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昆虫记
43680900000012

第12章 蜜蜂(5)

我们不得不承认樵叶蜂在实用几何学的运用上远远超过了人类。当我看到樵叶蜂的巢和盖子,再观察了其他昆虫在“科技”方面创造的奇迹——那些都不是我们的结构学所能解释的,我看到了人类在科学方面的匮乏。

采棉蜂和采脂蜂

在我知道的许多蜜蜂中,有许多种类的蜜蜂不会自己筑巢,它们借居的栖身之所大多是别的动物遗留或抛弃的巢。有的蜜蜂会借居泥匠蜂的故居,有的会借居于蚯蚓的地道中或蜗牛的空壳里,有的会占据矿蜂所挖掘的隧道,还有的会搬进掘地蜂曾经居住过的砂坑。采棉蜂是这些借居蜜蜂中的一种,它的借居方式尤其奇特。它在芦枝上做一个棉袋,这个棉袋便成了它的绝佳的睡袋。还有一种叫采脂蜂,它借居在蜗牛的空壳里。它先将一些树胶和树脂塞在蜗牛壳中,再修饰一番,就成为舒适的家了。

泥匠蜂的“水泥巢”是匆忙地用泥土筑成的,而木匠蜂则在枯木上钻孔为穴,日子也一样过得舒心满意。

尽管它们的家很粗糙,它们还是以采蜜产卵为第一重要的大事,对于它们的居室,它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装修,屋子只要能够遮风挡雨就行了。而另几类蜜蜂可算得上是装饰艺术大师,它们的巢都令人拍案叫绝。樵叶蜂能够利用从花叶上剪下来的叶片做成一串小巢,采棉蜂则在芦枝上制作一个精巧的小棉袋,这个巢既舒适又使地道和芦枝别有一番风情。

根据采棉蜂的行为,我们可断定,采棉蜂只能做这种装修工作,它不是掘土的行家。棉袋做得很长也很白,尤其是在没有灌入蜜糖的时候,看起来像一件轻盈精致的艺术品。没有哪种动物的巢像采棉蜂做的棉袋那样清洁、精巧的。它是怎样把一个个棉花小球集中起来,拼成一个针箍形的袋子的呢?它和泥匠蜂、樵叶蜂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工具,只有一张灵巧的嘴,但它们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成果。

采棉蜂在芦枝内工作的情形,我很难观察得很清楚,它们通常在毛蕊花、蓟花、鸢尾草上采棉花,那些棉花早已没有水分了,所以,不必担心将来的巢上会印有水痕。

它制作棉袋的工作过程很复杂。它先停在植物的干枝上,用嘴巴撕去外表的皮,采到足够的棉花后,在胸部用后足压住棉花,使其成为一个小球,等到小球有一粒豌豆那么大的时候,它再把小球,衔在嘴里回到做巢的植物小枝上。如果我们有耐心等待的话,将会看到它一次次地回到同一棵植物上采棉,这种过程一直持续到棉袋做完为止。

为了适应棉袋各个部分的不同需要,采棉蜂会将采到的棉花合成不同的等级。

有一点它们很像鸟类。鸟类为使自己的巢结实一些,会用硬硬的树枝卷成架子。它们还会用不同的羽毛填充巢的底部,这样可使巢温暖舒适些,而且宜于孵育小鸟。采棉蜂也是这样做它的巢,它用最细的棉絮衬在巢的内部,门和窗则是用坚硬的树枝和叶片做成的。

采棉蜂在树枝上做巢的情形我看不到,但我却看到了它怎样做它的巢的“屋顶”。它用后足把棉花撕开并铺开,同时用嘴巴把棉花内的硬块撕松,然后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并用它的额头把它压结实。这种方法做的是很粗的工作,不过我们推想一下,用这种方法大概也能做那些精细的工作。

采棉蜂为了使做好的屋顶更坚固而牢靠,还要把树枝间的空隙填起来。它们利用了所有能够得到的材料:小粒的沙土、一撮泥、几片木屑、一小块水泥,或是各种植物的断枝碎屑。用这些材料加固的巢看起来更加坚,固任何敌人想攻进巢去都很难。

采棉蜂制造的蜂蜜不是流质的,它是一种淡黄色的胶状颗粒,所以它们不会从棉袋里渗出来。

它的卵就产在这蜜上。不久,幼虫孵出来了。采棉蜂们刚睁开眼睛,就把头钻进已经准备好的花蜜里,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很香,也渐渐变得很肥。现在我们可以放弃观察了,因为下面的事情,就是做茧,然后变成一只真正的采棉蜂,这些都是我们知道的。

采脂蜂也是一种借居的蜜蜂,我们在矿石附近的石堆上,常常可以看到坐着吃各种硬壳果的蜗牛。它们吃完后就跑了,石堆上留下一堆空壳。在这堆空壳中,我们能很容易找到采脂蜂的巢,它们是利用树脂塞进空壳后做成的。

我们很难知道采脂蜂巢内的情形,因为它的巢总是做在蜗牛壳的螺旋的末端,离壳口有很长的距离,里面的构造外面根本看不到。我拿起一只壳照了照,看上去挺透明的,也就是说这是只空壳,以后很可能有采脂蜂在此安家落户,于是我把它放回原处,让它作为将来的采脂蜂的巢。我又换一只照照,结果发现第二节处似乎有东西存在。是什么呢?是下雨时冲进去的泥土?还是死了的蜗牛?

我不能确定。于是我在壳的末端钻了一个小洞看见了一层发亮的树胶上面还粘有一些沙粒,我惊喜地知道,我得到的正是采脂蜂的巢。

采脂蜂对巢在蜗牛壳中的位置比较挑剔,它们总是选择大小适宜的一节做它的巢。在大的壳中,它的巢就在壳的末端;在小的壳中,它的巢就筑在靠进壳口的地方。它常常用树胶做成薄膜,然后将细砂嵌在上面做成各种图案。起初我也不知道这就是树胶。这是一种黄色半透明的东西,很脆,能溶解在酒精中,燃烧的时候有烟,并且会伴有一股强烈的树脂气味。

根据这些特点,你可以判断出采脂蜂做巢所用的材料是树干里流出来的树胶。

在这个用树胶和砂粒做成的盖子下面,还有用砂粒和细枝做成的壁垒,也可以叫做第二道防线。这些东西把壳的空隙都填得严严实实的。采棉蜂也有着类似的防御工程。不过,采脂蜂的这种防御工程只有在大的壳中做巢时才能见到,因为大的壳中空隙较多。在小的壳中,如果它的巢离入口处不远,那么这个第一、二道防线就可以省去了。

采脂蜂的小房间位于第二道防线的后面。在采脂蜂所选定的一节壳的末尾,共有两间小屋,前屋较大,有一只雄蜂,后室较小,有一只雌蜂,采脂蜂的雄蜂比雌蜂要大。有一件事科学家们至今仍无法解释,那就是母蜂怎样预先知道它所产的卵将是雌的还是雄的呢?

也就是说,它是怎样知道产在前屋的卵将来就孵出雄蜂,而产在后屋的卵将来孵出的就的雌蜂呢?

采脂蜂在筑巢时,若不小心疏忽了一个小环节,那么它的后代将会悲惨地死去。我曾经在观察时遇到过这样一只倒霉的采脂蜂,它选择了一只大的壳,把巢筑在壳的末端,但是从入口处到巢的一段空间它忘记用废料来填充。竹蜂也是把巢筑在蜗牛壳里的,它往往不知道这壳的底部已有了主人,一看到这个壳里还有一段空隙,就在这段空隙里筑上自己的巢,然后用厚厚的泥土层把入口处封好。七月来了,悲剧就开始了。下面采脂蜂巢里的蜂已经长大,它们咬破了胶膜,冲破了防线,想要飞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它们的通路早已被竹蜂一家堵住了。它们试图通知那些邻居,让它们暂时让一让,可是无论它们怎么闹,外屋那些邻居始终没有动静。是不是它们故意装作听不见呢?不是的,竹蜂的卵孵化的时间较长,至少要到明年春天才能长成呢!难怪它们一直无动于衷。

采脂蜂无法冲破泥土的防线,而被活活饿死了,这一切悲剧的发生都只能怪那粗心的母亲,如果它们早能料到这一点,那么这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那粗心的母亲得知是自己活活杀死了孩子们,不知道该有多恨自己!而这一切悲剧的发生并没有使采脂蜂的后代有丝毫的觉醒,事实上,采脂蜂还在不断地犯这样的错误,这与科学家所说的“动物不断地从自己的错误和经验中学习和改进”的理论相悖。不过也难怪,那些被关在壳里的小蜂们永远不可能走出那个被封死的巢,这件事也就随着小蜂们的死去而永远地埋在了泥土里,这个已成了千古奇冤的事件根本无法教育采脂蜂活着的下一代,因为采脂蜂及采脂蜂的后代对这件悲惨的事一无所知。

黄蜂

我小的儿子很想去看看黄蜂的巢,所以在九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出发去寻找黄蜂的巢,小儿子的眼力非常好,再加上注意力特别集中,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观察很好地进行。我们一边寻找黄蜂的巢,一边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小径两旁美丽的风景。

走着走着,小儿子突然停住了,他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对我说:“爸爸,那不一个黄蜂的巢吗?看,多清楚啊。”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儿子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它们一个一个地迅速飞跃起来,离开地面的速度极快,就像草丛里面隐藏着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一样,立刻要将它们一个个的喷出来。

我们悄悄地向那个地点跑去,生怕一不小心,惊动了这些凶猛的动物,引起它们对我们的注意和攻击,如果是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黄蜂巢的门边,有一个圆圆的裂口。口的大小大约可容下人的大拇指。同居一室者来来去去,进进出出,它们不停地飞进飞出,摩肩接踵忙忙碌碌。

我突然听见“噗”的一声响,心里一惊,但马上又醒悟过来。我忽然想起我们选择这个时刻观察黄蜂很不安全。要是我们太靠近去观察它们的行踪,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因为,我们两个不速之客随时会引起它们的不安,会激怒这些容易发脾气的战士来袭击我们。因此,我们不得不放弃现在的观察,否则我们会有所牺牲。

为了日落后再继续观察,我们记住了那个黄蜂的巢的位置。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巢里的居住者,全体都应该从野外回家了。那样,我们观察起来会更方便些。

为了观察黄蜂,我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如果我不对这次行动的来龙去脉做谨慎细致的思考,那么,这次行动就是去做一件冒险的事。半品脱的石油,九寸长的空芦管,一块有相当坚实度的黏土,这些就是我的全部武器装备。在这里我还要提到一点,以前的几次小小的观察研究,稍稍积累了一点儿成功的经验。这所有的一切物品与经验对我而言,是最简单而且也是最实用的。

窒息法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除非我打算用我所不能够忍受的牺牲的方法。否则,我必须掌握窒息的方法。当瑞木特要在一个玻璃匣子里放一个活的黄蜂巢,观察里面的同居者的习性的时候,他不是亲自行动,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法,为了他的实验,他雇佣了一个帮手。这个帮手经常从事这种痛苦不堪的工作。为了获得优厚的报酬,他们情愿牺牲自己的皮肤,为科学家们提供有偿性服务。但是,我不会采用牺牲皮肤的方法。

我在没行动之前,又仔仔细细地思考了两次,最后才决定实施我的计划。

我首先将蜂巢里的居民窒闷住,死了的黄蜂就不能刺人了。这个方法虽然很残忍,但是很安全,可以让我不至于身处危险之中。我采用石油灌注,是因为石油对黄蜂的刺激作用不很强烈。

我曾经做过一次试验,所以我希望能留下一部分不死的黄蜂,否则的话老是观察死了的黄蜂会前功尽弃的。现在的问题只是在于如何把石油灌注到蜂巢的穴里去。蜂巢穴有一个大约九寸长的出入孔道,而且差不多和地面是平行的,一直通到地底下的窠巢。假如把石油直接从隧道口注入,这便是一个大大的错误,而且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泥土会吸收少量的石油,而使石油无法到达地下的窠巢。这样一来,到了第二天,当我们凭着想像,以为这时挖掘、凿开窠巢一定是很安全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大的危险。我们会碰到一群发怒的黄蜂,它们会在我们的铁铲下回旋,这时我们就很危险了。

为了防止这一不幸事件的发生,我事先已准备好了九寸长的空芦管,当把这根空芦管插进差不多九寸长的隧道里面的时候,它就形成了一根自动引水管。于是顺着导管注入石油,一点儿也不会漏掉,而且,速度还很快。然后,我们再用一块事先已经捏好的像瓶塞子一样的泥土,塞住出入的孔道口,断绝这些黄蜂的后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现在都已完成了,只要耐心地等待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了。

在一个昏暗的月夜,九点钟左右,我将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了,小儿子和我一起出去。

我们只带了一盏灯,还有一篮子需要用到的工具。当时,可依稀听到狗吠声,橄榄树高枝上的猫头鹰在不停地叫着,蟋蟀在草丛里奏着动听的音乐。小儿子和我则在谈论着昆虫。他热切而好奇地向我提出很多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将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了他,帮助他学习,以丰富他的知识,满足他的兴趣。

在这样一个快乐的夜晚,我们忘记了睡眠,也忘记了黄蜂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往黄蜂的巢穴里插芦管,需要一定的技巧。因为孔道的方向是无从知晓的,需要颇费一番猜疑和试探。而且有时候,黄蜂保卫室里的门卫会突然警觉地飞出来,毫不客气地攻击人的手掌。因为正在工作的人根本没有防备,为了防止这种措手不及的不幸事情发生,我们中的一个人,在一旁守卫,时刻警惕着,并用手帕不停地驱赶着进攻的敌人。这样一来,即使最后有一个人的手不幸被黄蜂击中,过于红肿并且非常疼痛,付出这样的代价尚可以忍受,也算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了。

随着石油的注入,地下的蜂巢中便传来了惊人的喧哗声。然后,很快地,我们用湿泥将孔道封闭起来,一次一次地用脚踏实,使封口坚不可摧,将它们的逃路彻底切断了。现在,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可以做了。于是,我们便回家休息了。

次日,清早起来,我便和小儿子带了一把锄头和一把铁铲,重新又回到了老地方。早一点儿去比较好些,因为可能有很多黄蜂夜里是在外面游荡的,它们有可能在我们挖土的时候飞回来,那样事情就太糟糕了,因为这对我们又将是一种威胁。另外,清晨比较凉,冷气也会削减一些黄蜂的凶恶和威风。

在蜂巢的入口,芦管还插在里边,于是我和小儿子在巢的前面挖了一条壕沟,宽度刚好能容下我们俩,行动很方便。于是,我们从沟道的两边开始挖。我们很小心地铲去了一层层泥土。后来,挖了差不多有二十寸深,蜂巢便暴露出来了。它吊在土穴的屋脊当中,一点儿也没有被损坏,看到挖出的蜂巢如此完好,我们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大如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茅草根,它们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如果建蜂巢的地方土质松软,那么,它的形状就成圆形,各部分都会同样的坚固。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有沙砾,那黄蜂掘凿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蜂巢的形状就会有所改变,不会那么完美而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