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43664900000006

第6章 松下在寒暄中失去先机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刚"出道"的时候,曾被对手以寒暄的形式探测到了自己的底细,因而使自己产品的销售大受损失。

当他第一次到东京找批发商谈判时,刚一见面,批发商就友善地对他寒暄说:"我们是第一次打交道吧?以前我好像没见过您。"批发商想用寒暄托词,来探测对手究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还是新手。松下先生缺乏经验,恭敬地回答:"我是第一次来东京,什么都不懂,请多多关照。"正是这番极为平常的寒暄答复却使批发商获得了重要的信息:对方原来只是一个新手。批发商接着问:"你打算以什么价格卖出你的产品?"松下又如实地告知对方:"我的产品每件成本是20元,我准备卖25元。"

批发商了解到松下幸之助在东京人地两生,又暴露出急于要为产品打开销路的愿望,因此趁机杀价:"你首次来东京做生意,刚开张应该卖得更便宜些。每件20元如何?"结果没有经验的松下先生在这次交易中吃了亏。究其原因,是那位老练的批发商通过表面上的寒暄探测到对方的虚实,在谈判中赢得了主动。而松下先生由于在寒暄之中暴露了自身的底细,从而导致了被动与失利。因此,在双方寒暄之时就要避免无意之中自身关键信息的泄露。

当然,一个有经验的谈判者能透过相互寒暄时的那些应酬话去掌握谈判对象的背景材料:他的性格爱好、处事方式、谈判经验及作风等,进而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为相互间的心理沟通做好准备,这些都是对谈判成功有着积极意义的。

任何谈判都始于开局导入阶段,在此阶段,谈判双方见面,寒暄,打招呼,相互问候,谈论一些与谈判无关的轻松话题。表面看来好似无关紧要的寒暄,虽然本身并不正面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也被人们称为是非实质性谈判现象,但是它在整个谈判中的作用却是不可缺少的,它对谈判双方的思想、情绪和行动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首先,要使谈判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先要营造友好的、和谐的谈判气氛,寒暄正是营造这种气氛的契机。谈判者主动与对方打招呼、寒暄,就等于在向对方宣布:我坦率地打开心扉,我愿意与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做自然会很容易地获得对方的好感,消除谈判双方的紧张情绪和敌对戒备心理,使双方都能以轻松的姿态开始谈判。

毛泽东就善于在寒暄中发挥出他独特的魅力,缩短与谈判对手的心理距离,并让对方自然产生一种受到尊重的快感。

1949年4月国共和谈期间,毛主席接见了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刘斐先生。刘斐开始时非常紧张。见面后,毛泽东和刘斐寒暄起来:"你是湖南人吧?"刘斐答道:"我是醴陵人,醴陵与毛主席的家乡是邻县,是老乡。"毛主席高兴地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听了这话,刘斐紧张的心情很快就放松下来,拘束感完全消失了。

寒暄不仅可以营造友好和谐的谈判气氛,而且也是在谈判之始观察对方情绪和个性特征、获取有用信息的好方法。

正是基于对寒暄所起作用的认识,人们应该着意选择寒暄的话题。

最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莫过于谈到他的专长。有这样一个案例:被美国人誉称为"销售权威"的霍伊拉先生就很善于这样做。一次他要去梅依百货公司拉广告,他事先了解到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会驾驶飞机。于是,他在和这位总经理见面互做介绍后,便随意说了一句:"您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一句话,触发了总经理的谈兴,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谈判气氛显得轻松愉快,结果不但广告有了着落,霍伊拉还被邀请去乘了总经理的自用飞机,和他交上了朋友。

但需要注意的是,寒暄时要有主动、开朗、友善的态度,要用明朗的表情、热情的态度和对方交谈,努力发挥个人的魅力,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即使自己心情不好或身体不适,也应努力克制,不要让对方有所察觉。那种不动感情、例行公事式的寒暄达不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如果对方感到你不够诚恳,反而还会增加抵触情绪,给谈判设下心理障碍。因此,寒暄应该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向对方表示的真正的关切。这样,对方自然也会从内心发出回应,为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寒暄的时间不宜过长,高明的谈判者往往善于从寒暄中找到契机,及时导入主题,自然而然地把谈判引入预定的轨道。

理论基础

在谈判的所有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对手的研究。研究必须客观,除了客观地取得证据外,还要使自己成为汇集对手资料的中心数据库。积累的资料一定要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这些资料可以使你应付谈判中任何变化的状况。对于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资料,必须依靠个人的能力以及经验加以适当的应用。对于对手过去的经验,尤其值得研究,如他过去任职的机构、团体,每完成一项工作、合同,以及所有他曾经参与过的谈判等。通常研究对手失败的原因比研究他成功的原因,更能看出对手的个性。如果能够仔细研究对手失败的原因,则肯定能知道他的想法以及他的心理倾向。而所有这些足可以告诉你他所需要的是什么,使你在对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要参加一次谈判,要如何才能预知对方的策略并有效地应付呢?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事情,这是多项工作的综合。

1制定谈判计划

一般而言,谈判的准备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一个简明而又富有弹性的谈判计划。谈判计划尽可能地简洁,以便参与谈判的人员可以记住其中的内容,并把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牢牢记在心中,进而能够得心应手地与对方周旋。谈判计划简洁并不是说要忽略具体,我们所说的简洁是指不用事无巨细地都列举出来,但是每个大的框架一定要有。计划还要富有弹性,是指谈判人员必须善于领会对方的意图,并根据谈判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灵活的反应。制定谈判计划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集中思考。集中思考的目的就是迅速地归纳谈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整理自己的思路。集中思考不仅要思考己方在谈判中所要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更为重要的是要思考对手可能提出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之道。

第二,确定谈判目标。即我们谈判的主导思想,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三,写出详细谈判计划,并仔细斟酌。最好谈判小组成员能够坐在一起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

2选择谈判人员

谈判人员的选择对于谈判具有重要意义,什么人适合去谈判,什么人适合去帮助主谈做文件处理工作,什么人可以作副谈,需要多少人参加谈判,都是在谈判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确定则需要根据谈判的重要性、谈判的困难程度以及谈判时间的多寡来确定。一般的谈判都需要多人一起参加,单独一人参加谈判会显得势单力薄。而团体谈判则要求谈判团成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不能各行其是。同时选择谈判人员时要切记不能选择那些工作能力相差太大的人,在同一条船上,任何一个技术低劣的水手都不会受到欢迎。

个人谈判和团体谈判有各自的优缺点,亦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团体谈判,除需要一个主谈外,还需设置多名辅助谈判者。而选择主谈和选择辅助者都是有一定技巧的。有的人为了给自己壮声势,往往喜欢让好多人都去参加谈判,而实际上真正能和对方交涉的人只有几个,其他人根本说不上话,只能傻傻地坐在座位上。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成熟的表现。而且一旦对方要求其中作陪衬的人员回答问题,往往会令其手足无措,给己方造成很尴尬的局面。事实上,一个成功的谈判组织者应该让每位参与谈判的人都负有义务,诸如让其中的某个人负责观察和倾听对方,以随时向主谈报告对方意图,了解对方的非语言信息,比较对方的长处和弱点。还需要让其中的某个人准备材料,以便主谈随时查阅      这样,参与谈判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谈判中得到锻炼,通过谈判团中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谈判的最终目的,这是合作的力量。团体谈判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谈判技巧,纠正错误,事先可以集思广益,给对方一种威慑力。

个人谈判虽然显得势单力薄,但是也有好处。比如,可以避免对方针对较弱的成员提问,或者制造成员之间的观点不一致;个人谈判所管辖的只有自己一个人,避免了团体谈判中人多,不好统一管理的弊端。

在谈判前,是选择个人谈判还是选择团体谈判应根据情况作出选择。谈判环境、谈判方法、谈判条件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无论何时,参与谈判的个人或团体都需要获得其他团体的支持,同时这些人也要维护团体的利益。这就要求最高决策者对于即将来临的谈判,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协调工作,包括负责确定指导、制定谈判的目标、提供信息、协助参与谈判的人。而且在谈判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谈判的进程,并作出进一步的指示。

3实战演习

这是在谈判准备工作阶段最后进行的一项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或不做。做一次成功的实战演习,需要你和你手下的人充分配合。这要求每个人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演习中,不仅要使用谈判中所要使用的词语,更重要的是要演练双方的面部表情、态度等。还要充分考虑好对方可能使用的言语和态度,争取在演练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对此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这种演习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这种演习应该建立在研究对方、分析自己的基础之上,并在演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充分估计到对方的策略,这样的演习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