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43727000000107

第107章 从容是一种境界——诸葛亮空城退大敌

从容是一种境界。古人对这种境界的描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就是说,得意时不必彻夜狂欢;失落时,更不要颓唐沮丧。当你能做到面对别人的夸赞和外来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付之一笑的时候;当你能做到面对朋友的背弃也不会有太多痛苦的时候,也就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控制得住你的心灵,你也将会在人生的战场上无往而不利。

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在遇到一些荣辱得失的变动时,我们就不会那样惊慌失措、患得患失,以淡定、从容之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

三国时期,马谡失了街亭导致蜀国兵力大减。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转攻为守,把大批人马调回汉中,然后再作长远的打算。

当时,蜀军的粮草都屯在一个名叫西城的小县里。大军撤退时,诸葛亮不愿放弃这些粮草,于是亲自带了三千人马去西城,打算把粮草一并运回汉中。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个时候,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三千对十五万,这仗怎么打?城内的兵将听闻这个消息后,都不寒而栗。

诸葛亮斟酌再三,果断下达命令:“把城里的军旗放倒,所有士兵坚守城池。如果有人敢擅自出城,大声喧哗,定斩不赦!”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吩咐兵士打开四面的城门,每一扇城门外都派二十名乔装成百姓的士兵,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悠闭扫街。

安排就绪,诸葛亮头戴方巾,身披鹤氅,带着两名琴童,背着琴登上了城头,摆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他一边抚琴,一边饮酒。

司马懿的先锋部队来到了城外,看到诸葛亮在城上从容地抚琴,城门外的百姓也非常镇定。先锋部队心里就开始打鼓,这是什么情况?因为害怕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先锋部队便停在了城下,等待司马懿到达之后再做决断。

司马懿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同样是一位精通音律的大将。当他听到诸葛亮琴声中没有一丝慌乱,有的只是淡定和从容的时候,不由得心中大为惊讶。司马懿认为诸葛亮的援兵已经到了,就马上调转马头,退回了魏国。

诸葛亮看见司马懿大军退去,大笑一声,对手下解释道:“司马懿平素非常谨慎,他知我也是如此。如今我安坐城上,从容抚琴。曲调悠扬,没有错误。他不知我们虚实,就只好退兵了。”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是一生的夙敌。在战场上,双方谁都不会放过对手的一丝失误,这两人的较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两人境界上的比拼。三千兵士对十五万大军,诸葛亮之所以能够以如此险招,吓退司马懿的大军,就是因为他的境界高过司马懿一筹。琴为心声,诸葛亮已经把淡定和从容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司马懿才在他的琴声中听不出一丝一毫的慌乱之意。这并不是诸葛亮掩饰得好,而是诸葛亮根本就不曾感到慌乱,他始终是从容的。这就是一个人的境界。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老歌中唱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就像辜鸿铭先生说的,一个人如果能受得了一切寂寞与平淡,才是真正的修养到家。

在时间的长河中,洗去了身心的浮华;在日月的轮转中,剔除了人生的浮躁。在浩瀚无涯的宇宙中,人类是多么渺小;在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又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就这样,我们慢慢沉淀出了一份淡泊与宁静。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从青涩的孩童长成了意气激扬的青年,又走到了发长眸深的中年阶段……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经过人生的洗涤、岁月的沉淀,你就会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淡定从容才是人生的境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