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43646500000008

第8章 蟑螂

蟑螂多为黑褐色,身体呈扁平状,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蟑螂不善于飞行,能疾走,属于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

蟑螂源起于泥盆纪,属于腐食动物,喜好昼伏夜出,多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都很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最让人惊讶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习性

蟑螂喜欢在潮湿、温暖、食物丰厚,且多缝隙的环境下生活,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但凡有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地方都具备以上4个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温暖潮湿的环境是蟑螂最喜欢的,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蟑螂是夜行动物,喜暗怕光。它们白天都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等到晚上,特别是在人关灯睡觉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的身体很扁,非常适合钻缝藏洞,它们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当蟑螂在缝隙中栖息时,足会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蟑螂在冬季时,多集居在厨房里,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处,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布扩大。

部分蟑螂有群居性。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个栖息点上看到几十,甚至几百个蟑螂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以得出,若想在日常生活中防治蟑螂出现,最重要的是搞好卫生、清除蟑迹。

食性

蟑螂属于杂食性昆虫,它们的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包括米饭、面包、蛋糕、瓜果,以及各种饮料,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蟑螂除了拥有较广泛的食品喜好外,还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一些蟑螂还喜好在室外的垃圾堆,或是厕所以及阴沟等场所,它们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

蟑螂能忍耐饥饿,但却不能忍耐干旱,因此,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当蟑螂处于缺水的恶劣环境下时,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

天敌

蟑螂的天敌有很多,例如:蝎子、蚂蚁、蜈蚣、蟾蜍、蜘蛛、蜥蜴等。另外,猫、猴子及老鼠也会捕食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