暴”源自虚拟经济泡沫破灭,紧接着重创了金融机构,而目前正逐步影响实体经济。因此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分析,除了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资本受影响比较大以外,其他的资本暂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2008年11月27日,安永全球医药行业主管合伙人Carolyn女士说,在目前的环境下,资本仍然要寻找投资对象,而代表刚性需求的医药行业,则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ChinaVenture第三季度创投市场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资金额分别为8400万美元、4720万美元和6295万美元,总额达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受大批海归人才回国、国际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向亚洲转移、中国医改即将大规模启动等因素影响,风投纷纷表示看好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而鉴于治病和维持健康属刚性需求,在金融危机中渐感寒意的风险资本也对医疗卫生行业表现出格外青睐。

捷斯瑞医药是一家刚刚成立不久的专注于药品销售的企业,它在成立后不久即获得知名的专注于健康产业的投资机构InventagesVentureCapital公司数百万欧元的投资。该公司总裁张海雷说,企业在寻找投资过程中,有十来家风险投资机构主动与其接洽。风险投资对于医药领域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资本对于医药行业的介入涉及到医药行业各个层面。以近期获得投资的企业为例,年初刚获取投资的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为全球医药和生物行业的公司提供CR0研发外包服务;捷斯瑞医药专注于销售有品牌的非专利药或有市场专有权的专利药产品;而江西开心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则为主要从事药品批发、零售的大型连锁企业。但从总体来说,医药科技创新项目受到更多的关注。

张海雷认为,虽然风险投资对于医药行业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想要最终获得投资却并非易事。企业拥有好的团队和有吸引力的业务模式是获取风投的基础。如捷斯瑞专注于药品销售,那么公司选择所销售药品的领域,就必须是一个有大量医疗需求未被满足的领域,因为只有这样的风险投资机构才会相信其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据悉,捷斯瑞目前主推的产品是一个治疗妇女更年期症状的天然植物药。在临床上,约有超过60%的绝经年龄妇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绝经期综合症,但该疾病的就诊率非常低,而临床上原有的激素替代治疗又存在各种弊端,因此该产品可能拥有巨大市场前景,这也正是企业获取风险投资青睐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