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形成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
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000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露的形成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度以上罢了。
在0度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度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霜的形成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做“下霜”。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本身对植物既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度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
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
雾弹之谜
伦敦是世界著名的“雾都”,它以秋冬时节经常大雾迷漫而闻名于世。伦敦大雾虽给交通、航行带来了困难,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雾曾为保护全城、消灭法西斯起到很大作用。
1940年7月底,法西斯德国妄图对英国发动空中攻势。德军空战司令部错误地认为:伦敦的大雾可以限制英国飞机的升空起飞;突出于大雾之上的烟囱,正好可作为攻击的目标。但每次德国空军机群起飞,不是在中途遇到奇怪的“炸弹网”拦截,就是未能全部起飞就受到英国空军的猛烈攻击,几次偷袭都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德国空军接到了伦敦大雾的气象报告后,立即起飞。但未到伦敦,机群之间就因大雾弥漫,看不清方向而失去联系,结果被尾随于大雾之后的英国飞机打落下来,造成惨重伤亡,机群大部葬身鱼腹。
原来,德英两国都处于西风带的控制之下,其天气变化形势是从西向东发展的,英国正好在德国西部,很容易预测出德国的天气变化情况,而德国却无法测出英国的天气情况。这样英国便利用可以测得的德国的气象预报采取了主动攻势。
每当雾日,英国便利用雾幕做好了迎战准备,当雾区向东移动时,英机便尾随雾后拦击德机。有时则利用大雾作为障目,在德机飞往英国航线的大雾笼罩区段,用飞机扔下大量由100米长的铁丝系在降落伞下的炸弹,成为航线上的“炸弹网”。因炸弹悬挂在百米长的铁丝下,又有大雾的保护,使飞机很难发现。这种炸弹曾使德国飞行员闻之丧胆。因炸弹总是和大雾相伴而来,所以被称为奇怪的雾弹。
雾,就是浮游在低空中的小水滴。当近地面的含水汽的大气,温度下降使大气的水汽超过了饱和时,多余的水汽便在近地面和低空凝结成为小水滴,这样,就形成了雾。
另外,由于伦敦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恰值带有大量水汽、气温较高的墨西哥湾暖流与寒冷、干燥的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墨西哥湾暖流上的气团暖湿、质轻,当它沿寒流上空干冷、质重的气团斜面上升时,因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在近地面处就形成浓厚的锋面雾。这就是伦敦多雾的原因。正是这浓雾为伦敦保卫战立下了“奇功”。
阅读点击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