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病不求医I-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43654300000040

第40章 小儿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即肛门直肠脱垂。多见于幼儿。

临床将小儿脱肛的病因分为气虚和实热两种,其具体表现如下:

气虚:脱肛一般多在便后发生,肛门直肠脱出无法收回,肿痛不甚,兼有面色白或萎黄,形体消瘦,厌食,大便稀溏。严重者咳嗽、走路时,稍用力即脱出。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实热:肛门直肠脱出,红肿刺痛瘙痒,伴有口干口臭,面红身热,腹胀便结,小便短赤,指纹色紫。

方法一

{1}揉龟尾300次。

{2}捏脊3~5次。

{3}摩腹5分钟。

辨证论治

①气虚型加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宫、推上七节骨各100次。

②实热型加用: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各100次。3次;抖下肢3次。

辨证论治

①气虚型脱肛,加用补脾经、补肺经、补大肠各300次,推三关200次,推上七节骨200次,捏脊3~5遍。

②实热型脱肛,用清脾经100次,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300次,退六腑200次,推下七节骨200次。

方法二

{1}按揉百会穴3分钟。

{2}托揉龟尾2分钟。

{3}摩腹和揉脐各1分钟。

注意事项

①有脱肛史的婴幼儿不宜久坐痰盂大便。

②对脱肛患儿要加强护理,每次大便后应用温开水洗净并轻轻地将脱出之直肠揉托上去。

③注意营养调理和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或便秘。

{4}因解剖与发育缺陷引起的脱肛,不属于推拿治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