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面金融海啸: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应对
43688400000028

第28章 这次海啸与1929年大萧条有一比

这次金融海啸仍在进行过程中,所以要对它的破坏烈度做一个系统预测和评估是困难的。对此,虽然有专家进行过各种尝试,但见仁见智。

不过有一点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和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大萧条有得一比。

从具体数据看,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造成美国1933年的失业率高达25%,并且这一数据维持了10年之久;GDP也下降了一半。从目前来看,如果美国的失业率从现在的6.5%开始上升,GDP也持续一段时间下降甚至大幅度下降,那么它最终能不能达到25%的比例呢?没有人会肯定,或者干脆说没有人相信会严重到那个程度。

可是本书认为,如果用历史观点看问题,就不能进行这样的简单类比。因为单从这次金融海啸的风力和速度、爆炸与震撼、广泛性和巨大金额几方面看,1929年的那场经济大萧条都可以说是“小儿科”。

金融海啸爆发后没几天,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保险箱就被抢购一空,因为人们要用它来保管家里的现金。在中国香港,因为金融海啸而发神经病的人不知其数。另外有报道说,由于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出口货品减少,苏伊士运河的运输船只减少,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工人失业。

从这点点滴滴可以看出,金融海啸的波及面正在迅速从美国传导到世界各地,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而这是1929年的那场经济大萧条所无法比拟的。

即使从GDP快速下跌和失业率的迅速攀升看,一方面,可靠的数字还要等一等,因为这次金融海啸毕竟还在进行中,最严重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来;另一方面,今天的各国政府与过去相比,在战胜金融海啸、经济危机的知识和经验方面具有更多优势,这种优势在保持经济和失业率的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决不能小看。

这次金融海啸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相比,其影响深度和广度许多读者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当时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太小,至少是没有虚拟经济;尤其是那次的经济大萧条发端于美国,最后又主要在美国消化,所以问题的集中度看起来更严重一些。而这次金融海啸波及全球,世界各国都在为美国承担痛苦。全身痛当然会比痛在一处轻得多了。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2008年9月24日的救市演讲中认为,“本次危机将可能与1929年的全球大危机相比。”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008年10月7日形容说:“此次全球性金融海啸可以与1929年的金融风暴相匹敌”。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则宣称,这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危机。

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及时推出7000亿美元经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没有工会、福利、最低工资等政策保障,没有各国政府鼎力推出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措施,GDP大幅度下降、失业率攀升到25%难道还会遥不可及吗?

至少,这次金融海啸与日本那场持续10年的经济危机相比,破坏力要大得多。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出现GDP大幅度下降,只不过是停滞不前而已。从具体数据看,1990年日本的GDP数字是4300亿日元,1995年是4620亿日元,2000年是4820亿日元。从中容易看出,日本经济在这10年间虽然没什么发展,但基本上也谈不上什么经济大萧条。

日本的这次经济危机,为什么没有演变成美国1929年那样的经济大萧条呢?这就与现在世界各国已经知道如何应对金融海啸有关了。

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一样,知道怎么治疗与不知道怎么治疗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鲁迅先生1936年死于肺结核(也有说其他死因的),肺结核病在当时就是一种绝症,而在今天则是一种普通疾病,这就是当今科技发展的结果。同样的道理,这次金融海啸后全球各国联合行动、共同抵御它的破坏力,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

之所以各国政府知道如何应对金融海啸,主要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迅速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势头保持着空前稳定。通货膨胀率低,用于衡量萧条规模及持续时间的实际产出的波动率,也比过去要更得当。经济学家们已经知道,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政策操作,就是要制定通货膨胀目标区(Inflation Targeting),以及一系列被称为泰勒规则(Taylor Rule)的通用法则,用来纠正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偏离其长期趋势的偏差。

在过去的25年中,经济学家们就是利用上述办法,在保持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消除经济产出及就业波动,并且还一直干得很不错。所以,读者应当有信心,并且可以预见,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时间一定会比1929年那次经济大萧条短得多。

1929年那次经济大萧条,爆发原因不仅是单纯的市场失灵,还有非常严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相互交织,这次金融海啸也是如此。可以想见,1929年经济大萧条并没有终结自由市场制度,这一次也不会。

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是1929年发生的是经济大萧条,而现在这次金融海啸会不会演变成经济大萧条还很难说,要看欧洲各国尤其是美国的救市措施能不能很快奏效,不让“癌细胞扩散”。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警告”

这次金融海啸虽然还没有演变成经济大萧条,可是它的破坏程度却和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有得一比。当然,这两次金融海啸的表现形式、烈度、时间跨度都不一样,因为毕竟时代背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