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进化密码
43646500000039

第39章 蟾蜍

蟾蜍,也称蛤蟆。它是属于两栖动物,与青蛙属于同科目。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蟾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大部分蟾蜍行动缓慢而笨拙,不善于游泳,它大多时间都在地上爬行,但在危险的时候,也会有短距离的小跳。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蟾蜍类的雨蛙科、树蛙科、丛蛙科就非常善于跳,而且与蛙类有的一拼。

蟾蜍是蟾蜍动物的总称,属于无尾目。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种蟾蜍,它们分属26个属。主要分布在除了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澳大利亚原来无蟾蜍,后来从其他地区引进了蟾蜍,但繁殖太快,并且有毒,因此成为了澳大利亚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大蟾蜍白天一般隐于暗的地方,比如石头下面、土洞内或草丛中。到了傍晚它们才出来觅食,活动地池塘、沟沿、田边、房屋周围等处活动,特别是在雨后。

蟾蜍与青蛙的区别

蛙类和蟾蜍类属同一目,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们卵的区别:青蛙的卵堆成块状,蟾蜍的卵排成串状。其次是它们的幼体蝌蚪,青蛙的蝌蚪颜色较浅、尾较长;蟾蜍的蝌蚪颜色较深、尾较短。其实蟾蜍也是蛙类的一种,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两栖纲无尾目的成员统称蛙和蟾蜍,蛙和蟾蜍这两个词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划分,从狭义上说二者分别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员,但是无尾目远不止这两个科,而其成员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称呼,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实际上有些科同时具有这两类成员,在描述无尾目的成员时,多数可以统称为蛙。

两栖动物中绝大多数的种类都属于无尾目,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无尾目的成员体型大体相似,而与其他动物均相差甚远,仅从外形上就不会与其他动物混淆。无尾目幼体和成体则区别甚大,幼体即蝌蚪有尾无足,成体四肢具在却无尾巴,后肢长于前肢,有利于跳跃,当然两栖动物大数都善于跳跃。

蛙科是无尾目的第三大科,在概有50余属650余种。它的分布比其他两栖动物都要广泛,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可达到北极圈。蛙科在非洲最为繁盛,光是特有的属就有18个,其中在马达加斯加岛就有3个以上的特有属,而蛙科也是无尾目的最大成员巨蛙也分布于非洲。蛙科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也比较丰富,如我国常见的黑斑蛙和各种林蛙。但欧洲和美洲的蛙科则只有蛙属Rana的成员,其中在南美洲只见于北部地区。蛙科在澳洲也只有极北部才有,而在临近澳洲的一些大洋洲岛屿上却能见到,而这些地方几乎没有其他的两栖动物,蛙科成员在这里则占据了不同的生态地位。在斐济岛有两种扁手蛙,分别为路栖和树栖,其中树栖扁手蛙看起来与树蛙科或雨蛙科的成员非常相似,树栖扁手蛙有多种色型,看起来好像不同的种。扁手蛙的其他种类也均局限于亚太地区的海岛上,其中包括不少树栖的成员。扁手蛙在卵中完成变态,孵化出来的就是小蛙。

而蟾蜍科有24~31属340~360种,分布广泛,遍布大洋洲和马达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蟾蜍是适应力时常强的动物,可以生活于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我国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大概也要属蟾蜍了。蟾蜍科中超过一半的种类都属于同一个属,即蟾蜍属Bufo,这个属的成员几乎遍及本科的所有分布区,而在北方则是本科惟一的代表。蟾蜍属的成员体型差别很大,最大的美洲的海蟾蜍身长达到25厘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蟾蜍虽然大小差别很大,但是相貌和习性均比较相似,都是些行动缓慢不擅跳跃的陆栖动物,皮肤粗糙而高度角质化,使得蟾蜍有较强的耐旱能力,蟾蜍能分泌毒素,可以制成蟾酥。蟾蜍非常贪食,人们用其来消灭害虫,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灾害。澳洲引进了海蟾蜍来防治蔗田的害虫,但是海蟾蜍却对当地生态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海蟾蜍排挤本土的龟蟾类,捕食当地的小动物,其分泌的毒素又对想捕食它们的当地的捕食者造成了威胁,海蟾也被引进了其他很多种植甘蔗的热带地区,大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蟾蜍科的其他属多只有少数成员,有些外表和习性与蟾蜍属有一定差距,比如东南亚的浆蟾Pedostibes是树栖的蟾蜍,身体轻盈纤细,与地栖的粗壮笨拙的蟾蜍属略有不同。

不要小看癞蛤蟆

千万不要小看蟾,不论是神话中的蟾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它都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蟾一直是幸福的象征,它为人类作了很多好事。蟾蜍,又叫癞蛤蟆、大疥毒。这种动物是被人们所看不起,不少人认为蟾蜍是低能儿。它容颜丑陋,不时地在田埂道边钻来爬去。尽管人们不理解它,但它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癞蛤蟆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才爬出来捕食。它所捕食的对象是蜗牛、蛞蝓、蚂蚁、蝗虫和蟋蟀等。

蟾蜍比较喜欢阴暗的地方,白天一般躲在石头下面、草丛等。它们喜欢在早晨和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它的皮肤较厚,并且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面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它便潜入烂泥内,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癞蛤蟆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癞蛤蟆在入药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癞蛤蟆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多少年来,人们采集癞蛤蟆耳下腺及皮肤腺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蟾酥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我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市场上声望极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换得外汇500万美元。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在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最大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蟾王不仅体型大,胃口也特别好,它常活动在成片的甘蔗田里,捕食各种害虫。固此,世界上许多产糖地区都把它请去与甘蔗的敌害作战,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蟾王的足迹遍及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其他热带地区。每年为人类保护着相当十亿美元的财富。

雌蟾王每年可产卵38000枚左右,是两栖动物中产卵最多的一种。但是它的蝌蚪却很小,仅1厘米长。蟾王不仅能巧妙地捕食各种害虫,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它满身的疙瘩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凡吃它的动物,一口咬上,马上产生火辣辣的感觉,就不得不将它吐出来。这就是不能小看蟾蜍的原因,虽然人们不喜欢它,但它确为人们提供了不少帮助,不仅可以帮人们除害虫,还能作为药材为人民带来健康。

蟾蜍传说

蟾蜍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召开蟠桃大会,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宫花园里遇到鹅仙女,便被鹅仙子的魅力所倾倒,动了凡心。鹅仙女呵斥他并向王母娘娘告状。王母娘娘听后大怒,随手将嫦娥南亚的月精盆月砸向蟾蜍仙,罚它下界为蟾蜍。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蟾蜍体内,王母娘娘非常后悔,担心会失去一件宝物,便令蟾蜍历经磨难后将月精盆完璧归赵,这样才可重列仙班,并且命令雷神监督。

另外还有一个流传与世间的刘海戏金蟾的神话故事。相传憨厚的刘海在仙人的指点下,得到一枚金光夺目的金钱。后来刘海就用这枚金钱戏出了井里的金蟾,得到了幸福。这说明人们渴望得到它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