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43696100000074

第74章 蒋经国时代的宋美龄(2)

江南,本名刘宜良,江苏省靖江县人,后为美籍华人。他早年丧父,由祖父抚养长大。17岁那年正逢国民党兵败大陆,随蒋经国到台湾。1950年入国防部政工部学习,后又被送到蒋经国任校长的政工干校第二期受训,是蒋经国一手培植起来的政工人员。1954年毕业前夕,决心脱离部队,他先后就读于台北市师范大学英语系,后担任《台湾日报》记者。由于成绩突出,江南被派往香港、菲律宾及东南亚各国采访,回台后写成《香港纪行》与《动乱的东南亚》两书。1967年底,江南被派往美国驻外记者站,工作之余,江南申请进美利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72年他读完课程,准备撰写论文,其题目正是蒋经国之生平及政治理想。以后因所申请之奖学金无着落,遂在华盛顿市区朗芳购物中心开设礼品店,经商谋生,并继续写作。1978年,江南举家迁入旧金山,于渔人码头开一瓷器店。1982年,他又在圣马泰市另开一瓷器店。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后,江南遂用余力全力贯注于写作。《蒋经国传》就是在此情形下于1984年正式出版的。

《蒋经国传》一书是江南积多年心血之作,且史料价值颇高,美籍华人任丹佛大学等校教授的谢善元认为,《蒋经国传》可说是多年来第一本以公正的第三者立场,以他自己的是非标准,在自由写作的环境下,全面地为蒋经国先生所作的一个勾画。该书取材广泛且严谨,文笔生动,感觉敏锐。尽管书中还有错漏之处,但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该书出版以后,立刻成为中文畅销书之一。由于该书对蒋氏父子的劣迹作了深入揭露,蒋氏家族对此极为恼怒,视江南为国民党叛逆,欲去之而后快。旋经蒋经国之子蒋孝武秘密策划,经台湾当局情报部门指派台湾黑社会“竹联帮”分子陈启礼、吴敦、董桂森等人前往美国旧金山刺杀江南。

陈启礼一伙暗杀江南后,为防止国民党情报局杀人灭口,录下了如何接受暗杀使命、如何执行暗杀情节的录音带。陈启礼说:

国家培养他(江南)而他却投靠了共匪,还著作一本书《蒋经国传》,恶意丑化元首,在海外影响侨胞的向心力,也使得一些作家肆无忌惮乱写,攻击政府,而党外杂志摘录部分《蒋经国传》,在岛内四处传播,影响人心,最近又准备着手写《吴国桢传》,内容又有许多不利元首的地方,一定要杀死他。

1984年11月29日,美国警方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初步查清江南命案,系台湾情报人员勾结黑社会所为。

1985年1月15日,台湾“国防部”声称,情报局长汪希苓中将“因故停职”。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上校因涉及江南命案已被逮捕。4月19日,台“国防部”高等法院匆忙审判,叛决汪希苓“假借职务上的机会,共同杀人,处无期徒刑,剥夺公权终身。台北地方法院判处陈启礼等凶手无期徒刑。”

纷纷扬扬的江南命案随着判决暂告一段落。该案主谋人本想在充满暗杀的美国铲除所谓叛徒,以防蒋家丑闻大量泄露。但事与愿违,该案直接导致了蒋经国的传子部署失控。

(蒋经国向“副总统”李登辉祝贺)

事件发生后,美国及地方势力抓住蒋孝武为谋杀事件的主谋,暗里明里给蒋经国施加压力,反对他的传子部署。海外报纸报道,“美国势将反对蒋孝武接班,并以此为要挟予以抵制。”岛内钱思亮之子钱煦等“中央研究院”10名院士联名通电蒋经国,要求蒋经国严惩真凶。他们表示,一旦“国府”轻纵,他们将不惜登报,公开宣布放弃“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身份,与“中华民国”划清界线。

在内外压力下,国民党中央社4月3日报道,蒋孝武答复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越洋电话访问时称:他从未在“国家”安全事务机关任何机构中担任过任何工作,也不认识陈启礼,外界有关他的报道,纯系恶意捏造的谣言。这种论调立即遭到岛内党外势力与海外舆论的抨击。对此蒋经国被迫于12月25日公开宣布,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下届总统。”与此同时,蒋经国还将蒋孝武外放新加坡,任台湾当局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

在传子部署无望的情况下,蒋经国在接班人问题上开始筹划新的对策——集体接班。

从江南命案到1987年之间,蒋经国提拔李焕、蒋纬国担任要职。到1987年,蒋纬国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一蒋二李(蒋纬国、李焕、李登辉)为代表的集体领导班底已经形成,蒋纬国抓军队、李焕抓党务,而李登辉抓政府,这就是当时所谓的“一国三公”体制。但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蒋纬国渐渐失势,至今,蒋家已无掌门人。

二、“我将再起”

(1988年7月,宋美龄在国民党召开的“十三大”上发表演说

蒋介石去世后,夫人派和孔家曾推宋美龄为国民党总裁,但为宋所推脱。蒋经国上台后,宋美龄曾有一些干政行为,但并不力。蒋经国晚年病重,有人又想到了宋美龄,但宋终是垂暮之人,没有再起的可能了。)

1.老夫人碰壁

自蒋经国出任“阁揆”之日起,便宣告了蒋经国时代的来临。经过蒋介石的精细安排和扶植,国民党的政权顺利交接。

而作为蒋介石夫人的宋美龄,在蒋去世前后也在积极活动,为在蒋以后的政治舞台上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蒋介石生病住院期间,宋美龄陪侍经月,亲自安排蒋的治疗和活动。一方面尽妻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打算。

宋美龄是亲美派,在她周围集聚了一帮人。在家族人情的包围内,有人提议让宋美龄多出面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在蒋介石百年之后能学武则天而继任总裁。

宋美龄是聪明人,她深知凭着自己的这点影响力根本击败不了蒋经国,而采取守势,以静制动,静观其变。但她也不甘寂寞,就以“行政院长”人选问题开始向蒋介石施加影响。

1972年,严家淦“内阁”辞职风声一出,宋美龄就想向蒋介石建议,提名他的侄子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为“行政院长”,因为在大财阀孔氏家中,只有孔令侃对政治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借此机会,孔令侃多在姨妈宋美龄耳边吹风,希望她能帮帮忙。

逃台以后,孔家在政治上一直受冷落。宋蔼龄、孔祥熙都客死异国,孔祥熙当过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孔家也希望孔令侃能继承这一权位,像他的父亲那样,当上国民党当局的“行政院长”。

客观地说,以孔令侃的能力,以及在美国元老政治家间的良好人际关系,他当“行政院长”也未尝不可,甚至有人认为,当年孔令侃若真的被蒋介石任命为“行政院长”的话,美国大概也不会那么快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与台湾当局断交。

孔令侃希望担任这个国民党当局最有政治上表现机会的职务,况且,那时台湾的经济力量刚刚起飞,如果当上“行政院长”,不但可以有机会表现一番,说不定可以名利双收,让孔家在国民党的权力圈里东山再起。

事与愿违,由于蒋介石传子心切,他根本听不进宋美龄的话。蒋介石一心一意想让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在关键时期,他当然不会去听从宋美龄的话。于是,严家淦辞职后,蒋经国顺利当上了“行政院长”。

宋美龄很明白蒋介石的心思,所以她对当国民党总裁一事兴趣不大,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蒋经国的对手。蒋经国此时已牢牢地把军权、政权掌握在了手中,而宋美龄此时再想捞取党权,确是难上加难。

没有蒋介石的支持,宋美龄办不成任何事。从孔令侃身上,宋美龄掂量出了自己在蒋介石心目中的位置。其他人也看出了蒋介石的传子企图,而自觉地投身到太子身边,在国民党元老中,能为宋美龄说话的人真是少而又少。

蒋介石去世后,谷正纲等夫人派曾提出可否让宋美龄出任国民党的总裁的议案,但广大国民党元老已不再把昔日光彩照人的蒋夫人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知道,失去蒋介石的宋美龄,已经是没有任何权力可言,因此,他们舍弃了夫人,不同意宋美龄出任国民党总裁。

1975年4月28日,国民党中央开会,讨论总裁一事。谷正纲提出由宋美龄继任,但张宝树则说:

总裁,必须功勋卓著之人方可胜任,蒋公新丧,至今尚未发现能担当此任之人。以我之见,不如将总裁一职暂时保留,以表示对蒋公的哀敬与永恒的怀念。至于党的领袖则不可无人,拟立即推举一人为之。

张宝树此言既出,附和者众,遂决定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最后何应钦指出,设党的中央委员会主席,我认为蒋经国同志比较适合。

随着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主席及随后就任“总统”,宋美龄觉得蒋经国应放弃“行政院长”一职,此时,她又多次托人暗示能否让孔令侃组阁,但蒋经国仍然不买她后母的账,而是让孙运璇“组阁”。

孙运璇,号曜气,1913年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1934年毕业于哈尔滨大学机电系,随即参加陇海铁路连云港发电厂建厂工作。1937年参加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出任工程师,被派往湖南主持湘江电厂建设,时年24岁。1942年底,他被资源委员会选派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局工作3年。

1946年5月,孙又被派往台湾,出任台湾区电力监理兼接收委员。后出任台湾电力公司机电处长,1950年升任协理兼总工程师。1962年又被委以台湾电力总公司总经理的重任。在任台电总经理期间,蒋介石长孙蒋孝文到台电任职,多蒙孙运璇的照顾和栽培,使蒋经国对孙很是感激。1967年,蒋经国通过其父将孙提拔为“交通部长”。作为没有任何前景的孙运璇,如果没有蒋氏父子的提拔,出任部长级职务是非常困难的。同年,孙运璇再度高升,被蒋介石提名为国民党中常委。

1969年10月孙又转任“经济部长”,当蒋经国担任“总统”后,念念不忘孙运璇对蒋孝文的恩泽,与他对蒋家的绝对忠诚,要他出面组阁。1978年5月24日,蒋经国以国民党中央主席身份对新任“行政院长’,提名发表谈话时称:

新任行政院长孙运璇的获得提名,系在衡酌国家需要,并经过多方面的深思熟虑之后,才作的决定。

孙运璇先生历年对国家的贡献很多,表现也非常突出,尤其是在他任职台电总工程师任内,孙运璇先生经常是上高山,到海边,凡是有电厂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出现,这种精神令人感佩!此后在交通及经济两部首长任内,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所花费的心血,也较以往为更多。孙运璇先生在立法院历次的报告或答复质询中,对立法委员的态度的诚恳负责,更是一件尽人皆知的事实。也由于此种态度的影响,常被他能在不知不觉之间,既完成了困难的任务,并达成贯彻政府决策的目的。

有了蒋经国对孙运璇的推荐与说明,“立法院”自然不敢怠慢,通过此一提名是意料中事。5月26日,孙运璇就任“行政院长”。为了报答蒋经国的知遇知恩,孙运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按蒋经国的择人标准,于5月29日公布了他的“内阁”名单:

“行政院副院长”徐庆钟。

“政务委员”:俞国华、李国鼎、高玉树、陈奇禄、张丰绪、费骅、周宏涛。

“内政部长”邱创焕,“外交部长”沈昌焕,“国防部长”高魁元,“财政部长”张继正,“教育部长”朱汇森,“司法部长”李元簇,“经济部长”张光世,“交通部长”林金生,“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崔垂言,“侨务委员会委员长”毛松年,“行政院秘书长”马纪壮,台湾“省主席”林洋港,台北“市长”李登辉。

同年6月7日,孙运璇第一次以“行政院长”身份发表讲话,宣称将继续推动蒋经国首倡的行政革新,以提高工作效率,层层负责,纠正偏差,加强考核,不辜负蒋经国对他的期望。孙的讲话颇受蒋经国的赏识,台报对孙运璇任职6年的政绩评论说:

“不仅顺利地克服了内外环境的挑战,且表现出政通人和的和谐气氛,于是焉,政治声望与日俱增,在中常会的排名逐届上升,隐然成为后蒋经国时代的领袖人物。”

宋美龄没想到在“行政院长”人选上又碰上了一鼻子灰。她意料到了,蒋经国一点也不尊重她,她成了多余的人,于是,她远走美国,去过清静的日子,除非有大事决不返台。

2.无法再起

宋美龄除了本身无子息外,一生在政治舞台上占尽风头,自己又拥有大量财产,在一般人看来,应是命运富贵的一个人了。她称自己一生最伤痛的事,是蒋介石的死。

人们普遍认为:蒋介石的逝世,使得宋美龄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但她的影响仍不可低估,尤其是在蒋经国主政时期,蒋经国一定程度还就政事咨询她。

1975年4月28日,台湾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呼改用“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保留给蒋介石,他人不得再用。会议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宋美龄失去一切职权,郁郁不得志,平时只用“蒋夫人”身份接见外宾。但国际形势突变,世界各国纷纷与台湾“断交”,既无宾可接,又不受人尊敬,昔日的显赫、荣耀一去不复返了,其内心痛苦不堪。加上身体欠佳,宋美龄便下决心去美国隐居,顺便诊治多年未愈的旧疾。

9月17日,行前,她发表了长达3000字的《书勉全体国人》一文。文章称:自己此次赴美一是因自己的同胞手足不幸过世,自己却无从诀别;二是侍候蒋介石三年,身心俱乏;三是“两年前,余亦积渐染病”,没有及时治疗,因此,这次到美国的目的是放松身心并治病。文章最后写道:“当兹小别,特抒所怀,敬致余由衷的感谢,并祝同胞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宋美龄的告国人书,充满悲凉的气氛,这篇告别词当然少不了要讲继续反共一类的套语,但通篇并无只字表示要民众支持新主席领导以竟“反攻大陆”大业,这是耐人寻味的。

可是,宋美龄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严重到必须要远走美国治疗?脑子灵活的读者一定怀疑,当年连蒋介石那么严重的病,都可以在“荣总”获得世界一流的治疗,所谓世界一流,是连美国医学专家都承认的事实。然而,宋美龄为何要舍弃“荣总”世界一流的“总统”医疗小组的悉心照料,反而舍近求远,要到美国去,这其中到底是不是还有其他内情?

这可以判明,外传其母子不和,宋美龄要避开与蒋经国权力抗衡,是有根据的。

9月17日上午9点30分,宋美龄乘坐她的“中美号”专机由台北松山军用机场起飞前往美国纽约。当时的“总统”严家淦夫妇,“行政院长”蒋经国夫妇及家人,“总统府资政”张群,“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何应钦,国民党秘书长张宝树,以及一些外国使节团的大使及夫人等一百余人到机场送行。

宋美龄身穿她一向喜欢穿的长旗袍,带着黑色墨镜,神情肃穆,在机场上接受华兴小学四年级学生献给她的一束玫瑰花,然后与在场的亲友,“政府要员”一一话别。登机时,蒋经国亲自搀扶他的继母宋美龄进入机舱。这对一生未育的宋美龄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与宋美龄同机赴美的还有十多名侍从人员和医护人员。

“挥手自兹去”,宋美龄告别她为之奋斗,为之辉煌的台湾,远飞异国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