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85

第85章 个人创业有10大注意事项

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实体经济多少有些影响,失业人员增多、就业更困难。这时候的个人创业有着特殊要求,要特别注意以下10点:

①尽量创办货款回收快的项目

经济不景气时,个人创业投资要尽量选择货款回收快的项目,尤其是那些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项目如餐饮、干洗、小百货、洗车等。

究其原因在于,困难时期企业之间拖欠货款现象很普遍。如果你的货款迟迟收不回来,那么很可能会因为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而被拖垮;相反,如果货款回收快,至少你的资金还能转得起来。

②尽量选择传统型大众消费行业

消费分为大众消费和奢侈消费两大类。任何时候大众消费市场是最可靠的,像普通的衣食住行,有钱要消费,没钱也要消费,消费需求弹性小;而一些高档消费项目如汽车、旅游、咖啡馆、娱乐项目就不然,经济萧条时这些“可有可无”的消费项目会首先受到削减。

③不要盲目投资,而要改善服务

经济萧条时客户会变得越来越挑剔,所以这时候创业的重点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挑剔、应变力强,而不是盲目投资、肆意扩大生产规模。也就是说,要以提高客户感受、为客户创造良好使用环境为前提,让企业在经济低迷中获得机会、保存实力,赢得利润。

④在居民社区做独家生意

留心一下自己周围还有那些生活不便的地方,很容易就找到商机。从中选择一两项这个居民社区的独家生意,说不定就能取得成功。

2008年夏天,广州市白云区一位邓大姐,感觉自己购买发夹、头饰等小商品十分不便,她想,肯定也有人和自己一样感觉不便,于是她用几年来当保姆积累的资金,在农贸市场旁开了一家女性饰品店,直接从三元里批发拿货,专门出售那些单价20元以内的小型饰品。开业不到半年生意异常红火,每月利润超过她当保姆收入的2倍。

⑤从本职工作中找到创业良机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个人来说,平时比较容易发现创业机会。趁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漂亮转身,或许从此就踏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广州市某外贸服装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原来的工作是把中国服装贩卖到东南亚去销售。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越来越难做。于是,她听从一位泰国客人建议,在自己家里开了一家东南亚民族服饰店,做起了小本生意。没想到这种手工服装生意特别好,开业半年来每个月的利润都好几千,而且发展势头良好。

⑥小本经营走合作创新之路

经济萧条时许多投资者对市场前景充满担忧,不敢轻易投资,事实上这时候轻易投资也容易失败。不过,如果能走合作创新之路,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例如,2008年广州哎呀呀饰品连锁集团仅仅在广州市就开出80多家加盟连锁店,在全省新开的连锁店更是多达300多家。

广州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介绍说,2008年广州市中小私营企业的成立数量比2007年增长了百分之二三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走创新经营与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稳健之路,这种模式门槛低、容易成功。

⑦能帮别人省钱的项目自己就能赚钱

经济景气时期大家用钱大手大脚,而当经济不景气时就会想到怎样省钱了。所以,如果能够创办帮助别人省钱的项目,自己就能赚钱。

在美国,有人专门在网上开设一些教别人怎样省钱的网站,以此来获利。例如有一个著名的博客叫“让你生活得更好”,其中就有如何节省汽油、如何买到打折商品、如何囤积优惠券、用普通品牌不用名牌、购买过季的衣服等窍门,很受欢迎。

据路透社报道,在美国芝加哥北郊的一间酒店里,有人专门举办“编制更好的预算”讲座,讲授“怎样在困难时期量入为出”,场场爆满。

⑧盛世置高楼,乱世买黄金

贵重金属是真正的硬通货,比美元还坚挺。金融海啸来了美元必定会贬值,而黄金、白银、贵重金属不会。如果是买纸黄金,还不用担心实物保管的安全问题。

平时只持有少量现金,主要是用于日常支付所需。可以持有国债,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时候的国债利率也会相应下调,收益降低。

⑨投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粮食库存量占全年消费量比重不能低于18%,18%是安全警戒线,可是2007年末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15%,于是引发了全球粮价大幅度上涨。在中国,2008年夏粮已经连续5年保持丰收景象,所以目前中国的大米价格只相当于韩国的1/13、日本的1/21.这表明,储备粮食非常具有升值潜力,至少不会造成损失。

储备生活必需品的理由是,金融海啸过后货币必定要贬值,从而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相应上涨。看准以后用得着的生活必需品,放个三年两载又不会变质、变坏的,既具有升值空间又能备不时之需。

⑩尽量多持有资产,比持有现金更合算

这里的资产不一定是指实物,还包括土地、房产、个人股权、股票、艺术品、外币等一切具有保值功能的东西。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资产都能保值增值的。一般来说,在经济不景气时买入股票、房地产并至少持有1年,总是会保值增值的。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经济不景气时的个人创业主要看有没有市场规模,产品和服务有没有特色,面对危机有没有足够应变能力,货款回笼是不是及时。当然,即使机遇存在,也并不表明每个人都可以创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