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物与工艺(和谐教育丛书)
43646200000003

第3章 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大发现

西晋武帝时期汲冢竹书的出土,堪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考古大发现。它留给后人的,是无穷无尽的遗憾和困惑。

咸宁五年(279年)十月,有个名叫不准的汲郡(在今河南汲县西)盗墓贼,挖开了郡内的一个战国古冢。冢内有许多珠宝、器物和竹书。不准只对珠宝感兴趣,他拆下竹书,点燃照明,在冢内搜珠寻宝。地方官府闻信赶到,冢内已一塌糊涂。冢主是谁?一说是魏襄王,一说是魏安釐王。安釐王是襄王的曾孙,二人相差约80年。器物仅剩下玉律、钟磬和铜剑。竹书虽然剩下颇多,但其中不少是烬简断札,无法拼接和识读。

遗物运到洛阳约在太康元年(280年)春天。全部藏于秘书省。当时朝廷设置中书省,专掌“立法”,由皇帝直接领导。

中书省下属二个机构,一为著作省,一即秘书省。著作专管编修国史,秘书专管皇帝的图书秘记。武帝重视汲冢竹书,特命中书省的正副首长主持整理。

整理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拼接统计。每支竹简长2尺4寸,可刻写40字。若干支竹简用白丝串联成卷,称为篇。经过拼接,共有75篇,10余万字。第二步是辨字释文。

竹书上刻写的都是古文,当时没几个人能认识。整理组特请专家进行辨释,并全部改写成当时通行的隶书。第三步是分类定名。系统记夏、商、周及晋、魏史的竹书定名为《纪年》,共13篇。记先秦诸国卜相妖怪的竹书定名为《琐语》,共11篇。记周穆王事迹的竹书定名为《穆天子传》,共6篇。

专记周史的竹书定名为《周书》,共10篇。其余竹书分别定名为《周易》、《国语》、《名》、《师春》、《公孙段》、《梁丘藏》、《缴书》、《图诗》、《论楚事》、《周食田法》,等等。

整理工作在太康二年(281年)全部完成。但在此前,竹书的内容已部分披露出来。不少记载与传统观点大相违悖,使当时学术界大吃一惊。譬如人所熟知的尧、舜禅让,竹书却记作尧德渐衰,舜囚尧于平阳,以武力夺取帝位。传统认为夏禹本以贤者伯益为接班人,禹死,伯益谦让,禹子启遂即位,公天下首次变为家天下。然而竹书记作,禹死,伯益欲即位,启不服,杀伯益而自立。整理工作刚告结束,研究工作便全面展开。杜预根据《纪年》补正自己的旧作《春秋经传集解》。司马彪根据《纪年》著书驳正谯周的名著《古史考》。续咸撰《汲冢古文释》10卷。郭璞为《穆天子传》作了注释。

然而正当研究工作方兴未艾时,爆发了“八王”和“五胡”之乱,洛阳被夷为平地,汲冢遗物全部化为劫灰。当时尚未发明印刷术,竹书全靠手抄,能否流传久远,全凭“运气”。南北朝兵荒马乱,到了隋唐,汲冢竹书除了前举四种较大部头的外,其余都失传了。《纪年》至宋也散失。明代《纪年》复出,曾使学术界大为振奋,然而经清代学者考证,是明人伪造的赝书。尽管如此,学术界仍很珍视,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作为研究考古史的要籍。学者另从古代类书中辑出原本《纪年》的佚文,汇集成书,称之为《古本竹书纪年》,单独流行。《琐语》后来也失传,只有辑本行世。《周书》一直以“汲冢周书”之名流传,后来经学者考证,根本不是出之汲冢。汲冢竹书至今保存完好的只有郭注《穆天子传》一书,但经学者考证,也存在后人作伪的成分。

郑成功古战船文物

2000年初,东山岛冬古村民兵群众在冬古湾浅水深约3米处挖出了许多文物,有铁战炮、铜铳、地雷、瓷器之类。这事引起全国、省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2003年11月16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博物馆国家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的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海南省、山东省及福建省的福州、漳州、东山等20多名水下考古专家、人员组成的“东山冬古湾郑成功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组”,到达东山冬古湾沉船遗址,开始对郑成功古战船遗址的正式发掘工作。考古队员们对沉船遗址范围的大小、文物保存情况等作了进一步的勘测。郑成功古战船遗址距码头西堤很近。考古队迅速筑起一道长100米用钢管搭建成钢坝,形成宽约40米,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紧接着进行海底抽沙的试验工作,100多米长的白色塑料管从海中延伸到沙滩上面,抽沙机一开动,从抽沙机船放进海里的抽沙探管,把海水夹黑色泥沙通过抽沙管抽吸到沙滩上来。通过抽沙泥把海底沙泥抽吸出来,再现郑成功古战船遗址原貌,揭开郑成功古战船的全部秘密。由于沉船遗址地质结构复杂,数百年来沉积的泥石、沙土等非常坚实,加上水下作业受潮水、台风的影响,发掘难度较大。考古队员克服困难,坚持进行水下考古。他们经常穿着潜水衣,沉到海里打捞、采集文物。对打捞出来的文物,立即进行编号,装进塑料袋,然后放进用塑料围的水池里浸泡脱咸,然后再进行研究考古。水下考古队一次又一次的打捞,发现郑成功古战船沉船的文物一批又一批,数量多,十分丰富,种类齐全,而且打捞出来大量文物是属于郑成功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有铁战炮,(打捞4门,2门在海里)其中一门大的炮长1.57米,小门炮长1.36米,都有炮耳。铜铳(铜制)7支,长0.76米,二枚“永历通宝”钱币,还有水雷、地雷、铁弹丸、黑色火药、瓷器、船用带缆桩、船板残段、铜锁、锡器、锡灯、铁钉、帆布、草席等。2004年8月间打捞3块长100厘米多、宽20厘米的古战船船板,还有陶器、瓷器、铁块等。9月间打捞出一批珍奇文物,有120块古代军士士兵作战时穿的铠甲叶片、红色印泥盒、铜烟斗(长2.5厘米)、黑色石质小墨砚、金属油灯、青白釉碗、茶杯、赤色瓷碗、青白釉碗、盘底写有“合兴佳器,玉叶为记”等字样,还有白色茶杯盖,还挖出大量黑色火药。这些文物经专家分析,只有郑成功的高级将领,才有资格使用这些东西。而且充分说明这些文物主要是军事上用的东西。据考古专家分析研究,沉船可能是郑成功的中军船古战船,船型比较大,装备完善,可能是将领们指挥船。目前水下考古工作继续进行,大约于11月底告一段落,明年4月间再继续进行水下考古。发现如此完整的郑成功战船、众多的郑成功文物,在中国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发现的郑成功战船遗骸和武器等文物,对于研究当年郑成功如何训练水师收复台湾,在东山造船、练兵等活动史实,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