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物与工艺(和谐教育丛书)
43646200000032

第32章 古瓷铭文及其史料价值

古瓷铭文是陶瓷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据,对于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以及时代风貌,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战国时期,浙江境内已出现原始瓷器的生产,经过西汉到东汉中后期约300年的发展,终于烧造出瓷器,从此陶、瓷分家,取得了我国陶瓷生产上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我国现存最早有铭文的瓷器是“东汉青瓷壶”,它的外形颇似战国时代楚国的陶壶,肩部有半环耳二个,底部刻隶书“王尊”二字。此后,历代瓷窑根据时代和风格的不同变化,烧造出不同的铭文。明清两代瓷器上的帝王年号又称为款识。

古瓷铭文的内容,有多种多样:有的受先秦青铜器铭文影响,以记叙某种事件为主,如“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记之耳”这条青瓷壶铭文,是记叙唐宣宗改元之事;有的铭文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向寺院施舍或表达祈福还愿。如金皇统元年白釉瓷瓶铭文是,“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壹对供养本镇南寺”;有的是确定所有权或标志陶工作者姓名的。如明故宫出土的正德彩绘残瓷铭文有“陈守贵造”,较多的铭文是用来表示烧造年代,如用干支纪年、数字纪年,明以后多用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如“永乐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有的铭文还刻有保存、使用的范围及名称、数量等内容。这是因为清代宫廷之内的陈设文物都有陈设档案。这类档案专门记录清代宫殿铭文物名称、件数及动态。如刻“养心殿明窗用”,即陈设在养心殿靠窗的条案上。这类铭文的刻字笔画都很纤细,是清代造办处玉作匠后刻的。

至于铭文的书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多种多样。一般的规律是官窑铭文比民窑铭文重视书法,铭文比较讲究,官窑瓷器除宫廷留用外,还当作礼品赠送。三国六朝时期的铭文,以隶书为主,唐宋多为行草和楷书,元代铭文也以楷书为主。

我国明代制瓷事业出现了一个新的突破,特别是青花瓷的工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书款铭文也随之比较复杂。明初洪武官窑以正楷为主;而民窑却以草书为主,以后官窑铭文有“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的说法。成化官窑款更有其自身特点,前人将其字体概括为:“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后世仿制成化的瓷器虽然较多,但款字一般很难仿得逼真。明隆庆官窑年号款字体全以中锋用笔,挺拔俊秀,字体釉色浓艳。

至于明代民窑铭文字体与官窑相比差别很大,受各朝书风所左右。晚明民窑青花碗心有“喜”“寿”等楷书,以细线双勾后加填青料,这种字体一望而知,完全无楷书笔法,主要起一种装饰作用。

清代瓷品上的楷书铭文,一般以官窑器为精。清初康熙制瓷笔筒铭文,题《赤壁赋》、《归去来辞》、《出师表》、《兰亭序》等长篇文章,字体极为精妙。乾隆以后款识基本以篆字为主体,反映了复古的思潮。但综观有清一代铭文,注重端庄凝重,有的笔画横细竖粗如仿宋体,但一般缺少个性与特色。

明代有的年号款识采用特殊写法,如明宣德和正德两朝的楷书年号,德字中间缺一笔,写成“徳”。

落款的方法,唐以前受烧造技术的局限,用瘦硬工具,乘坯体未干,在器身刻字,所以铭款多为阴文;笔画边缘也必然隆起。宋以后出现模印铭文;在北方宋磁州窑系统瓷品上,开始用彩毛笔书写帝王年号加数字纪年铭文;明清则以毛笔写款为主。

款字的形式和落款的位置,早期没有形成定型。一般说来明代以前比较随意。如器肩、器腹、器胫、器底皆可落款,字体形式也无定制。有的甚至一器多款,如明宣德款除在盘、碗的底外,往往还在圆器的里心和口边,或璲器的口、肩、腰、足一带题款,因此人们感叹说“宣德年款遍器身”。

从明代开始以帝王年号落款,落款的部位从宣德以后也开始以器心和器底为主要位置。

落款的表现形式,除书写文字而外还有花押款和表记等,字的一种符号。有时偶然也可能与某一文字巧合类似,这类花押款始于明代天启末叶,盛行于崇祯年间,一直影响到清代前期。至于表记款,它自身很明确是一种符号,也可说是一种简笔的图形描绘,它和花押款都属于名款艺术。

过去学术界往往过多的注重古瓷器本身的工艺和文物价值,对铭文多从断代考虑,这虽然是正常也是应该的;但是对古瓷铭文的史料价值却注意较少。实际上古资铭文对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唐代瓷罂的铭文:“维唐故大中四年岁次庚午八月丙午朔,胡珍妻朱氏四娘于此租地,自立墓在此,以恐于后代无志,故记此罂。”这条铭文所反映的是一种“地租卷”。这为研究唐代土地制度的变迁提供了重要史料。

有的古瓷铭文,还体现了商品的价格。有一件唐青瓷盘口壶的铭文:“元和拾肆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一千文。”

根据唐律关于市场管理以及商品价格有统一规定。违反规定要严惩:“得利赃重者,计利准盗论”,凡制度“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反映了唐代市场管理的要求,对于研究唐代商业发展情况提供了必要的史料。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著名窑厂,它烧造的瓷器中还屡见题诗铭文。这些铭文多用毛笔书写,字迹呈黑褐色,书法不拘一格,内容丰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难得可贵的资料。

反映唐代商人经营活动方面的铭文:“人归千里去,心画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航逐便风。”

反映歌楼妓馆方面的铭文:“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

洛阳来路远,还用几两金。”

反映游子与旅人方面的铭文:“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

行行山水上,处处鸟蹄新。”

反映边塞征战方面的铭文:“一月三战场,曾无赏罚为;

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有些铭文还反映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有一件“正德年制”铭文瓷盘,年号款识四周以娴熟的波斯文写了一首短诗:

“真主的使者告诉我们,

少量的饮食使身体达到休息;

少说话使舌头达到休息;

脱忧虑之事,使心达到休息;

无罪使灵魂达到休息。”

此外,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有一件在景德镇特制的有盖青花瓷杯,口沿上写着“王国的美德连绵不断与世长存”的西洋铭文。这种带有西洋铭文的中国瓷器,雍正、乾隆以后,在西方各国多有珍藏。这反映了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