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7辑
43703400000018

第18章 大家风范

整天跟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让人觉得语言无味。而一代语言学大师吕叔湘最大的特点是:一辈子追求直白,文章中少有学究气和晦涩难懂之气。

在吕叔湘诞辰100周年之际,恰逢他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发行30周年。由他最早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迄今发行量达4000多万册,是学习与研究现代汉语最权威的工具书。它代表了吕叔湘学术成就的巅峰。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伯江说,生活中的吕叔湘是一个和蔼风趣的老人。张伯江自1986年开始给吕叔湘当学术秘书。一件小事让他难忘:他不来语言所的时候,常会托人给他带便条,让他帮忙准备一些书。这些便条有的写在用过的纸张背面,有的将用过的信封上的名字划掉再写字。吕叔湘这么做,不是因为穷困,而是因为他对纸张有一种天然的珍惜之情。

吕叔湘之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吕霞说:“我父亲兴趣广泛。别看是语言学家,却天文、地理什么书都看。对于语言学本身,他并不是刻板钻研,而是自己觉得这门学问有意思。此外,我父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勤奋。他自己制定了计划,就会按照步骤抓得很紧。尽管父亲的体格不很健壮,但他一生专著很多。”

我国有1000多年的辞书史,但过去的辞书解释的对象是古书,解释的语言是文言文。1955年,国务院要求编辑一部以普通话为诠释对象、以普通话来进行注释的现代汉语词典。正如张伯江所说,吕叔湘主编这部《现代汉语词典》的时候,干的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我们现在翻看这本词典,是难以想象当时有多么困难的。

吕叔湘在一次讲话中曾说,“要编好一本辞典,就要收集大量资料。比如编《现汉》,就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综合,工作相当繁杂。”

作为《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的主编,当时吕叔湘写过一个很长很细的《编写细则》。他在这份《编写细则》中,对于辞书的性质、对象、注音、收词、举例、释义等进行了界定,直接体现了这部辞书的编写思想。可以说,为《现汉》日后的精雕细琢搭好了框架,奠定了基础。

据张伯江回忆,1985年初,吕叔湘在《中国青年报》上连载了他的文章《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文章共分为“汉语和汉字”、“语言文字的演变”、“语文改革运动”等几方面,洋洋万言。当时他以为是报社向吕叔湘约稿。吕叔湘说,是自己主动给寄去的,他觉得该和青年人谈谈这个问题。这件事很让人感动。

张伯江说:“社会责任感是吕叔湘一生中最闪亮的品质。在我的印象中,他晚年把一半精力用于跟中小学教育有关的社会活动。他是那种既做学问又为大众服务的人。说他是人民的语言学家一点不过。”

吕霞对于父亲的为人治学体察入微。她说,父亲去世之前,躺在病床上还在批注《苏轼诗集》,为其中的一些细微之处纠错。他接手搞一个课题或是写一篇小文章,都是从收集资料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从不凭记忆引用别人的东西。她说:“我想正是因为他不急于求成,所以写起文章来才水到渠成。想到这些,我经常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