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硫喷妥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熟悉其他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
3、了解吸入麻醉药的分期和局麻的方法。
“相关知识链接”
近代最早发明全身麻醉剂的人是19世纪初期的英国化学家戴维。有一天,他牙疼得厉害,当他走进一间充有“一氧化二氮”气体房间时,牙齿忽然不感觉疼了。好奇心使戴维做了很多次试验,从而证明了一氧化二氮具有麻醉作用。因为戴维闻到这种气体时感到很爽快,于是称它为“笑气”。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顿在研究了笑气对人体的催眠作用后,带着笑气到各地演讲,作催眠示范表演。在一次表演中,引起了在场观看表演的牙科医生威尔士的重视,激发了他对“笑气”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设想。经几次试验后,1845年1月,威尔士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医院公开表演在麻醉下进行无痛拔牙手术。由于麻醉不足,表演失败。但是,了解他全部过程的青年助手威廉·摩顿却仍对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摩顿研究发现,一氧化二氮虽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较小,他从化学家杰克逊那里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乙醚来进行麻醉。1846年10月,他成功地进行了近代世界上第一例乙醚麻醉下的手术。
“本章摘要”
麻醉药有全身麻醉药(吸入性:如麻醉乙醚等;静脉麻醉:硫喷妥钠等)和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等)。两者合理正确使用均使病人在无痛情况下进行手术。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简称全麻药,是指药物进入肌体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抑制,使病人的意识、痛觉、丧失和反射逐渐消失,骨骼肌完全或部分松弛便于手术的药物。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吸人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一、吸入性麻醉药
吸入性麻醉药(inhalational anaesthetics)是一类挥发性的液体或气体类药物。前者如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等,后者如氧化亚氮。由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经血液循环到达脑组织,产生麻醉作用。
“吸入麻醉分期”
吸入麻醉时,患者的麻醉表现(深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为了便于掌握临床麻醉的深度和避免危险,常以乙醚麻醉过程中的意识、感觉、呼吸、血压、脉搏、眼球活动、各种反射以及肌肉张力的变化为指征,将麻醉分为四期:
1、第一期(镇痛期)。是指从麻醉给药开始到意识完全消失的一段时间。病人感觉逐渐迟钝,痛觉明显减弱并首先消失,触觉次之,听觉最后消失。患者意识也逐渐模糊如入梦境。但各种反射存在,肌张力正常。由于病人情绪紧张及药物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此期可见血压稍升高,脉搏略快。适用于小手术。
2、第二期(兴奋期)。是指从意识和感觉消失到外科麻醉期开始。患者开始出现强烈挣扎、摒气、全身无目的地乱动,并有谵语、哭笑等兴奋现象,同时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瞳孔扩大、眼球转动、肌张力显着增加、各种反射亢进,可伴有咳嗽、呕吐和吞咽等动作。
兴奋期对患者不利,还可能引起危险。因此,临床采用麻醉前给药或基础麻醉以消除或缩短兴奋期。本期不宜作任何手术或外科检查。
第一期和第二期合称为诱导期。
3、第三期(外科麻醉期)。病人由兴奋转为安静,呼吸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是进入第三期的明显标志。此期可进行大多数外科手术,根据呼吸和眼部变化,又可分为四级:
第一级:呼吸由不规则转变为规则,频率略快,眼球活动逐渐减弱,眼睑反射、吞咽及呕吐反射消失,说明中脑、脑桥及位于延髓的呕吐中枢已开始受到抑制。此时骨骼肌尚未松弛。可进行除腹部外的一般手术。
第二级:眼球固定为本级开始的标志。腹膜反射消失,呼吸、血压正常,提示延髓生命中枢尚未受到影响,肌肉松弛,可进行大多数外科手术。
第三级:腹式呼吸明显,肋间肌开始松弛,因而出现以腹式为主的呼吸。脉搏正常或稍慢,血压正常或稍低,瞳孔开始扩大,对光反射迟钝。声门反射显着减弱,可进行气管内插管的操作。肌肉极度松弛。此级是临床实用的最深麻醉,仅在必要时短时内应用。
第四级:腹式呼吸减弱,血压明显下降,脉搏快而弱,瞳孔极度扩大,对光反射消失,肋间肌活动停止,同时延髓生命中枢也受到抑制。此期已进入中毒先兆,应立即停止麻醉。
4、第四期(麻醉中毒期)。外科麻醉如超过三期四级,则引起中毒,延髓生命中枢被麻醉,呼吸停止,血压监测不到,最后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停药,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争分夺秒全力抢救病人。
以上分期是单纯应用乙醚麻醉的典型过程。目前临床手术麻醉大多采取麻醉综合用药,病人的个体情况、手术刺激、缺O2或CΟ2积聚等都可能影响各期表现,因而与实际情况并不尽同。尽管如此,它仍可作为一个参考性尺度去衡量临床各种麻醉的深度,警惕意外的发生。临床上一般要求吸入性全身麻醉维持在三期的一至二级,手术完毕立即停药,患者将沿着与麻醉相反的顺序逐渐恢复,通常没有明显的兴奋期。
“常用吸入麻醉药”
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乙醚麻醉时安全范围较大,麻醉浓度对呼吸、血压无明显影响,肌肉松弛完全。对心、肝、肾毒性很小。缺点是极易燃烧爆炸,使用场合不可有开放火焰或电火花。对呼吸道有刺激性,使粘液分泌增加,易致肺部并发症。麻醉诱导和恢复期长,常伴恶心和呕吐。现已少用。
氟烷(halothane)。氟烷不燃不爆,无刺激性,麻醉诱导和恢复比乙醚快,麻醉强度比乙醚也强。较易抑制呼吸中枢,并有心肌抑制和血管扩张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用药后易致室性心律失常,在麻醉过程中禁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松弛子宫平滑肌,不宜用于产科。可损害肝脏,肝脏病患者禁用。
恩氟烷(enflurane)和异氟烷(isoflurane)。恩氟烷和异氟烷是氟烷类的两个同分异构体,是目前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恩氟烷不燃、不爆,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与异氟烷比较,麻醉效能稍弱;血中溶解度低,故诱导和苏醒均较快;肌肉松弛作用强;对心肌有一定抑制作用,血压下降与麻醉深度有剂量依赖关系;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少发生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肝、肾毒性低。在麻醉诱导和恢复期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样波,甚至诱发癫痫样发作,应给予注意。
异氟烷具有更多符合或接近理想吸入麻醉药的标准之处。与恩氟烷比较,药理作用和麻醉效能相似;麻醉诱导和苏醒快;较少发生心律失常,亦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对肝、肾功能影响小;肌肉松弛良好;不产生脑电图癫痫样波及癫痫样发作。
七氟烷(sevoflurane)。七氟烷为高效含氟麻醉药。其特点是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诱导和苏醒均较现有的麻醉药快。对心血管影响小,心律失常少见。有良好的肌松作用,无明显的肝损害。
二、静脉麻醉
药静脉麻醉药为非挥发性全身麻醉药,此类药经静脉给药作用迅速,分期不明显,单用仅适用于时间短、镇痛要求不高的小手术。临床上常用于诱导麻醉及复合麻醉。常用药物有:
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硫喷妥钠属巴比妥类药物,水溶液不稳定,现用现配。因其脂溶性高,注射后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然后逐渐转移到脂肪等组织储存,故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作用与临床应用”
静注后,约30秒左右即进入麻醉状态,无兴奋期,不能随意调节麻醉深度。镇痛作用弱,肌肉松弛不完全,麻醉维持约15~30分钟。对长时间手术患者,需反复给药。主要用于短时小手术、基础麻醉、诱导麻醉,也可用于抗惊厥。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浅麻醉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麻醉前给予阿托品可预防。药浓度过高、给药速度过快时,可明显抑制生命中枢,造成呼吸和心血管抑制,导致严重血压降低,甚至呼吸停止。严重酸血症、贫血、低血压和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本品碱性强,注射外漏可引起局部肿痛。对巴比妥类过敏者禁用。
氯胺酮(ketamine)
“作用与临床应用”
静注后迅速显效,作用与硫喷妥钠不同,病人的感觉和痛觉消失,对周围环境变化无反应,骨骼肌张力增加,呈木僵状态,意识不完全消失。可能是氯胺酮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经丘脑向大脑皮质的传导,同时又兴奋大脑边缘叶所致。本品麻醉作用时间短暂,静注持续约5~10分钟,肌注持续15~25分钟。氯胺酮不同于其他麻醉药在于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效麻醉剂量也不影响呼吸。
适用于不需肌肉松弛的小手术和诊断性检查、全身麻醉、诱导麻醉及复合麻醉,亦用于烧伤患者更换敷料、清创、植皮或切痂,尤其适用于小儿手术麻醉。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在恢复期可有精神失常,如恶梦、幻觉、精神错乱、谵妄等,但小儿少见,安定药可减轻之。高血压、颅内压高、严重心脏代偿失调者及癫痫病人禁用。
第二节 局部麻醉
药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可逆地阻断钠通道,抑制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暂时性感觉丧失,在无痛情况下进行手术的一类药物。
根据化学结构,局麻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属于酯类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procaine)和丁卡因(tetracaine)等;属于酰胺类的有利多卡因(1idocaine)、布比卡因(bupivacaine)等。
一、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
(一)局麻作用局部麻醉药低浓度时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及传导,较高浓度时对周围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都有阻断作用。一般细的无髓鞘神经纤维较粗的纤维对局麻药更敏感。在大的神经干,运动神经在外周,首先接触药物,可先于感觉神经纤维被阻断。在四肢近侧感觉纤维位于神经干的外表面部位,远端的感觉纤维在神经干的中心部位。所以在大的神经阻滞麻醉时,先从近侧向远端扩散麻醉。
(二)吸收作用常规剂量一般对全身影响很小,但吸收达足够血浓度时,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局麻药吸收后可引起镇静、镇痛、头晕和定向障碍。较大剂量时产生明显的中枢毒性,表现为兴奋不安、视觉和听觉紊乱、寒战和肌肉震颤,甚至惊厥,随后可产生中枢麻痹。
2、心血管系统。在高位脊髓或硬膜外麻醉期间,植物神经阻断可致低血压;局麻药吸收后可减弱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传导系统,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表现为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心搏停止。局麻药对心肌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利多卡因静脉给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二、局部麻醉的常用给药方法
1、表面麻醉。是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应用到局部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表面麻醉常用于眼、咽喉、气管、尿道和膀胱等粘膜部位的浅表手术,以及部分脏器的内窥镜检查。临床上常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有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局部受药物浸润的神经末梢传导阻滞。浸润麻醉用药量常较大,临床上最常用毒性较小的普鲁卡因,其次是利多卡因。注射药时要避免注入血管内。
3、传导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周围,阻滞其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区域产生局部麻醉。如臂神经丛、骶神经丛和坐骨神经丛的阻滞麻醉。常用的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4、蛛网膜下腔麻醉(简称腰麻)。是将物药物经低位腰椎间注入蛛网膜下腔内,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根。适用于腹部及下肢的手术。为了使腰麻用药时间与手术协调一致,通常加用肾上腺素。常用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等。腰麻时交感神经同时被阻滞,常伴有血压下降,必要时用麻黄碱防治。
5、硬脊膜外腔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麻醉经此腔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适用于腹部手术。临床上多用利多卡因,也可用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等。但此法用药量比腰麻大5~10倍,不可误入蛛网膜下腔。也可阻滞交感神经使血压下降,可用麻黄碱防治。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procaine),又称奴佛卡因(novocaine)水溶液不稳定,加热或久贮逐渐变黄,麻醉效能下降。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用于表面麻醉。普鲁卡因毒性小,起效快,麻醉时间约持续30~60分钟,若加入少量肾上腺素可延长其麻醉时间达90分钟。广泛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及局部封闭疗法。本药常用量很少出现毒性,若大量吸收入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少数人可出现过敏反应,用药前需进行皮试。
利多卡因(1idocaine),又称昔罗卡因(xylocaine)水溶液稳定,可耐反复高压消毒而不变质。穿透力强,作用快,维持时间长,达2~3h。局麻作用强度和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2~3倍。利多卡因常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由于其扩散强,麻醉平面难掌握,故不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本药还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丁卡因(tetracaine),又称地卡因(dicaine)水溶液不稳定,不耐久贮,溶液变混浊时不能再用。穿透力强,局麻作用强度和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倍,麻醉持续时间可达3h左右。丁卡因常用于眼、耳、鼻、喉科手术时的表面麻醉,也可用于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因穿透能力强、毒性较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布比卡因(bupivacaine),又称麻卡因(marcaine)化学结构与利多卡因相似,局麻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倍,作用持续时间可达5~10小时。布比卡因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强,应予注意。
“制剂及用法”
麻醉乙醚:每瓶1OOm]、150ml、250ml。吸入给药,用量按需而定。启封24小时后不宜作麻醉用。
氟烷:每瓶20ml、250ml。吸入给药,用量按需而定。
恩氟烷:每瓶20ml、250ml。吸入给药,全麻诱导吸入浓度一般成人可逐渐增至不超过3%,4.5%为极限。静吸复合麻醉的维持量为0.5%,3%为极限。小儿酌减。用量按需而定。
异氟烷:每瓶1OOml。吸入给药,成人全麻诱导时吸气内浓度一般为1.5%~3%,维持时为1.0%~1.5%。用量按需而定。
七氟烷:每瓶120ml、250ml。用量按需而定。
甲氧氟烷:每瓶20ml、150ml。吸入给药。用于分娩,镇痛浓度不得大于0.2%~0.3%,且只能间断吸入。单独用于成人,一般为0.5%~1.0%,1.0%为极限。用于复合麻醉浓度为0.25%,连续使用不得超过4小时,0.5%时不得超过2小时。
氧化亚氮:常温为气体,加压成液体装入钢筒,需用特殊麻醉器械调节吸入,常与其他药物合用作复合麻醉,通常以65%氧化亚氮与35%氧混合吸入。
硫喷妥钠:粉针剂:每支0.5g,1g。临用前以注射用水配成1.25%~2.5%溶液,缓慢iv。一般用量达4~8mg/kg即可进入麻醉。成人一次静注量不可超过0.5g,一次手术总量1.Og。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10mg/1ml、50mg/1ml。成人首次1~2mg/kg缓慢iv。如需延长麻醉时间,可每次追加首次量的1/2至全量。小儿一次im4~6mg/kg,必要时可追加1/2至全量。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1OOmg/5ml及400mg/20ml。表面麻醉用2%~4%溶液;浸润麻醉0.5%~1%溶液;总量不应超过6叫kg(加肾上腺素);传导麻醉、硬膜外麻醉用1%~2%溶液,腰麻用浓度不应超过5%,剂量不应超过100mg。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25mg/1Oml、50mg/1Oml、100mg/10ml、40mg/2ml、每瓶150mg(粉剂)。浸润麻醉用0.5%~1%溶液,传导麻醉、硬膜外麻醉用0.5%~2%溶液;腰麻用2%~5%溶液,一次量不宜超过200mg。
盐酸丁卡因:注射剂:5Omg/5ml。表面麻醉:眼科用0.5%~1%溶液或软膏;鼻、咽喉部用1%~2%溶液;腰麻用0.3%~0.5%溶液,用量5~10mg,浓度不应超过0.5%,总量不宜超过16mg;传导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0.2%~0.3%溶液,一次用量,前者不超过7.5mg,后者不超过75mg。
盐酸布比卡因:注射剂:0.25%、0.5%和0.75%溶液,加或不加肾上腺素(1:200000),浸润麻醉用0.25%溶液:传导麻醉用0.25%~0.5%溶液;硬膜外麻醉用0.5%~0.75%溶液,0.75%不宜用于产科麻醉。一般成人常用剂量为2mg/kg,一次极量为200mg。
“师生互动”
1、讨论并回答吸入麻醉药的分期、局麻药的方法。
2、麻醉乙醚、硫喷妥钠、普鲁卡因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分别有那些?
“本章小结”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可逆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普鲁卡因可作为该类药物的代表药;全身麻醉药有吸入和静脉麻醉两类,代表药分别有麻醉乙醚和硫喷妥钠,使用后意识和多种发射暂时消失。
黎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