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43664900000063

第63章 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智慧

强硬威胁谈判策略在商务谈判以及西方国家的劳资谈判中应用得较为普遍,即谈判的一方声称某些条款没有任何考虑、通融的余地,通常的做法是强硬固执地坚持某些要求,先向对方摊牌,然后迫使其让步。英国前首相同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一次谈判,实际上就是强硬谈判策略的典型运用。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由于她的强硬工作作风,素有"铁娘子"之称,这一点也在她的谈判工作中得以体现。

1979年1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各国首脑在柏林举行关于削减预算的谈判。会谈中,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一项协议草案。她的理由是,英国对EEC负担的费用太多了,由于征收预算款额方法中的偏差,尽管英国投入了大笔资金,但并没获得应享有的各项利益。为此,她强烈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并要求将英国负担的费用每年减少10亿英镑。这项议案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同意才能生效,因为在EEC内,重大问题的决定是采取"一致同意"的原则。当撒切尔夫人的议案提出后,各国首脑脸上的微笑立即消失了,他们答应只能削减2.5亿英镑,并认为这已经是极限了。在谈判中,向对方提出比自己的期望更高的要求,是谈判中的一个重要方法。EEC各国首脑们深信只要将撒切尔夫人提出的要求削减3亿英镑,就可以顺利达成协议。然而,撒切尔夫人是位坚毅固执的女性,素有"铁娘子"之誉。她坚持自己的主张,结果是,一方提案为2.5亿英镑,另一方提案为10亿英镑,双方差距太大,以至于出现僵局。而这个结果,撒切尔夫人早在去柏林开会之前就已预料到了。她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并坚持这一要求。她有她自己的规则,而且迫使EEC也按她的规则办事。首先,她从逻辑上提出了要求削减款项的理由,把要求削减的这10亿英镑称为是"英国的钱",她一直这么说,使EEC各国的首脑们非常恼怒,尤其是法国、原联邦德国和丹麦的首脑。因为如果预算规则加以改变,前两个国家所受到的损失将最大。就这样,谈判没能继续下去,双方脱离了接触。

实际上,谈判的早期出现僵局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当对方的要求太强硬或者施加压力时,另一方最好暂时退离。暂时离开,恰恰显示了自己的独立性,显示了自己的坚定立场,毫无妥协余地。如果一方想将生意做成,那他就会修正目标,主动地接近对方。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抓住时机。在制造僵局的时候必须是对方对自己要给他们的那些东西很感兴趣的时候,否则,对方会让这种僵局一直持续下去,迫使自己重新回到谈判桌边,而那时的效果将适得其反。谈判一旦出现僵局,说服对方改变其期望是双方共同的任务,在EEC的争论中,特别是在意见相持不下时,互相使用了威胁的手段。撒切尔夫人告诉众议院,原则上依照她所提出的方案执行,并暗示出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时,也含有警告各国的意思。而且这样做,又可对居于领导地位的法国施加压力。因为当时的法国正在破坏EEC的规约,禁止英国的羊羔进口;并且法国也以另一种手段向英国进行报复。他们在报纸上刊登英国已在EEC各国之间采取低姿态,试图以准成员的身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说,法国知道用什么方法打击英国。改变对方的期望可能非常困难,但是必须设法向对方传递信号,通过各种各样的暗示和帮助来降低对方的期望,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不可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如果两个性格刚毅的讨价还价者的目标相距甚远,而他们各自仍然固执己见,那么双方意愿所产生的撞击将极其猛烈。双方都有可能退出谈判,不再往来。如果他们处于双方不得不继续在一起工作,并必须达成决议、必定发生冲突性讨价还价的情况下,就要施加很大的压力和强制力。

在撒切尔夫人与EEC的这场谈判中,双方的目标值相差很远。撒切尔夫人想得到接近9亿英镑的解决方案,EEC各国则想用3亿英镑左右解决问题。如果要做成这笔交易,一方或双方就必须改变他们的预期想法。首先突破的是原联邦德国,他们提出3.5亿英镑的让步,英国拒绝了;后来原联邦德国开始谈论8亿英镑的让步,但只限1年,英国也拒绝了。撒切尔夫人强调的是每年都应减少。当年2月底,柏林会议过去已两个多月了,英国同意这不是一场短时间的交易。因此,在4月的预算同意把应摊的款项全部付给EEC。这以后,时间方面的优势也就为英国占有了。不久,EEC国家必须就给共同体农场主增加补偿支付额的问题达成协议,并且每个成员都必须同意这点,否则就无法做出决定。这是EEC的议事原则。法国和原联邦德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都希望增加支付额,因为在当年较迟的一些时候,这两个国家都要举行总统大选,他们的政府不想使自己的农场主集团在这个时候觉得不舒服。撒切尔夫人没有明显地威胁不同意这项农场主问题,她甚至没有把两个问题拉到一起。但每个人实际上都清楚,只有就她的EEC预算支付问题达成协议,英国才有可能在农场主问题上进行合作。这一年5月份的EEC外长会议没有达成协议,后来德国也撤回了他们减少8亿英镑但只限1年的建议。

撒切尔夫人强硬地坚持了自己的主张,逐渐地使EEC各国首脑的期望转向她所期待的目标。她在证实讨价还价的几个原则。她把自己期望的目标定得很高,并坚持自己的立场,且拒绝做出第一步主要让步。一旦EEC朝英国的要求走出了第一步,他们就得在相同的方向走下去。撒切尔夫人最后与EEC国家达成了开始2年每年减少8亿英镑的协议,还附加了一个保证,保证第三年在由于通货膨胀而需要比较高的储备时,继续进行同一水平的安排。

撒切尔夫人运用强硬、威胁的谈判手法是成功的。然而,对于没有能力驾驭谈判的人,在谈判中一味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是不明智的。须知,谈判中使用强硬手段,对双方来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么同归于尽,要么两败俱伤。

明确地说,强硬式的谈判即使是获得了成功,也会由于本身的不足而留下隐患:实力较弱的一方虽然不得不屈服于对方的威逼,但心里自然是愤恨难平,一有机会就想要出口气,这样双方就得不到长期的良好合作;获胜的一方虽然得到了眼前的胜利,却失去了长期的稳定与安全。如果不成功必然是由于误解、偏见以及其他心结所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背离了谈判的目的。

那么,怎样应付强硬措施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灵活。如果对方强硬,你也强硬,甚至比对方还强硬,双方的僵局就不可避免。而如果对方强硬,你软弱妥协,那很可能你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强硬的显著特点就是死抓住某一点不放,这样,要说服对方放弃强硬立场,灵活性是绝不可少的。所以,在谈判中对方采取了强硬的淡判策略,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对方的不可更改变成可以通融,可以协商。只要灵活有方,措施得当,任何强硬的立场都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