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穷人靠什么赚钱
43715100000039

第39章 穷人也要学投资(4)

特点:好处之一是资金成本较低,首期付款只为楼价的10%;其次是利润高,楼价只要上涨10%,与所付的首期相比,资本报酬率可高达100%。当然,买“楼花”也有较大风险,其中主要是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从购买“楼花”到房屋建成一般需要2至3年,这期间房地产市场很难预料,因此,洞悉住房价格的走势是这种投资方式成功的前提。

2.住房金融投资

房地产金融投资工具既具备了证券的优势,降低了住房投资的门槛,使得中小投资者也可以进入,又保持了房地产业的较高收益。

(1)债券

房地产投资债券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发行的一种债券。与住房实物投资不同,购买了房地产投资债券的投资者不是通过出租或出售住房而获利,而是在投资债券到期清盘时,由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其结清本息。

特点:与普通债券相同,在投资之初就确定了投资的收益率,这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抉择。

(2)股票

房地产证券是指将房地产按价值单元分割成小的单位,每一单位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所有权凭证。

特点:与普通股票有相似之处,都表明拥有所投资金的产权,但是对中小投资者而言,购买股票只能通过变现获利,不可能真正成为公司的一员。而住房的使用性决定了房地产证券的持有者既可有其升值时将其变现,又可根据个人需要按约定价格购买房产,真可谓一举两得。

投资过程中的避税

老板们在投资过程中,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避税:

1.合作企业的外方抽回资本本息时,使税负发生转移,从而避税。在目前,有一种合作企业需定期偿付外方的本金和利息,固定向外方支付利润的生产性合作企业数量很多。它们利用包税条款转移税收进行避税。特别是对于那些组成法人的合作企业,它们的所得税由双方分别缴纳变为合作企业统一缴纳。

2.利用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严重失调达到避税目的。用这种方式在国内企业间相互投资,也会出现利用二者的不一致达到避税。现在税法及其他有关经济法规定,投资总额必须要同注册资产成比例,300万美元以下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应与投资总额相一致。但是,在具体法规执行中,一方面中外双方为了得到政府的许可和批准,故意压低投资总额,使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形式上成比例,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一方面,有关项目的审批部门或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吸引投资,对可行性报告及合同缺乏严格审查或有意放行,致使漏洞越来越多,给避税带来可乘之机。

3.外方股本来源不合税法规定,骗取税收优惠。我国外汇管理局对外商的投资有明确的确定:外商投资必须以外汇投入。外商的人民币投资仅限于外商从其合资企业中所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同时出具当地外汇管理部门的证明。如果某外商专门在中国从事建筑设计,取得的设计费用和其他一些劳务费用,积累到一定数额,再与我国企业举办合资企业,就会获得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更有的合资中方,同意外方使用人民币投资,先把外汇汇到中国银行,然后兑换成人民币转汇到注册地,虚增了注册资本,节省了自己的股本,提高了投资比例,多分利润。

4.收购亏损企业避税。一般税法中规定亏损准予结转。有盈利的老板往往通过收购有累积亏损的企业,通过合并或其他方法,将利润转移到亏损公司账面上,表面上是冲抵亏损,实质上是隐蔽利润,减少税收负担,也可以改变亏损企业的营业,使它和本公司经营同样有利润的生意,利用其累积亏损抵消将来的利润,同样可以达到避税目的。

5.外商在订合同或购进设备时,提高设备价格。在合资经营合同中,外商如果以机器设备投资,就人为地加大投资额,虚增固定资产原值,达到多计提折旧,少交所得税的目的。

6.通过延长投入资本的期限,进行避税。合资企业应按照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期限内将资本投进去。在合资各方已确定投入资本时,采用一次性资金全部到位和分次投入资本是不相同的。从税收效应看,可以达到避税的效果。有的投资方往往通过拖延资金投入时间,达到少投入资金,却可多分得利润的目的,同时资金本身还存在着时间价值问题。

日常投资切莫赶时髦

作为工薪阶层,在日常进行家庭投资时,如果总是想赶时髦,日积月累,就会白白地扔掉好大一部分冤枉钱。在这一点上,不妨拿老李家与邻居做一下比较。

巧得很,老李与邻居老张在一个单位工作,并且都是三口之家,老李的女儿与老张的儿子今年又是同时考上了大学。而有几天在为孩子筹集学费时,老李显得一点儿也不紧张,而老张却为那1万多元钱犯了难。究其原因,是他平时进行家庭投资失误所致。

老李家与老张家均是低收入家庭,全家的月收入都在1400多元。在这个消费颇高的城市里,这1400元钱支配起来总有点儿捉襟见肘,可老张偏偏喜欢赶时髦,什么时兴就立马向家搬。就说当年装电话吧,全楼上没有一户安装的,唯老张早早地就递了申请,结果连初装费带话机花了3000多元。过了两年待大家安装时,初装费与话机一共花了还不到500元。如此一算,老张的2500多元就这么打了水漂。再比如说那彩电吧,老张为了赶时髦,也是早早地就搬回了家,当时整整花了6000元。而同样是29英寸的纯平彩电,老李家买时花了还不到2000元。总之,老张家的DVD、冰箱、电脑全是这么买的,时髦是赶上了,冤枉钱却也花了不少,而且有些钱还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钱没攒下几个,到头来还欠了一屁股债。

当然,笔者并不是有意贬老张的超前消费。像平常百姓毕竟不是大款,作为工薪阶层来说,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尤其在进行大项投资时,更得仔细把账算明白了。实在该投资的再投资,不是急需的不妨等等看。总之,就是别为了赶时髦把钱花冤枉了。

从贫民窟走出来的千万富翁

有一商人出生在一个混乱嘈杂的贫民窟里,和所有出生在贫民窟里的孩子一样,他争强好胜,喜欢喝酒,吹牛和逃学。但后来他成为出入高级会所的千万富翁。

商人在儿童时代与其他贫民窟孩子唯一不同的是,他天生有一种赚钱的眼光。

他把一辆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整好,让同学们玩,然后每人收取半美分,他竟然在一个星期之内赚回了一辆新的玩具车。他的老师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不可能,也许能成为街头的一位商贩已经不错了。”

他在初中毕业后,真的成为一个商贩,正如他的老师所说,在他的同龄人当中,已是相当出类拔萃了。

他卖过小五金、电池、柠檬水,每一件事他都做得得心应手。让他发迹的是一堆服装。

这些服装来自日本,全是丝绸的,因为海轮运输当中遭遇风暴,结果有染料浸染了丝绸,数量足足有一吨之多。

这些被污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头疼的东西,他们想处理掉,但却无人问津。想搬运到港口扔进垃圾箱又怕被环保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途中把丝绸抛到大海中。

这位商人在港口的一个地下酒吧喝酒,这是他夜晚的乐园,那天他喝醉了,步履蹒跚地走到一位日本海员旁边时,海员正在说那令人讨厌的丝绸。

第二天,他就来到了海轮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把丝绸处理掉。”

他不花一分钱就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他把这些丝绸制成了迷彩服一般的衣服、领带和帽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他靠这些丝绸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现在他已经不是商贩,而是一个商人了。

有一次他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他找到地的主人说他愿意花10万美元买下来。

主人拿了他的10万美元,心里嘲笑他真愚蠢,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呆子才会花这么多的钱买它。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对外宣布在郊外建造环城公路,他的地皮升值了150多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甚至愿意出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一个别墅群。

商人没有出卖他的地,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它应该值更多。”

三年后,他的地皮值2400多万美元,他成为城里的一位新贵,可以像上层人一样出入高贵的场所了。

他的同道们想知道他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甚至怀疑他和市政府的高级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商人没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

商人的发迹传奇好像是一个谜。

商人活了77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说他即将赴天堂,愿意给别人逝去的亲人带口信,每则收费100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可能赚得还会更多些。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刊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有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个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块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元和他一起长眠。

有一位资深的经济记者报道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经商经历,他在文中感叹道:“每年去世的人难以计数,但像他这样对商业具有执著精神的人坚持到最后的又有几个?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成为千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