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43664900000055

第55章 哈特雷用计求生存

美国石油大亨弗莱德·哈特雷是乌诺考尔公司的总裁,此人决策迟钝,动作迟缓,而且喜欢大权独揽。20世纪80年代初期,石油公司在现代管理改革的冲击下数量锐减,哈特雷的公司虽然侥幸得以保存,但经营效果奇差,随时都面临着被并购的危险。

在一次高尔夫球赛上,哈特雷与另一家大的石油公司总裁皮根斯相遇,两人言语不和发生矛盾。从此哈特雷将皮根斯视为眼中钉,但由于自己公司的实力不及对手,哈特雷日日都在提防着对手兼并自己的公司。

1985年2月,皮根斯公布了他的"第13式表格",开始对小的石油公司实施兼并计划。哈特雷得知消息后,迅速聘请了一些金融界和法律界人士作为盟友,对皮根斯的行动进行反击。当月月底,哈特雷的公司股票有136%被黑马骑士夺走,后来他打听到自己公司的开户银行太平洋安全银行给了皮根斯一笔巨额资金。哈特雷当即指责这是一个大阴谋。于是他气势汹汹地与该银行总裁进行谈判:"你是乌诺考尔公司的开户银行吗?"哈特雷问道。"当然,有什么问题吗?""你们是不是有责任资助工业企业的生产发展?"哈特雷再次问道。"是的,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银行总裁反问。"你们是否贷款给了皮根斯?""这是正常的商业贷款,我们银行面对的是各种客户,不可能只有一家。""我知道,但是皮根斯用这笔钱收购我的公司。把贷款分发给一搏胜负的两个拳击手,肯定有挑拨离间的企图!"哈特雷有意蛮缠。接着他又要求银行以后不仅不能给皮根斯贷款,还要把已经贷给皮根斯的巨款全部收回。银行总裁当然不会答应。"那好,咱们就法庭上见!"为了制造混乱假象,哈特雷根本不管自己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他毫不犹豫地将太平洋安全银行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后来虽然指控不能成立,但是却在一段时间内搅乱了视听,产生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哈特雷见此举非常有效,更想捆住皮根斯调集资金的手脚,精心策划了全面向银行界交涉的大动作。哈特雷强大的宣传攻势形成了显著效果,而哈特雷就是要用这种效果造成对皮根斯"待天以困之"的局面,使得皮根斯收购其公司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围困皮根斯的动作完毕之后,哈特雷随即与皮根斯展开了面对面的谈判,视死如归地拉响了"债务炸弹"的导火索。"听着,皮根斯先生,我永远都不会同意你的兼并,你敢动用一半资金发起攻击,我就下令乌诺考尔公司举债购买自己的股票。这虽然在法律上讲不通,但我要向全国宣布我要和你同归于尽的举动!这种闻所未闻的举动会使美国工业界和金融界震惊。我宁可让自己不光彩的行为公布于众,叫高级法院左右为难。我一旦失败,你就将面对一个美国企业自杀的英雄!"皮根斯面对哈特雷毫无办法。

等到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哈特雷故意穿着已经过时很久的西装出场。他既提不出改善经营的方案,又驳不倒皮根斯的计划,只是指责皮根斯的专用飞机比自己多,年薪比自己高等一些无聊的事情,摆出一副落魄潦倒的样子。然后他又指示自己的手下放风说:"特拉华州法院刚刚认定皮根斯先生胜诉。"皮根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为兼并已经不可阻挡了。

散会之后,哈特雷立即"恳请"皮根斯的朋友转告皮根斯:"官司已经败诉,我准备举白旗投降,请来谈判。"皮根斯来了,哈特雷有意顺着皮根斯的意思谈协议,只是在差价上不作让步,故意拖到第二天再谈。临别时,哈特雷向皮根斯表示祝贺,还谢谢他没有在股东大会指责自己的狂妄自大。第二天再谈时,哈特雷突然出尔反尔,又将谈判拖延到了晚上,谈判仍然没有结果。双方约定两天以后再谈一次。哈特雷终于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两天时间。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哈特雷的银行、法律、公关三套班子频频向特拉华州的州政府和高级法院的3名法官施加压力,强调乌诺考尔公司是在本州合法注册的,州政府有义务运用对企业有利的法律站在本州企业的财政一边。保住乌诺考尔公司,就能保住州政府的声誉,也就保证了本州的财政收入。然后哈特雷亲自出马与州政府和高级法院的3名法官会谈,终于通过施加压力使得州政府出面保住了乌诺考尔公司。

乌诺考尔石油公司能够逃脱被兼并的命运,在一场几乎没有胜机的较量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公司总裁哈特雷的心理战策略运用得当。哈特雷不断地给对手制造麻烦,在谈判过程中制造各种障碍,从心理上干扰对手、打击对手的谈判热情,并且使出浑身解数扰乱视听,把对手弄得狼狈不堪,非常被动。他一边装作软弱可欺的样子来麻痹对手的注意力,一边抓住对手的弱点逼迫对手让步,最终避免了被对手吞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