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气象在玩变魔术
43720600000049

第49章 雪的近亲家族

夏天,在高山地区,天空里经常有许多过冷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了一种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气象学上把这种东西叫做霰,许多地方口语称它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径一般在0.3至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

霰又称雪丸或软雹,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有时呈圆锥形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直径2毫米至5毫米,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2009年11月11日一大早,陕西省西安的市民刚出门就发现地面已经盖了一层薄薄的白色颗粒状的小冰粒,而风刮在脸上也明显比昨天更加的寒冷。

许多人发现早上西安的雨中还夹着一种颗粒状的小冰粒,这到底是什么呢?气象专家介绍,这种冰晶状物体是一种名叫霰的冰粒。

冰粒和冰雹

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区,常常会遇到另外两种大气固态降水,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较大的能够流淌的水滴围绕着凝结核一层又一层地冻结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

气象学上把粒径不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径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据记载,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头还大,直径超过10厘米,重量超过1000克。

除了大气固态降水之外,地面上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所谓“地表生长型”的固态降水,这就是霜、雨凇和雾凇。

这些固态降水,虽不属于大气固态降水,仅仅是水汽在地表凝华结晶和冻结而形成的。但这些固态降水,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影响较大。霜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它经常让农业减产。为了避免霜害,人们付出了艰巨的劳动。

雨凇和雾凇

雨凇和雾凇对人类也并不是很友好,它们一般在高山地带出现。在过冷天气里,微小的雨滴或雾滴碰到剧烈冷却的物体表面时,便在上面形成雨凇和雾凇。

这类固态降水的强度和规模,有时是非常惊人的,往往在一两天之内,物体迎风面上能聚结上一层一米多厚的冰壳,景色十分神异,好像童话里的意境。

雨凇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雨滴在空中时,温度已经低于0度,而且没有凝结成冰;第二,地面的温度必须比空中雨滴的温度更低。当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时,雨粒下落到地面,就会因地面温度过低而急速冻结成冰晶,大量的冰晶凝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光滑的冰层。

冬日奇观雨凇

2005年12月的一天,一群游人在泰山顶游玩时,就遭遇了这种奇异的天气现象。这天上午,天空晴朗,阳光灿烂,游客们玩得兴致勃勃。但下午时分,天气发生了变化,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天空云层越来越厚。

“要下雪了!”人们高兴起来,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小时后,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这么冷的天,怎么不下雪呢?”就在大家失望地纷纷避雨时,却意外发现:降落到地面上的雨一沾地便成了冰晶,有些落在树上、草上,甚至是人们身上的雨滴也迅速成了美丽的小冰晶。雨越下越大,很快,地上就铺上了白花花的一层冰晶,许多冰晶连成一片,结成了又硬又滑的冰层;而人们身上的冰晶也越来越多,头顶的帽子上白花花一层,就如戴了一个银盔。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雨凇在树枝叶的迎风面产生冰凌状、晶莹透亮的冰晶,众多的冰晶缀结在树上,层层叠叠,亮亮晶晶,姿态各异,有的似腊梅吐艳,有的似水仙含羞,有的似秋菊怒放,也有的似牡丹摇曳,还有枝条细软的,则如白绸银丝随风飘动姿态万千,无不令人击节称奇,叹为观止。

据气象专家介绍,雨凇多出现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一二月之间,一般都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出现,南方只有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才偶尔可见。

雨凇天气可接连数日乃至数月出现,并可造成严重危害,如北方某地曾出现过一次最长的雨凇天气,该地从当年12月24日至次年2月19日连续出现雨凇天气,导致雨凇冰凌累积直径最大达12厘米,造成电线压断、树木压折,交通运输中断等严重灾害。

长白山雾凇美景

2011年6月4日前后,在长白山天池地区出现了雾凇及雨凇景观。6月3日前后,长白山出现了大雾、大风和雨夹雪天气,受降雨降温影响,3日夜间至4日白天,长白山天池地区出现雾凇、雨凇,为夏季的长白山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6月份正值长白山旅游旺季,游客较多,虽然出现了夏季不易欣赏到的雾凇美景,但大雾天气不利于游客登山游览天池,游人需注意安全。

阅读点击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我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