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蒋介石还令前线国民党部队依托金门、马祖为基地,向福建和广东进行小股登陆渗透,并依托浙东的大陈岛为基地,向江浙乃至山东沿海进行偷袭。在进行渗透、骚扰之前,蒋介石令对偷袭大陆的“游击队”展开训练工作。1950年6月,蒋介石首先在大陈岛成立了“大陈游击指挥所”,所属游击队五花八门,番号众多。
1951年9月,大陆败军上将,西北王胡宗南化名“秦东昌”被派往大陈,戴罪立功。他被委任为“浙江省政府主席”和“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具体任务是“秘密策划向大陆东南沿海发展敌后武力,准备配合国际间局势的演变,由大陈岛发起反攻大陆军事作战。”胡宗南接令后,先在台北筹划准备事项与工作计划方案。9月11日乘209号军舰抵达大陈岛。胡到大陈后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在上下大陈建立军政基地,并划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1951年9月至12月,是“纷乱时期”,“以建立军政秩序为急务”。
第二阶段:是“巩固基地时期”,“以建立大陈地区防务、部队训练、部队装备、地方保甲等为主要事务。”
第三阶段:是“发展时期”,“以充实反共救国军兵力,加强大陆情报网,扩大大陆边沿突击与海上游击,组训岛民充实后备力量,发展闽浙边区游击基地等。”“并制订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工作总计划方案,浙江省政府施政方案。”
胡宗南的计划虽不失宏伟,但英雄末路,时不予我,在大陈岛经营了不到两年便无功而返,于1953年8月悄然回台,读他的高级军事研究班去了,继续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在蒋介石展开训练大陆游击队工作之时,美国军事顾问团从中大力协助,提供大量适合别动队和特务活动的装备器材。当时经蒋、美训练和武装起来的“游击武装”就达1万多人,其成员多是在大陆共产党的土改中受过打击的逃台人员和海匪。此后,蒋介石不断派出小的武装偷袭大陆沿海,展开同人民解放军的“游击战”。据记载:
(蒋经国在试穿飞行装)
1951年6月至9月,蒋军800人分6股分别向广东、福建两省沿海隐蔽登陆,企图偷袭,但部队一上岸便被解放军全歼。
1951年9月4日,“福建反共救国军”的“泉州纵队”、“永安纵队”共370人在福建晋江地区登陆,化装成解放军企图内窜,结果3天内被解放军全歼。
1952年后,蒋介石扩大了偷袭大陆的规模,采取“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的新战术。
1952年3月28日,大陈岛千余名国民党部队突袭浙东临海县白沙山岛,未果。
1952年6月,胡宗南亲率蒋军1200余人袭击浙江温岭县的黄焦岛,在损失310人之后溃逃。
10月11日,金门岛国民党军900余众,在“海军”舰艇和飞机的掩护之下偷袭福建省南日岛。因守军不明敌情,使得此次偷袭成功,当人民解放军准备反击时,偷袭的国民党军已经全部撤离。
(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
1953年7月15日,国民党金门守军1万多人在海、空军的配合下,由金门防卫司令胡琏亲自指挥,发动了对福建东山岛的大规模武装进犯。因国民党军有海、空军支援,战斗相当激烈,解放军守岛部队在打退数十次国民党军的进攻后,坚守住了核心阵地。此次战斗国民党军空投了480名伞兵,企图切断东山岛与大陆的联系。但伞兵未着陆,就遭到守军的猛烈射击,空降兵死伤惨重。待人民解放军增援部队赶到后,胡琏匆忙率兵撤退,因解放军没有海、空力量,无法对撤退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实施拦截,致使大部国民党军退至金门。此次战斗共歼灭进犯东山岛的国民党军3379人,取得了反击偷袭作战的巨大胜利。
总之,从1950年初至1954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蒋介石指使国民党军对大陆沿海地区共偷袭约42次,动用兵力近13万人。1950年至1953年,仅浙江、福建两省,遭国民党军上千人乃至上万人规模的偷袭达5次之多。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5年9月,台湾空军共出动飞机3500多批,6200多架次,袭击和骚扰大陆地区。台湾海军在台湾海峡共劫夺各种船只470艘。从1951年至1954年,台湾军事情报机关向大陆空投特工人员230多人,电台96部,各类枪支近千枝,弹药18万发。同时,蒋介石逃离大陆时,留下了大批地下“反共游击队”,估计约有百万人左右,至1950年6月,还有40万人仍在有关地区活动。1962年,大陆破获国民党地下组织事件249102件,同年逮捕国民党伞兵2237名。1967年“文化大革命”后,蒋介石派飞机越过珠穆朗玛峰,空投藏文传单和收音机,遣送特务人员人境,蒋介石的V2型侦察机还深入西藏、新疆等内陆地区拍照。
蒋介石在对大陆进行军事进攻和特务破坏的同时,也发动宣传攻势。蒋对大陆的宣传战,主要对大陆使用四个波力强大的电台,每天24小时以8种方式向大陆播送特别节目,短、中、长波,可达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地区。内容主要是国民党的文告、新闻、国际大事和台湾人民生活等。
其次是传单,1970年,蒋介石指使在大陆的地下特务组织散布了340万张传单、220万张标语和77000份报刊。但蒋介石也因此损失1780名特务。1958至1957年间,蒋介石派飞机向大陆空投约32500万份小型报刊、100万张晚报、22万本小册子。以后又改以军舰将气球从南朝鲜或金门,顺风向大陆发放,以气球散发传单,每个气球可携带90公斤传单。1967年空投传单约17500万份,1970年约4200万份,1971年增长至2亿份。其中1971年10月31日,蒋介石84岁生辰,空投100万份印有蒋介石像的标语。
自1950年至1967年夏天,共投20800万份“慰问与希望函”和143200万包生活必需品,甚至有的地区还空投药品。
“文革”期间,大陆处于浩劫之中,台湾特务机关趁机寄包裹到大陆,内有仿印的《北京青年》和其他当时大陆的刊物,刊载介绍台湾的文章,对大陆起了添乱的作用。他们利用香港向大陆遣特务建立情报网和设立地下组织,探得中共一些重要机密。如1971年9月13日林彪坠机事件,台湾当日就已知道。1971年秋,台湾特务机关在大陆仍有70种“地下报刊”,并每月以《自由之声》、《反攻日报》和《革命》等名义发行。
四、究竟谁攻谁
(蒋介石父子在大陈听取战事简报)
蒋介石逃台以后,口头不断高喊“反攻大陆,反共复国”,并不断侵犯大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蒋介石有了这个保护伞后胆子进一步放开,对大陆的窜犯进一步升级。针对蒋介石极假虎威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收复一江山岛、大陈岛的战役,并炮击金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复国”的幻想。
1.一江山岛被人民解放军占领
朝鲜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对退至台湾的国民党的政策是:肃清国民党残余,武力解放台湾,尽早实规祖国的统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家卫国”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不得不改变原定向台湾进军的计划,集中全力抗美援朝。因此,武力解放台湾的任务被推迟。
朝鲜战争结束后,共产党再次将武力解放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1954年,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对台3人小组。同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建军节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军民“为解放台湾,使台湾人民重回祖国怀抱,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而奋斗。”与此相配合,人民解放军采取军事行动,于9月3日炮击金门。这次作战规模虽然不大,在国际上却掀起轩然大波,被西方舆论称之为“台海危机”。
“九三”炮击金门使蒋介石极为恐慌,而且也使美国政府受到极大震动,艾森豪威尔开始认真考虑与台湾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问题。
1954年12月之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由此引起了形势骤变。这一条约宣称美国和台湾当局双方有“为自己而抵御外来武装攻击的共同决心代,台湾方面如遭攻击,美国要立即采取行动。条约同时还规定:美国有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这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使人侵台湾合法化的侵略性条约。条约自12月初签订后,美国海空军在台湾海峡的活动加强了,美国提供给台湾的第一批F-86型喷气式战斗机也运到台湾。杜勒斯在芝加哥发表谈话,声称美国必须对中共在沿海岛屿的挑衅作强有力的反应。
毛泽东与中央军委考虑到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后不会改变其原先的态度,故而对美国炫耀武力既不必惧怕,也不可以示弱,准备给美国和蒋介石一点颜色看看。正如江南所说:“毛泽东紧接协约签订后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告诉台湾军民,有这个条约,解放军还是想打就打,别以为这个条约是万灵符。”
解放军首先将打击的目标对准了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外东海中,由南江、北江两岛组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在南起鳌江口、北至三门湾口的110余海里的浙东南沿海面上,罗列着1100余个大小岛屿,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岛链,这就是台州列岛。台州列岛的上、下大陈岛居于这条链的中心地位,一江山岛处于上大陈岛的北面,为上、下大陈岛的前哨阵地,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这条岛链中有着特殊地位。国民党军队曾有“一江不保,大陈难保”,“大陈不保,台湾垂危”的说法。
驻守浙江东南沿海岛链上的有:国民党军四十六师、6个突击大队,并有海军舰艇10余艘经常在大陈岛海域游弋,总兵力达2万余人。总指挥为国民党原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刘廉。经过多年经营,形成了经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头门山、披山、渔山、南麂山等岛为外围的海上防御体系。其中,驻守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兵力仅1100多人,并且该岛离大陆头门山岛仅5海里攻取较为方便。
在一江山岛上,国民党军层层布防,阵地间设有3道防御线4层火力,并筑有明暗地堡150多个。阵地与地堡之间都用堑壕、交通壕连接,阵地前密布着铁丝网和地雷,形成以永久和半永久工事为骨干的环形防御体系。由于该岛地位重要,防守坚固,国民党军把它吹嘘为“击不沉的航空母舰”。设若攻下一江山岛,必会给大陈岛蒋军以极大的震撼,使其可能不战而弃,从而一举解决整个浙东沿海岛屿问题,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胜利的目的。
(蒋介石视察地下工事)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收复一江山岛之战。
1月18日拂晓,战区气象实况:云量0-3个,云高3500米,风向午前北至西北,午后东风,风速每秒3-4米,能见度10公里。
风平浪静,天朗气清。头门山登陆指挥所,电台嘀嘀嗒嗒,急促的响声传出了指挥所。
上午8时,数十架战鹰飞临一江、大陈海域上空,奏响了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序曲。3个轰炸机大队的60架伊尔28型轰炸机在2个强击机大队的掩护下,将120余吨的炸弹投向一江山岛。顿时,整个一江山岛被淹没在一片硝烟和尘埃之中。
在国民党守军还没有从解放军空军的轰炸中醒来时,数百门各式海岸远程大炮齐鸣,1.2万发炮弹又准确地射向一江山岛。炮弹轰炸时激起黑色和白色的烟尘,将一江山岛变成了一座海上雾岛。
强大的空、炮火力使国民党守军设置的三列铁丝网变成了一些尺许长的铁丝,许多地堡被炸塌,成堆的炮弹也被打得原地爆炸,爆炸声响彻天空。据被俘的蒋军回忆说:“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火力,飞机和大炮的猛烈轰击,震得我们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
在空军、炮兵火力向一江山岛实施轰击的同时,海军的两艘驱逐舰和四艘巡逻舰组成的舰队也迅速封锁了一江山岛与大陈岛之间的海域,并以猛烈的火力将蒋军的赴援军舰阻截于数海里之外。随后,近百艘军舰、炮船、炮舰及登陆艇也迅速向预定海域集结,等待最后出击的命令。
此时前线总指挥张爱萍来到海湾处的高地上,用望远镜巡视和检查了海上整个战斗序列。当一切就绪后,他满意地对记者们说:“再等一会儿,就是海里的龙王,今天也不能安宁了。”
到下午2时的预定时刻,登陆部队在岸炮、舰炮及战斗机的支援下,排成波浪队形,分成3个方向,以破竹之势向一江山岛进发。
14时29分,我步兵178团2营首先在乐清礁、北山湾一带登上一江山岛,迅速占领了蒋军第一线阵地,并立即向纵深挺进。14时32分,步兵184团2营的第二梯队在胜利村西侧,四岙湾地段登陆,也迅速攻占了第一线阵地。紧随其后,各营第二梯队也登陆成功,并迅速支援第一梯队向纵深发起进攻。
在纵深攻击阶段,蒋军虽然凭借有利地形和巩固工事负隅顽抗,但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在空、海军的密切协同和有力支援下,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控制了整个一江山岛,至19日2时前,登陆部队全部肃清了守岛蒋军,收复了一江山岛。这一仗共毙敌519人,俘虏567人,岛上蒋军无一人漏网。
国民党的战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江山岛之战,共军打了一场典型的三军联合由岸至岸登陆作战。”
在战斗全过程中,美军顾问团驻大陈岛首席顾问华尔顿上校和来接替他的麦克登上校整日都在大陈岛的山头上观察,据他们说:“共军攻击一江山,使用在这小岛上的火力,竟比韩战中还要猛烈。”国民党吹嘘的“不沉的航空母舰”悄悄沉没了。
2.金刚计划
一江山岛丢失后,大陈岛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筒之下,“台海危机”进一步升级。中国共产党针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所做出的强烈反应,促使美蒋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避免进一步惹恼共产党。当初艾森豪威尔同蒋介石签订条约,绝不是想帮助蒋介石守住这些岛屿,而是企图分裂中国,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蒋介石则企图通过与美签约将其拖人中国内战,以便火中取栗。朝鲜战争后,美国也曾考虑在金门等岛屿问题上与中国政府直接作战,但由于英、法等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激烈,迫使美国政府改变同中国军队直接作战的意图。在此情形之下,美国政府在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后,抛出了台湾海峡“停火”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