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百科全书
43734500000050

第50章 3岁儿的抚育(9)

方法:妈妈口头指导宝宝脱去鞋袜,将脚放入盆中,用肥皂将脚趾缝、脚背、脚后跟都洗干净,用毛巾擦干,穿上干净袜子和拖鞋。鼓励孩子自己将水倒掉。让孩子自己洗脚,学会生活自理。

2.学会穿有扣子的衣服

目的:练习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

方法:先学穿前面开口有扣子的衣服。让宝宝先套上一只袖子,将另一胳膊略向后伸入另一袖内,将衣服拉正。让宝宝先从衣服下方两边对齐,结上最下方的扣子,逐个往上结。领口的扣子不会结,可请大人帮助结。

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幼儿好奇好动是心理发展的需要。“淘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言之有理。

环境刺激与人脑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人类活动,无法练就各种才干。

特别是幼儿期,活动尤为重要。孩子们的各种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无不紧紧依靠他们的活动。穿针引线、摆积木、折纸画画,发展手眼协调动作;角色游戏使想象更丰富;唱歌跳舞使性格更开朗活泼。各种使用手指尖的动作,对大脑产生良好刺激,手的反复动作,使大脑产生概括,懂得不同物品用不同的方式,使用不同的力量,这就学会了分析、比较。在活动的同时,产生了直觉行动性思维。进入幼儿期,为了学会思考,必须依赖具体东西、玩具和实物,来作为他暂时理解过程的基础。可见,幼儿的各项心理都产生于活动,并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好动的孩子,往往是伶俐的孩子。若要幼儿傻吃闷睡静坐,就会变得呆头呆脑。因此,幼儿期的教育,必须组织丰富多彩、天真活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长身体,练才干。

珍惜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动物心理学做了许多研究,证明了在小动物的生活中有一个关键期,在这期间。如果条件适合,它就获得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训练,就很难收效。比如出生的小仔猫不会看东西,八九天后才能睁开两眼看东西,在这关键期,条件优越,大脑发育良好,视觉很快变得敏锐。如果此时把猫眼蒙住,过这段时间再打开,它的视力就很难恢复。小鸡孵出第四天左右,学会追逐妈妈,如果在这关键期将小鸡与母鸡分离,这只小鸡再也不会追逐妈妈了。

幼儿自出生到入学前,某方面的心理水平发展很快。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发育产生突变,某种学习能力和掌握行为经验都比较容易。比如脑的发育有几个激增期:3~10个月,2~4岁,6~8岁,入学前就出现三次激增,入学后还有两次。随着神经纤维鞘化过程的完成,出现某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也就是心理发展的飞跃期。比如,两岁到入学前,是掌握口头言语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其中,学习说话最积极、最主动、速度最快是两岁左右。如果这个年龄阶段不加培养,语言发展缓慢或不会说话,以后再学习说话就很费力。

孩子的玩具分几类

孩子的玩具在设计时注意到孩子的需要,都有一些教育功能,好好选择玩具时,应该能够理解设计者的构思。

动物类玩具。这类玩具简单,用于孩子识别。

建筑玩具。如积木和各种塑料插块,让孩子随意拼搭,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可以随心所欲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形象。

游戏类玩具。比如小炊具、小家具、医生用品、车、枪等可在孩子做模仿游戏时使用。

运动玩具。比如拖拉车、小三轮车、学步车。

视听说玩具。有小婴儿玩的带响声的玩具,小乐器,会发声的电子玩具等。

益智玩具。如拼图玩具、计算玩具、绘画玩具、拼插玩具等。

科学玩具。用于孩子理解物理、数学等的概念,适于较大的儿童。

有的母亲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结果造成母子二人都很自卑。

母亲是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才把他与别人相比,以此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或许是出自一片慈母心肠。可是尽做一些不利的比较,这对哪个孩子来说都是忍受不了的。

每天在这种心情下打发日子的孩子,自然会产生自卑感。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与自己比较,这不是鼓励。在孩子的心上播下自卑感的种子之后,再让他去努力,等于缚住双脚,再希望他能飞跑。

自卑感在他心灵上留下重创之后,每击一掌,他就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陷入“自我无价值感”的深渊,产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破罐破摔的心理。

人,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因此“人与人相比”毫无意义可言。希望不要做这种比较。对孩子的缺点,不去谈论或指责,这是上策。

如果你期待着做出显著成绩时再表扬他,这种机会是很少的。

如果你一定要做比较,那就用本人做比较。就是说,把孩子的现在与过去做比较。这样做,就会发现他有进步、有提高,孩子也感到了自己的成长,表扬的效果会更好。

幼儿的语言训练

3岁前孩子常用的口语训练方法,主要是讲故事、看图说话、说儿歌等。

讲故事。给3岁前的孩子讲故事,与学前儿童讲故事不同,最好能准备些玩具和图片,边讲边演示。比如讲《小猫钓鱼》,就找来小猫的玩具,讲《胡萝卜糊了》,就准备小熊、小狗、小鸡、小兔子等几个玩具,也可买几个布袋木偶,一边讲一边表演,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表演的时候语言丰富,有利于孩子掌握有关词汇和言语表达。如果像给大孩子那样讲故事,纯粹语言描绘,然后由孩子去联想,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十分具体。

说儿歌。孩子很喜欢说儿歌,儿歌上口好记。3岁前孩子说得儿歌应短小、顺口,内容浅显易懂,形象要鲜明生动。儿歌不光妈妈说,还可以教孩子背诵,孩子背儿歌不困难。

看图说话。3岁以内的孩子可以看单幅图,图的色彩鲜艳,形象有趣。有因果联系双幅及多幅,孩子看起来还比较困难,因为3岁前的孩子对事物间的理解还不强,观察复杂事物比较困难。他们主要还处于了解“是什么”阶段,还不到问“为什么”的阶段。有的孩子智力发育较好,另当别论。

孩子的能力在增长

周岁以内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六七个月时还把小脚搬起来往嘴里啃,直到咬疼了才松手。临近周岁的孩子,自己放了屁,还要回头到处找,什么东西那么响?跑哪去了?却不懂得是自己放出来的屁,无法找到。3岁孩子开始从人与我的关系清楚地认识和表现自己。清楚地了解皮球的滚动是因为自己踢的,积木搭成大塔是自己手巧。明白“自己和他人”以及“自己和物体”的相互关系。

3岁开始自做主张,坚持自己的意见,想要做自己要做的事情,生怕有人前来阻拦。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且自信能做好,一旦你伸手包办。他就“反抗”,若是你不信任他,他就要生你的气。

他们喜欢按自己的设想主张办事,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只要他想要自己做的事,他是非要想方设法做成不可。如果他没想要自己做,就不肯去做。所以表现出倔犟、任性,有时也发火、磨人。很多父母感到没法治了。其实,只要你尊重他、信任他,有助于他独立能力的培养,会得到孩子欢迎的。

1.视觉特点

儿童的视力到六七岁才接近正常成人的视力。因此,他们看东西总喜欢离得近些,越是想看出个究竟,就越要凑得近一点,有时身子要贴近物体。所以,给幼儿使用的图片要大些,幼儿坐的位置稍近些,需要他们仔细观察的东西,要拿近他们身旁。

幼儿初期,已经能够辨别红、橙、黄、绿、天蓝、蓝、紫等七种颜色,但还不会说出各种颜色的名称。女孩比男孩的颜色视觉能力高,可能因为女孩一出生就盖上了大花被,会走后头上系着花蝴蝶结,穿上花裙子。而男孩出生就没给鲜艳的颜色刺激。可见,颜色视觉能力与所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眼球运动的目的性、方向性直接影响视力。

实验证明,3岁左右看图片时,只限于图形的某一部分,只会做一些单一的、向相反方向扫视,不能追视整个图形,所以看图效果很差。到四五岁,可看清图形的轮廓,也能看清细节。但一些视觉目的性差的孩子,还存在很大差异。比如3分钟内看完6种熟悉而常见的物品图片。一些孩子不仅看清还能说出看到什么。另一些孩子,3分钟才看完一半,那一半看也没看到,待图片翻过,他只能说两三件。可见视觉目的性、敏度的差异,直接影响认知活动的质量。

幼儿眼肌嫩弱,调节功能较差。要他们看的东西,距离要合适,光线要充足,大小要适宜,以防眼肌紧张。看物时间不能过久,以防眼睛疲劳。此外注意营养,预防眼疾。

2.听觉特点

幼儿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训练条件有别,所以听觉感受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两岁可唱出复杂的摇篮曲,有的孩子入小学还分不清说话的语调。一般来说,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言语听觉是在言语交往活动中发展的。自出生开始受到言语训练,六七个月即可发出语音,周岁开始说出短句,两岁流畅地讲话。如缺乏交往,到周岁半也说不出几个单词。

幼儿言语听觉与成人不同,他要听得明白,必须首先看得清楚,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听觉才显得更加灵敏。只听不看,就会出现“假聋”或“半听见”。比如,要幼儿去做什么,必须把他叫到身旁,让他眼睛看你,看清你的说话口形、面部表情以及说话时的情景,这样,他才会听懂你交待的事。如果离得很远,向他喊话,声音再大,也是白费力。

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逐渐学会不看也能听懂成人说什么,特别要发展倾听细小声音的能力。

保护幼儿的听觉器官———耳朵的健康更为重要,如果耳聋发生在周岁以前,便要终生成为哑人。为了幼儿听觉的灵敏,必须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杂乱吵闹,防止噪声干扰。长期生活在强噪音环境里,会造成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导致耳聋。同时也要避免过强、过长的声音刺激,以免听觉疲劳,降低听觉感受性。

幼儿时期易感各种疾病,特别易患中耳炎。保护听觉首先要防耳病。

3.动觉和皮肤觉的特点

动觉是由骨骼和肌肉系统所发生的各种运动刺激,作用于运动分析器而产生的感觉。动觉反映自己身体的各种变化,也就是自己的动态、姿势和动作、运动的强度和速度,以及肌肉的松紧。这种感觉对调节各种复杂而协调的动作起支配作用。

皮肤觉是由外界的机械或温度刺激作用于人的皮肤而引起的反应。幼儿的肤觉发育最早,也最灵敏,洗澡水热一点就不喜欢下水。

但幼儿的动觉发展较晚,对自己身体的运动感知能力很差,所以幼儿做体操、跳舞,只能学会粗线条的动作,不易掌握细微复杂的舞姿。

动觉和肤觉的联合叫触摸觉。它可使人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轻重、软硬、弹性、光滑粗糙等特质属性。触摸觉常常与视觉同时起作用,成为复杂的知觉现象。

人手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肤觉和动觉在手上联合反应。当眼和手协调动作发展以后,由于触摸觉加上视觉的参加,便使反应更精确。此时的手,也就变为极重要的认识工具。

幼儿认识事物全靠双手活动,不管什么东西,他都喜欢动手摸摸,幼儿的手是他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智力工具。因此,在幼儿各项活动中,应尽力发挥双手的作用,训练手指尖,让手指尖上多出智慧,手巧心才灵。

4.空间知觉

这是较复杂的知觉。它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方位知觉是辨别上、下、前、后、左、右。距离知觉是辨别远近。立体知觉则是两种知觉的结合。

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较晚,是在不断运动过程中逐渐体验的。所以幼儿站队总好聚成一小堆,排成一行行比较困难。在舞台上演出总爱挤到一个角落,很难拉开一定距离,更不易形成很美的造型。

幼儿穿鞋,常反穿,左脚穿上右脚的鞋,右脚穿上左脚鞋。

有经验的老师在舞蹈、体操教学中,总要以幼儿的方向为标准,要幼儿伸右臂时,教师则要伸左臂,因为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只有这样,他才会准确地支配左右臂。

空间知觉的发展紧紧依靠教育训练,多让孩子们参加体育游戏,常到公园里散步,在大操场上跑来跑去,有助于增强距离感、立体感。特别是学会有关方位词语,在词的指示下,会更快地掌握各种方位。

5.图形知觉

幼儿的画,人像头发都立起来,手指都散射着,扣子钉在肚子上。画桌子,四条腿在一侧。这是因为孩子们还不掌握空间透视关系,加上他们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画出画来都很奇异。

幼儿在感知图形时,首先感知图形的轮廓,而忽略图形的方位。如书写阿拉伯数字时,常倒写或横写。

孩子们在看画报、小人书时,成人应多给解释,使他明确为什么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有前有后,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意义。

6.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较晚。他们只知道大概念:现在、今天,对明天、后天、前天、星期几却很难理解。

根据上述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特点,成人要经常让孩子参加发展各种感官的活动,使所有的感受器同时受到训练,特别是多使用幼儿的双手,积极参加游戏、劳动、学习,让眼、耳、鼻、舌、身各种官能协同活动,快速发展感知能力。

看图说话

从孩子不会说话时,妈妈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看图片、说话。孩子会说话了,则在妈妈的引导下,让孩子来讲画。看图说话,是提高孩子口语水平的有效方式。

让孩子讲的画,要有意义,画面人物要简单、突出、色彩鲜明。先让孩子把画里的内容讲清楚,孩子大些,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这对发挥孩子的想像力,提高描述和连贯讲述能力,都是一种训练。

开始时孩子不会说,妈妈要不断发问“图片上这是什么?”“在干什么?”“穿什么衣服?”“什么颜色?”“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样来提醒孩子,帮助他观察。一本书,一幅图可反复看,反复讲,孩子一般不会厌烦。

不能安静的孩子

强强是个喜欢吵吵闹闹的淘气孩子,总爱搞些小动作。因此,在幼儿园里总是受到教师的批评、警告。

在家里也总是惹得妈妈发脾气或叹气。他一刻也不安宁,动作又粗暴,弄得妈妈没有安心的时候。

就这样,强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成了一个难以对付、令人头痛的小家伙。他的精力过于旺盛,过于活泼了。因为他热衷于摔跤游戏,因此被他弄哭的孩子也不少。但是无论怎样批评、斥责,他都满不在乎,毫无效果。

对于强强这样精力充沛的孩子,要想让他安静,停止活动,或老老实实地呆着不动,大抵不会成功。这些做法都是大人的行为,与儿童的本性是不吻合的。一味用斥责或令其安静的做法是徒劳的。例如,让他练习写字,听古典音乐,或端坐不动等,概属无效。

精力过剩的孩子,只有通过运动,让他把过剩的精力用掉,才是最适宜的办法。

据说,有的幼儿园对强强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提前10分钟到园,先在体育室爬行5圈儿。这样一来,他的过剩精力消耗掉了,就能和大家的步调一致了。

这个孩子很特别

有的孩子常做出一些让人不可思议、很特别的行动来。

孩子究竟为什么、在什么心情支配之下,尽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呢?家长感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