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43664900000067

第67章 卡内基智取摩根

卡内基在29岁事业蒸蒸日上时辞去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职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后来他独自创建了匹兹堡钢铁公司,在买下炼钢专家霍利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专利之后,他延聘了霍利为生产主管,使得自己的公司迅速发展起来。不久,卡内基在美国的钢铁工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他一家家地将各个规模不大的钢铁公司瓦解、吞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美国的钢铁之王。

散兵游勇比较容易瓦解吞并,但面对泱泱金融霸主的挑战时,就没那么容易了。当时号称美国首富的摩根财团实力非常雄厚,除了金融业,摩根财团还拥有铁路、钢铁等分公司,其庞大家族拥有铁路10多万公里,占了美国铁路里程的一半,其势力几乎无可匹敌。

摩根财团在铁路业蓬勃发展时又注意到了前途更加诱人的钢铁行业,随后派人吞并了两家规模不小的钢铁公司。然而摩根拥有的钢铁公司无论在各个方面还没法与卡内基的匹兹堡钢铁公司进行实力上的抗衡。为了达到独霸钢铁业的目的,摩根决定在美国工业界发动一场针对卡内基的"钢铁战争",以求主宰钢铁工业。摩根利用融资的手段,一口气吞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型钢铁公司,迅速创立联邦钢铁公司。当摩根的钢铁公司已经强大到足以与卡内基相抗衡的时候,便断然下令摩根系统的全部企业"取消对匹兹堡钢铁公司的所有订货",对卡内基实施釜底抽薪。

摩根宣战之后,卡内基没有作出任何公开的反应,只是关起门来对下属表示:作为一个依靠股票起家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冷静更为重要。卡内基究竟在想什么妙计对付摩根的挑衅呢?摩根财团一点都不清楚。然而,由于取消了与匹兹堡钢铁公司之间的合作,摩根庞大的工业体系日益蒙受巨大损失,因为其联邦钢铁公司不能够满足自己体系对钢铁的需要,于是只有主动派遣说客向卡内基提出谈判,请求休战。

谈判开始了,卡内基异常冷静地说:"你们不要我的钢铁,自有别人会要。匹兹堡钢铁公司自创建之日起,就在美国占领了自己的市场。这场战争可以继续进行,损失的并不是我卡内基,我说过,什么时候需要市场,市场什么时候就是我的。"说客劝说卡内基:"两家势均力敌的企业这样对抗下去,如果任何一方都不肯作出让步,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权衡利弊,如果一方主动退让,就能很好地解决对抗。""不,这回要栽跟头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进攻的摩根。我没有应战,当然休战也无从谈起。摩根其实是在跟自己作战,什么时候停下来,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如果亏损一天天增加,对摩根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卡内基十分相信自己的实力。

摩根闻讯后知道情况不妙,立即改变策略,决定吞并匹兹堡钢铁公司,将卡内基置于自己的属下。于是派人告诉卡内基说,美国的钢铁企业必须进行大合并。卡内基知道这是最后的通牒,也是双方谈判的正式开始。卡内基知道摩根兼并的决心不可能动摇,同时他也知道双方的合并也只是名义上,实质性的合作寥寥无几。摸准对方的心理倾向之后,卡内基又为确定谈判目标、选择谈判对策而全面分析合并的利弊得失,最后决定将匹兹堡钢铁公司在名义上并入联邦钢铁公司,但自己的所有权利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告诉摩根,大合并相当有趣,我不反对参加。我的参加条件并不苛刻,我只要大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债权,不要股票。新公司债权的价额,也要按照1∶15的公式计算。记住,是1∶15!"

摩根的下属将卡内基的条件直接反馈给摩根,他知道对方要价并不低,不仅想在交易中占个大便宜,而且还要成为新公司的债权人,对自己是相当不利的。但是无论如何,卡内基的匹兹堡钢铁公司是不复存在了,一想到合并后新公司的巨大利润,摩根便立即告诉卡内基接受合并条件,卡内基又一次成为了胜利者。

两位产业巨头之间的巨额谈判,竟然如此简单,但谈判之间双方所做的精细准备和心理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卡内基面对金融寡头摩根财团发起的钢铁之战以表面上不动声色为策略,以静制动,谈判过程中又不卑不亢,直言自己对合并后新公司所提出的要求,从心理上给摩根施加压力。结果摩根及时调整策略,双方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