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每一位父母都知道不要溺爱孩子,家长都明白,那些在家里想干什么就非得干什么不可、要怎样就可以怎么样的孩子,将来离开了他那个非常舒适、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的家庭环境,难免会吃不少苦头。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才算尽到父母的职责,尽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是你责无旁贷的职责。明智的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将来必须融入社会。如果你忽视了对孩子饮食行为习惯的训练,就难以培养出有正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出来,孩子的精神也会表现的萎靡不振,有时还会表现出睡眠不安稳。因为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得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一下子很难适应过多的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所以极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胃肠道疾病。
小儿积食的治疗,要先从调节饮食结构着手,还要适当控制进餐的量,食物应软、稀,易于消化(米汤、面汤之类),一般经过6至12个小时以后,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中药“小儿化食丸”对乳食内积所致肚子疼、食欲不好、烦躁多啼、大便干臭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不能久服,病除即止。鸡内金也是一种治疗小儿积食的良药,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同时还要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活动,增加运动量,也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一些体能的消耗,也会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才能避免“积食”发生。
孩子患胃肠炎能吃什么
孩子得了消化不良或胃肠炎,又呕又泻。当病情稍有好转时,能给孩子吃些什么呢?
当孩子吐泻严重时,他什么也吃不下,这时要到医院输液来补充水分和营养。如果能吃一点东西,首先要补水,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
当孩子吃得下东西以后,可以根据胃肠的情况,给孩子吃以下食物:
1.大夫给的电解质液。
2.清淡的菜汤、淡牛奶、茶水、白开水、米汤、苹果汁、鸡蛋汤。
3.稀粥、淡菜粥、烂面片、无糖饼干、点心、面包、面条、软饭。
4.鱼肉、苹果泥、蛋羹。
不能给孩子吃什么食物呢?
1.奶酪、白薯、煮鸡蛋、香蕉、酸水果(如橘子)、乳酸饮料,这些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长,发酵后能引起呕吐。
2.蛋糕、碳酸饮料、咖啡、巧克力、砂糖、太甜的食物对胃肠刺激性大,加重胃肠负担。
3.生鸡蛋、花生、冰淇淋、奶油、脂肪和盐重的食物。
4.韭菜、芹菜、柿子椒、蒜、芥末、生姜,以及有刺激性的蔬菜和调味品。
不要让孩子一边走一边吃
不少家长早晨走得匆忙,常常让孩子一边走、一边吃,这不仅有碍于公共卫生,且不利于个人健康。
原因是人在吃东西时,食物进入口腔,通过咀嚼,使食物碎烂,又可以让唾液湿润食物,便于吞咽;由于食物刺激了口腔内的味觉神经末梢,这种刺激传到了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反射,从而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当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兴奋起来的时候,人的食欲才产生。
但在马路上吃东西,常得不到这样的结果。因为环境复杂,使人们的注意力分散、精神紧张等,这些因素会使食物中枢的兴奋性受到“抑制”,就可以使人的食欲减弱。
此外,走路吃东西也往往由于咀嚼不好,吞咽过快,而使消化液分泌减弱,这样吃进去的食物,不仅加重了肠胃的负担,还会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甚至发酵,这就会加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还有,马路上尘土飞扬,烟雾弥漫,极易污染食物;一些人在马路上随便用衣服或手绢擦擦就吃,很容易患胃肠炎、痢疾和蛔虫、姜片虫等病,若是再随便把吃剩的东西扔在大街上,那就不利于环境卫生了。
孩子要多吃水果
水果的营养价值和蔬菜差不多,但水果可以生吃,营养素免受加工烹调的破坏。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帮助消化,促进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桃、杏等水果含有较多的铁;山楂、鲜枣含大量维生素C。食用水果前应很好地清洗,洒过农药的水果,除彻底清洗外,最好削去外皮后再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会走路以后,每天在屋里屋外东跑西跑,他的眼界开始扩大,他的学习机会逐渐增多,他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此刻正是从小培养孩子清洁卫生好习惯的时机。让孩子主动参加一些盥洗活动,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使孩于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当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父母耐心地从小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洗手、洗脸、漱口;睡觉前养成洗手、洗脸、洗脚、洗屁股、漱口的习惯;定期为孩子洗头、洗澡、理发、剪指甲,培养孩子随时注意仪表的整洁。
手是病从口入的媒介,饭前便后洗手是保证手卫生的基本条件,因为手到处触摸,会沾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如不洗手,手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将随同食物一起吃到胃内,引发疾病;大小便后,手可能沾染肠道细菌,其中可能有致病菌以及寄生虫卵,如不洗手,会将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卵传播给自己或他人,因此,必须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还应教育孩子,如果把手弄脏了,就需要随脏随洗,也可使用纸巾擦干净。
2.养成使用手帕的好习惯。
手帕是一种卫生用具,教孩子用手帕擦汗、擦鼻涕、擦眼睛、擦嘴上的食物残渣、擦手、擦衣服上的污物等。还要从小培养在咳嗽、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的好习惯,以防止在咳嗽、喷嚏时将上呼吸道里的细菌或病毒随其唾沫飞散四方,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这不仅是讲卫生的行为,也是文明的表现。但要注意手帕必须每天清洗。同时教育孩子手帕一旦接触过鼻涕、污物等东西后就不能再用来擦眼睛、擦手,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注意口腔卫生。
每日三餐及吃点心、水果、零食后均应用温开水漱口,以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都必须刷牙。为培养刷牙的习惯,家长首先要树立榜样,每天带领孩子刷牙。其次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顺着牙缝刷,牙齿的三个面都要刷到。为增加孩子刷牙的兴趣,家长可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牙刷和牙膏,也可以在刷牙时和孩子比赛,看看谁刷得好,谁的刷牙方法正确。
4.从小养成讲文明的卫生习惯。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大小便,家长还要耐心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挖鼻孔,抠耳朵等坏习惯,这些坏习惯既不健康,也不文明雅观。
为保证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准备洗漱的环境和用品,每天坚持,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以身做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有利于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指导孩子使用餐具
经过日久天长的练习,孩子已经能够用小勺子盛食物,并能准确地将食物送到嘴里了。此时,正是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好时机。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饭碗中盛小半碗饭,上面放一些菜,放在宝宝的饭桌上,让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告诉宝宝每次用勺取饭时盛得要少一些,这样才可以将盛到勺中的饭菜都吃进嘴里。经过反复地训练之后,大约到了2周岁时,他就可以学会自己扶碗吃饭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将饭菜洒在桌上,弄脏脸和衣服,但是,家长仍然不要包办代替;还是要尽量地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进餐。
在孩子已经初步掌握进餐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分别把饭盛在饭碗里,把菜盛在菜盘里,让宝宝练习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的习惯。在进餐的过程中及进餐以后,要提醒宝宝用餐巾擦嘴、擦手的卫生习惯,还要不断向宝宝强化餐具的名称,如饭碗、盘、勺子等,以丰富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小儿一开始学习时吃得太慢,洒的太多,家长可以在孩子吃完碗中的饭后再喂一些,以免他自己吃不饱,慢慢地小儿就可以自己吃饱了。
在学习使用餐具的过程中,孩子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将饭菜洒得到处都是,把吃饭的时间拖得很长,家长应当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使用围嘴:孩子进餐前可先戴上围嘴,以减少弄脏衣服的机会。围嘴最好选用塑料或有塑料衬的围嘴,可以防止菜汤渗透,同时清洁起来也较方便。
准备孩子专用的餐桌:成人餐桌和椅子的高度不一定适用于孩子。不合适的高度使孩子坐着进餐时很费力,也容易泼洒饭菜。
准备孩子专用的餐具:成人的碗筷对孩子来说过于沉重和巨大,应当准备适合孩子大小的餐具,不宜太重,可以用一些木制、竹制或塑料碗筷,又轻巧又不怕摔打,市场上也有些婴幼儿专用的碗,有的可以固定在桌面上,有的带有一些辅助功能,这些专门按照小儿特点设计的餐具,使用起来很方便,也减少家长的负担。
吃蔬菜的科学
蔬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粮食,它是我们每日必备的食品。蔬菜的品种很多,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含有极丰富的各类维生素,也包含一定数量的无机盐。除了本身的营养价值外,还能促进机体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研究表明,仅吃动物蛋白在肠内吸收率为70%,若加吃蔬菜则可增加到90%左右。
白菜、黄瓜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水量达90%~96%,大多数蔬菜的含水量均在90%左右,当咀嚼蔬菜时,其内含的水分就可以稀释口腔里的糖质,使寄生在牙齿里的细菌不易生长繁殖,保护了牙齿。多纤维的蔬菜还能锻炼咀嚼肌及提高牙齿的坚固度。
在幼儿食谱中经常变换选用蔬菜,孩子就能从不同的蔬菜中得到不同的营养素,以利于生长发育。如白萝卜的营养很丰富,除含维生素C外,还含核黄素、钙、磷、铁,因为它不含草酸,所以萝卜里含有的钙元素的吸收率就会较高;胡萝卜所含的营养也很丰富,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钙、磷、铜、维生素D1、还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很多带有红颜色的蔬菜,也含有较多胡萝卜素,有助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并可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可以提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功能而改变贫血和出血倾向。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白菜、油菜、菠菜、香菜、西红柿等;鲜豌豆、西红柿、菜花、白菜和菠菜可提供维生素K;新鲜菜叶中含有维生素P;含钾较多的菜包括西红柿、茄子、菠菜、油菜、香菜、大葱、萝卜、黄瓜等;含铁较多的菜包括芹菜、香菜、油菜和菠菜等。总之,蔬菜对人体的健康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蔬菜除了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种有用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但它在肠道中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排出粪便。但要注意的是,2岁左右的小儿消化能力还比较弱,过于粗大的长纤维可能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因此,此时吃蔬菜还是应当切得细一些,尤其是芹菜、韭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
蔬菜在烹调时应先洗后切、现吃现做、急火快炒,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有些蔬菜烧熟了,孩子不爱吃,可以洗干净了生吃,如黄瓜、西红柿、生菜等。
幼儿要穿满裆裤
给婴儿穿开裆裤,是为了孩子大小便方便,以免弄湿裤子。但孩子会爬、会走以后,应当开始穿满裆裤。主要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减少感染机会:小儿活泼好动,不管干净不干净的地方都坐。穿开裆裤,使露在外面的外生殖器和臀部直接接触环境,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女孩,会弄脏会阴部。女孩的尿道短,当尿道口受到污染时细菌容易顺尿道进入泌尿系统,导致尿道炎、膀胱炎、肾炎等泌尿道感染。男孩子虽然尿道较长,但也常因包皮较长,局部积存污垢而导致泌尿道感染。同时,穿开裆裤可能给有意无意地玩弄生殖器创造了条件。
还有蛲虫病也是幼儿时期较常见的寄生虫病,虫子有在患儿肛门周围排卵的习性,引起患儿肛周和会阴奇痒,患儿用手搔痒可把虫卵转到手上,小儿如再拿食物或吸吮手指,可吞入虫卵,引起自身再次感染,使治疗失败,如配合穿满裆裤,可切断自身重感染的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暖:幼儿时期,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多,冬季寒风从开裆处吹遍全身,容易使孩子感冒。
美观:较大的孩子穿开裆裤不雅观,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所以,孩子到了适当年龄应该穿满裆裤。通常孩子满周岁后,能用手势或简单的语言表达大小便,到了1岁半左右能自己坐盆排便,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此时,可改穿满裆裤。最好是从夏季开始,先穿死裆的短裤,逐渐适应在大小便时脱裤子,以后再穿长裤,到冬季时,可以在里边穿开裆棉毛裤,外面套一条死档裤,大小便时只脱外面的裤子就行了。也可以把裤子的裤裆做成既可开而又能关(如用尼龙搭扣)的样式,既方便孩子大小便,又达到穿满裆裤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过程,长到2岁以后,可以全穿死裆裤了。
早期培育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岁的孩子,可以教他自己穿衣服、戴帽子、洗手、洗脸等。当孩子做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但不要包办代替。
还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洗脸,晚上睡前洗脚、洗屁股,经常洗澡、洗头。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勤换衣服等。若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随时要纠正,如不让孩子用手揉眼睛,不准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乱扔废弃物等。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可以放纵不管,要知道,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而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将来改起来也很困难。
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