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幽默术就是把某些词语故意只按字面意思去解释。
前面已提醒读者:语言里是有陷阱的。某些词语的实际意义同其组成成分的字面义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一种陷阱。有谁不小心掉进去的话,则容易贻笑大方。
有一位秀才,他跟着塾师研习了整整两年的《论语》,背得滚瓜烂熟,并且形成了许多心得和感想。他的感慨之一是:“古代的孩子怎么长得那么慢?是不是营养跟不上?”
塾师十分诧异,便问他:“为什么?”
秀才回答:“孔圣人不是说‘三十而立’,就是说到30岁才站立走路吗?”
这位塾师哭笑不得,只好申请到另一学馆去教授《论语》和作文法了。
约莫又教授了一两年,有一天,他想出个作文题考考成绩比较好的两名学生,作文题是“三十而立”。一学生的答卷是:“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
另一学生的答卷是:“年过花甲一半,惟有两脚直站而已。”
这位先生的运气竟这么“好”,难得的是他的这几位学生居然都上了“三十而立”中“立”的当,以为它什么情况下都只不过是“不坐”之姿。
由此可见,用“望文生义”法来制造笑料,这是件非常容易的事。语言里有不少词语的含义距离构成它的组成成分的字面义已相当遥远,甚至全无关系,幽默时装作不知道这回事,借着一个粗心人的嘴,将那词语按字面意思讲出来,逗笑目的肯定会立即顺利达到。
比如“歇后语”一词,虽含“歇”字,但同“休息休息”实在是两回事,可是你完全可以让一位研究过“几国英语”的“学者”出来重作一番解释:
“歇后语嘛,就是指当我们讲话累了的时候,需要稍事休息,然后再说话;休息一会儿之后所讲的话语即为歇后语。”
再如,“孟姜女”绝不可能出使过孟加拉国,但也不妨让相声《草包总编》中的东皮先生出来一口咬定她曾是一个外国人:
“孟姜女嘛,就是孟加拉国一个将军的女儿,缩写就叫做孟——将姜——女。”
依望文生义法制成的言语幽默的目的,大概主要是为了讽刺一些人的不学无术,请看下面这则笑话。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想通过科举,平步青云。这年他来参加考试,可试卷到手,就头冒虚汗,连“破题”也不会做。写了半天自己也不知写些什么。后来他想: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把这关系拉上,监考官敢不录取?于是,他写道:“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他把“戚”错写了成“妻”。
那知监考官为人正直,看到这张狗屁不通的卷子正要扔掉,见上面有一行字。他看后,就在下面批道:“因你是中堂大人亲妻,所以我不敢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