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43663000000004

第4章 人生是一条选择的路

有一首校园歌曲这样唱道: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留下脚印一串串……生活中有些人,原先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甚至有比较大的成就,后来却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而他的后半世,却走上了研究神学的人生之路。

相反,有些人原先走了错误的人生道路,后来又能“浪子回头”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年轻时曾有一段生活放荡。他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最后降了班。他赌博、借债、鬼混……后来,他悔悟了,认为自己的放荡等于禽兽。他把自己犯错误的原因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以示警醒。后来他痛改前非,走上了为人民创作的道路。

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如何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关键取决于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所谓人生道路是指人们在度过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是人生观由观念到行动上的转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青少年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人生的实现,关键在于趁年轻时就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和道路。这就必须了解人生道路的特点。

客观制约性是人生道路的首要特点。人生道路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现实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不是家庭的遗传,而总是在他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后,有了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才逐渐形成。所以,人生道路不能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而要受客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为客观环境所制约。

主观选择性是人生道路的第二个特点。人类绝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成为环境的奴隶。环境影响着人,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这种能动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自主地选择人生道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家庭,面临什么样的客观条件,这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走什么道路是能够选择的,有些人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但各自的人生道路却很不一样。宋氏三姐妹及鲁迅三兄弟的人生之路就是典型事例。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给人们开辟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不少有为青年为祖国建设发挥着光和热,展现了美好的人生道路。但也有的人不思进取,走出一条庸碌的人生道路;有的甚至干起了祸国殃民的事,走上了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人生道路。

在人生的路途中,选择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传说古代西方有一个勇士在三岔路口的石头上看到这样的警告:“向右走掉脑袋,向左走运气来。”并要他做出自己的选择。传说并非事实,但却反映了实际生活中,处于人生十字路口需要人们做出选择的一种特殊情境。人生道路上充满了歧途、暗礁,也充满了机遇。面对扑朔迷离的人生之途,人们随时随地都面临着选择。因此,《第四代人》的作者张永杰说道:“人生是一条选择的链。”

选择,其字面上的含义是“挑选”、“挑拣”,意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中做出取舍。现代选择理论中一般把选择概念界定为“选择是价值引导合乎规律性、合乎目的性的行为过程”。选择是必然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处于选择之中。事事要选择,时时要选择。有人提出疑问:“我是否可以不选择呢?”事实上,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么,对于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与其不选择,任青春逝去,岁月蹉跎,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合理选择,为自己规划出一条最优的人生道路。

当今社会纷繁的事物,多元的价值取向,青少年学生被推到了呈放射状的米字路口,面对人生的米字路口,青少年学生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正如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教授所说:“每个人只能走一条路,这条路怎么走,你要作一个决定。对一个人来说,要走这条路或走那条路,你应该做出一个抉择。”

人生选择是必要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呢?换一个说法,就是一个人有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过两种极端的看法。

一种是宿命论的观点,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不可抗拒的命运事先安排好的。人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和行为。宿命论主要表现为宗教预定论和机械的环境决定论两种形态。宗教预定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及其一生的苦乐、祸福、吉凶都是由神的意志预先决定的。佛教中的“轮回报应说”即是一例。机械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和人生道路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人只是环境的傀儡,只能屈从于环境。一位学者对此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环境比作一架巨大而转动的水泥搅拌器,每个人只是搅拌器中的一颗小石子或沙粒,它身不由己,只能随着搅拌器的转动而转动。这就是说,人只能听命于环境,无法自主地进行选择。

另一种是绝对自由论。它认为人的行为选择仅仅受个人意志的支配,选择是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者萨特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曾经有一学生问萨特:“我是去上前线杀敌,抵抗法西斯入侵,抑或在家侍候老母,以尽孝心?”萨特答:“你任意选择吧!选择是绝对自由的。”萨特无限夸大人的意志独立性,主张人可以自我设计,任意设计,致使不少青少年学生走入选择的误区。萨特毫无疑问,宿命论的观点因其神秘性与机械性,显然是荒谬的。而绝对自由论忽视了限制人生选择的客观因素,将人生选择视为随心所欲,因而不可避免地在人生选择问题上陷入另一窠臼。事实上,无论是宿命论还是绝对自由论,它们在人生选择问题上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即形而上学地割裂了人的活动中自由与必然,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方面,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就是说人有选择人生和自己行为的自由;另一方面,人的选择又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选择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那么,该如何进行选择呢?对青少年学生而言,选择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性思考基础之上。即依据社会需求状况以及个体自身能力情形进行选择。认识社会需求状况,包括认识社会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水平等。革命导师列宁的中学老师认为,列宁应该学习语言专业;喀山大学的一位讲师教过列宁,他认为列宁应该选学数学,而列宁自己却选择了法律。列宁认为,“现在这样的时代,必须研究法学和政治学。如果在别的时代,我也许就选择别的学科了”。列宁是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目标建立在了对时代需要的自觉基础之上。

理性思考的选择也包含了对个体自身能力状况的深刻了解。虽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人皆可成尧舜”的美好憧憬并不现实。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们不能期望每棵小草都能长成大树。大树小草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都可以无愧于春天,关键在于它们生长的支点选择得是否合适。古代的格言给人深刻启示:“象饮数石,鼠饮一勺,名充其量也;驼负百钧,蚁负一粒,各尽其力也。”人的能力差异并不可怕,不能正确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支点,才是可悲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说过一句气魄非凡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每个人只有实实在在地根据自身能力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获得那真正属于自己的丰收果实。

选择人生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要受诸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总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挫折、坎坷和艰辛。因此,自觉地审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及时更正自己人生选择上出现的任何失误,是取得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

诗人纪伯伦说过:“如果春天失落了花朵,朋友,你也不必悲伤,因为秋天会还给你沉甸甸的果实。”纪伯伦的这句包含哲理的话语,恰是针对我们重新选择人生的喻世明言。

汉代王充在《论衡·逢遇篇》中,讲述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位一心想当官的人,一生未遇。他年轻的时候习文并有所“成就”,刚要当官,当时君主的干部政策却是“好用老人”,他年轻,就当不了官。老君主去世后,新君主实行的又是好“用武”的干部政策。他原来是习文的,仍当不了官,于是只好改为学武。等他武艺刚刚学好,这个“用武”的君主又去世了。年轻的君主上台,干部政策又变为“好用少年”。这时候,他已年老白首,当官无望了。

这则故事向我们阐述的是人生道路上的机遇问题。

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生活动中,存在着偶然与必然两种现象。人生历程,也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人生的必然性表现为包含了一定的主客观因素的人生活动必然会向着某种趋势发展,产生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生活动常常受到一些意外的、个人无法预料甚至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活动的必然结果,甚至可能彻底改变人生道路。这就是人生的偶然性。

人生的偶然性有两种。一种是对人生发展有利并能导致成功的境遇,称之为机遇;另一种是对人生发展不利并能导致失败的境遇,称之为厄运。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人生机遇的特点及其把握。

首先,机遇具有客观性。人生机遇作为人生历程中的偶然性因素,它要受到必然性的支配。生活中有些人碰上了机遇,有些人碰不上机遇,有些人机遇好,有些人机遇差。机遇的出现或消失,机遇的较多或较少,有其客观条件,有其客观背景,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机遇具有瞬时性。机遇匆匆,这正如天文学家仰望天象,苦觅数日,方得一览流星雨的风采。因而机遇需要捕捉,需要当即立断地挽住它的手臂,否则它会化为过眼烟云。因为一个机遇只会敲一次你的门,当你还踌躇不定时,它已离去,去叩击另一扇门,去寻找新的附体。而下一次叩门声响起,已不再是同一种情景和同一个机遇女神了。

第三,机遇具有可得失性。人生中的机遇千万多,有的促使人事业成功,有的会让人腰缠万贯。但是,机遇决不是“大锅饭”,人人有份。任何一个机遇,都有时间的限制,都有空间的限制。在每一个机遇面前,某些人具备候选人的资格,某些人不具备候选人的资格。19世纪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得好:“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所谓“有准备的头脑”,即具有能把握机遇的实力。

看茫茫人海,几许人因机遇的垂青而生活得潇洒轻松,几许人则因命运多舛而时刻奋力挣扎,亦有几许人在叹息良机不遇中熬白了头发。但不管机遇怎样地造成人之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人们之间能力、品质的差异使然。机遇不会降临一个无准备的大脑,坐等机遇或过分看重机遇,无异于守株待兔般愚蠢,勤奋学习、积蓄潜力,积极努力,机遇之神便会悄然降临。

人的一生布满了荆棘,人的一生充满了理想,人的一生凝聚着人类广阔的前途。

人的理想是美好的:有人想做“园丁”,去灌溉那些“祖国的花朵”;有人想当“白衣天使”,用自己的“医术”去解救那些遇难的人们;有人想当军人,保证国家的治安;有人想搞科学,为这绚丽的世界画上崭新的一笔;……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理想都很令人神往,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做得更完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想做“园丁”,就必须从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要从现在起不断学习,以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想当“白衣天使”就必须对这方面产生兴趣,具有一颗爱心,要不断学习新成果,新科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做事要细心、谨慎,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严重后果;想当军人,就要从小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人格,不断追求新知识,要有自理自律的能力;想搞科学,那就必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有一个灵活的大脑,勇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理想,每个人都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呢?那人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答:“不能!”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就与个人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了。有人十分努力,他就能实现理想;反之,有些人不付出或付出其中一部分,且只会守株待兔,只想不劳而获,那希望只会日益渺茫。在生活中,有些人确实付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但还是未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古时候有个成语叫“缘木求鱼”,它是说,一个人爬到树上去找鱼。大家都明白,鱼怎么可能在树上呢?显然,这人是不可能找到的。虽然他十分努力,又耗力气去爬树,但是他的方向、方法错了,就不能达到目的。相反,爱迪生在一次意外中被人扇了一耳光,从此他便成了聋子,但他并没有懈气,而是找准自己前进方向,朝奋斗目标努力,最后成了扬名中外至今的伟大发明家。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找准方向、目标,不能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要像一只拉满弓的箭一样,对准目标,一击即中。

人生的前途也是如此。有人认为人生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其实不然,它是一条铺满荆棘,充满坎坷、挫折与艰苦的崎岖山路。只有我们不断努力、奋斗,那么,人生广阔的前途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在生活上,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的希望也就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希望就是祖国能繁荣昌盛,也只有我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让我们为了人生的希望而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