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034

第34章 声东击西出暗箭——康熙藏而不露擒鳌拜

对于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品质。中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能在困境中隐藏锋芒,忍受屈辱,让自己挺过最困难的时期,更是一种坚韧品格的体现。小不忍则乱大谋,很多成大事的人都深知“藏而不发”的智慧。

与人对峙的时候,先亮出自己牌的人可能会输掉,不要让别人的关注战胜你的谨慎和小心。当你的对手像山猫一样窥视你的思想时,你就要像乌贼喷墨一样掩饰住,并在暗中积蓄力量的同时等待时机,不必非等到自己完全强大起来以后再行动,而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取得最终胜利的“奇效”。

清朝时期,14岁的康熙举行了亲政大典。但是康熙仍然没有掌握实权,真正的大权还在鳌拜手上攥着。皇上和鳌拜矛盾的渐渐激化,终于在苏克萨哈的问题上爆发了出来。

康熙父亲顺治临终前指定苏克萨哈为顾命大臣,但是此人位高权重,很难动摇。鳌拜觉得他是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一心想要铲除。于是,鳌拜就向康熙进谗言说:“苏克萨哈心怀鬼胎,想要篡权夺位,臣已经下令把他收押了起来,请皇上下令正法处治。”

康熙虽然对鳌拜不满,但是无奈大权旁落,只能暂时隐忍。就这样,鳌拜一手遮天,把苏克萨哈正法了。不仅如此,还诛杀了他的家人。

这时,康熙才觉得不铲除鳌拜实在不行,但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眼前。鳌拜不仅大权独揽,而且武艺高强,朝廷上下有很多是他的心腹。如果稍有偏差,恐怕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会不保。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康熙最终定下了铲除鳌拜的计策。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康熙不露声色,也不提苏克萨哈的事情,只是给鳌拜加官进爵,还让他儿子承其福荫。康熙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软弱无能,让鳌拜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康熙挑选了十几名小太监练习摔跤,自己也参与其中。

鳌拜上朝的时候,看见康熙像个孩子似的跟小太监们扭打在一起,更是放下心来。这样时间一长,小太监的摔跤之术已然练得非常纯熟,而鳌拜对康熙也失去了戒心。

到了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五月十六日,时机终于成熟了!待鳌拜进宫时,康熙一个眼神,众侍卫一拥而上,迅速擒住了他,来个五花大绑,关入监狱。鳌拜还想反抗,无奈为时已晚。他的一帮亲信随后也全被拿下,包括要臣遏必隆。

康熙对鳌拜说:“鳌拜,你欺朕年幼,图谋不轨,滥杀无辜,意图篡位,罪不可恕!你的罪过真是罄竹难书!待朕查清你的所有罪行,一定严惩不贷!”

康熙的成功在于他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藏了起来,表面上麻痹鳌拜,暗地里却是实行着自己的计策,然后一击必中,把鳌拜抓了起来。相反,鳌拜却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政治上也是刚猛有余、谋略不足。鳌拜不懂得隐忍,不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终究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正是康熙的步步为营、以退为进,才慢慢把鳌拜收入囊中,最终掌握了朝廷大权。

宠辱不惊,做人先要稳住心气;藏而不露,做事先要隐藏内心。康熙就是典型的“藏而不发”,“忍中有大谋”。韬光养晦必定有所作为。

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颜渊篇》中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怒气,就会受到现实的惩罚。真正君子就应该忍常人所不能忍。

真正的智者善于保护自己,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光芒全都掩盖起来,以躲避灾祸。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大风大浪,有时候我们更应该把自己藏起来,选择声东击西之策,才能把事情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