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受的快乐
43696800000033

第33章 草的级别

我在农村长大,自小就对草有着特殊的感情,小小年纪就能辨认各种各样的草,不认识草又怎么能分得清苗呢?待长到能帮助家里做活了,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洼打草。知道什么样的草硬,什么样的草嫩,哪些草牲口爱吃,哪些草牲口吃了不长膘……草可是好东西,农村不能没有草,农民也不能没有草。但草不能长到庄稼地里,无论什么草长到地里都要锄掉。

后来到城里上学,经历了1957年,城里人见不着草,却知道有一种草叫毒草。我的老家没有毒草。查《本草纲目》,才知道有些草药带毒。后来参军,每到学雷锋的日子就是帮着当地农民除草。再后来复员回到工厂,工厂在郊区,占地数千亩,不能地尽其用,凡没有钢铁和水泥的地方就长满了草。每有领导视察或有外宾参观,全体职工就要在厂区内拔草,把房前屋后以及所有空地方的草都拔掉,让工厂变得光秃秃,再撒上石灰,就算干净了。总之,城里人不喜欢草,因为城里人只吃牲口而不养牲口。

1982年我第一次去美国,令我惊异的不是他们的高楼大厦,而是他们的草。农村自不必说,就是城市里也种着大片大片的青草,有些中小城市,草地比建筑物还要多。我不免生出疑惑,一个国家发达与否,是表现在楼上,还是表现在草上呢?

将近20年过去了,中国人对草的认识也变了。城里人买房先看小区里有没有草,旁边没有草的楼没人要,拥有较大草坪的住宅小区,楼也就特别值钱。你说是楼贵,还是草贵?好像还是草贵——因为现代社会的等级,是以草来划分的。如前面说过的,大凡富裕的国家,无一例外的草也最多,穷地方才缺草,叫“寸草不长”!现代人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可在吃上穿上不大容易区分开来,也要靠草来标明等级——人的级别高低贫富差异全取决于占有多少草!在西方私有制国家,贵族和有钱的人都有自己的私人草场,草场的大小要看财富的多少和贵族头衔的大小。最底层的贫民则没有属于自己的草坪,眼馋草了就只能到公共草地上去呆一会儿。社会主义的中国,也有了带草坪的私人豪宅和有大面积草地的豪华住宅区……草——在中国岂不是同样也正在变成“富贵标志”。

有些城市漂亮,还不就是草多?草多了,有钱的人就去投资,就去住……如今的草是真正的富贵草!有人说此草非彼草,这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洋草,并不是你在农村时割下来能喂牲口的野草。我当然知道这一点,买进这些外国的富贵草,不仅要花大价钱,而且无比娇气,老是水土不服,许看不许碰。实际连人们多看它几眼也受不了,不知怎么就打蔫了,半死不活的。

再有了出国的机会,我对洋草比洋人还上心。看了世界上草化比例最高的英国,感觉又是不同,他们不提绿化——也许是因为已经绿了,而是有意识地倡导“野草化”。何谓野草化?

以自生自长、野性十足的杂草,取代那种品种单一,整齐娇弱的富贵草。我在一位爵士的庄园里住过,他有9公顷的私人草场,除去中间一块用来野炊和嬉戏的草坪是要修剪的,四周都是荒草地,各种各样的杂草异常茂密,人一走进去就会惊扰野兔、松鼠和其他小动物乱跑乱窜。我在爱丁堡住过的一家私人旅馆的草坪,干脆就是荆棘丛生的野草坡!剑桥是一座名城,有一条剑河款款地从城中流过,河的两岸除去校舍就是草坪,有的草坪是修剪整齐的富贵草,有些大片的草地就呈现着杂草丛生、野花怒放的自然生态,深处荆棘挂衣,古木森森。距离灯红酒绿的城市中心没有几步,就像进入了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带。剑桥有个“果园”,是当年令徐志摩流连忘返的去处。有天早晨我和妻子遛早想进去看看,走到门口却看不到门,野草野花竞有一人多高,掩藏着一条窄窄的土径。我不知这小径是不是能走得通,也不知闯进这野草阵中还能不能再闯出来?愣了一会终究没有敢进去。

第二天,由一位从中国来的法学博士领路,二闯果园,果然就是从那条野草丛生的小经走进去。所谓果园,也完全像一片野生园林,地上铺着厚厚的落叶和各色干枯的花瓣,四周有天然的灌木和粗大的原始林木,包围着枝干弯曲而低垂的苹果、桃、梨等果树。我们买了一壶茶和几样小点心,坐在树下享受这恬静的野趣,居然会有小鸟落到我们的木桌上,争食盘子里的点心渣。小鸟可不是广场上的鸽子,它们极为敏感灵巧,你稍微弄出一点声响就嗖地飞走。但很快又有其他的鸟落下来。能与鸟共食,在我还是平生第一遭。旁边的剑河里有不怕人的野鸭,两岸长着齐腰深的茅草,间或会挺出一蓬蓬的荆棘和哩溜歪斜的杂树。

我请教当地人,这么好的自然条件是没有人管,还是不想管?他们回答说:“这是精心维护成好像没有人管的样子,追求一种完全自然的野性生态。”谁能想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