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看故事,练财商
43638600000020

第20章 财商节俭(2)

比如,晨晨每天有买报、读报的习惯,以前他喜欢买很多报纸,实际上感兴趣的只有一个版面或一篇文章。后来,他给自己规定买报费用每天不能超过2元钱,长期下来,他知道哪些报纸组合能满足自己最大的阅读愿望了。

财商策划

青少年朋友大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再向父母要。针对这一点,我们很有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年龄较小的可以在父母的协助下进行)。

我们可以在自己手里有钱的时候,给自己提出一个支出原则,比如:在固定的一天去购物,不天天购物。购物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买东西,不要见什么买什么等。然后根据这个支出原则去制定计划。我们还可以请父母帮忙,让他们对自己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看看自己能否根据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通过父母的指导和监督,我们往往就会提高自己理智消费的能力,做到有节制地花钱。

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尽量减少金钱的支出,他手中的钱才会多起来。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少花钱呢?例如,买东西之前必须要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你可以在心里问自己“我需要这个东西多久?”“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打算要买的东西?”这些问题可以帮你认识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

六、成功理财来不得半点铺张

创业难,守业更难。事实上,守业的过程,就是理财的过程。事业上的成功往往会使人产生自命不凡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又很容易使人娇纵铺张,最终导致惨败的下场。所以,要撼成功理财,我们就要做到:在成功面前,保持冷静;在失败面前,永不退缩。

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曾经在封面上登过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人的照片。

他叫詹森·斯维斯彭,一位网站拥有者。他因为在投资家的资助下推出一个名叫“心想事成”的网站而一举成名,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之巨。

这在美国是绝无仅有的,有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吗?

詹森在网站上收益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成为美国的一位网络新贵。

他陷入了巨大的成功中,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办到一切事情。这在当时许多人认为绝不是狂言,因为他的年龄和成就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比尔·盖茨。有不少预测家也断定他必然会累积巨大的财富,成为类似于比尔·盖茨那样的影响全球的人物。

不久,美国许多金融家主动向他提供贷款,给予巨大的财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上市,财富的累积像雪球一样增大,从原来的1亿美元扩增到26亿美元。

这简直就是一个财富神话。

他成了美女、媒体追逐的对象,他和世界级的超级模特拍拖约会,和大量的媒体接触,甚至准备拍一部反映他的创业史的电影;他的生活也极尽奢华,他一共为此花去了3.24亿美元。

不久,美国股市风云突变,詹森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宣告破产。

仅仅两年后,他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经和他热恋的模特和像苍蝇一样追逐他的媒体全部不见了。詹森又四处筹款准备东山再起,但他感到,原来借钱竟然如此困难,没有一家公司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他,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从他的叔叔那里借到了钱,他又注册了一个网站,但风光不再。

詹森说:“经过这些事,我终于明白了,金钱只认得金钱,它不会认得人。以前我失败的原因是,我总认为金钱是认得我的。”

有媒体评价说:“这位年轻人,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财商策划

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他不懂得理财,时常挥金如土,迟早有衰败的一天。整日花天酒地、大肆挥霍、住豪华别墅、乘高级轿车的人不一定就是富有者,因为收入并不意味着就是财富。即使你一年赚100万,但随即又将它们花光,你仍旧不可能富有。

理财要有长远眼光,多为将来作打算,生活不要奢华,决不能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否则不但不会增加财富,反而会失去已有的财富。

七、一天节省两元钱

只知道埋头苦干是发不了家的,靠出卖苦力积累财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社会,我们只能靠头脑致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善于思考的人往往能找出更好的使财富增值的方法(比如说用节省下的钱进行投资),使自己更快地富起来。

股神巴菲特虽然坐拥亿万资产,但他仍然很注重金钱。

那所小房子他一住就是几十年。去商场购物的时候,他每次都把商场给的优惠券收好,以便下次购物时使用。

有一个好事者问他:“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使用优惠券呢?这样做不过每天能节省一两美元,一生才能够节省多少呢?”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答道:“省不了多少?你错了,这省下的可不少呢,足足有上亿美元呢。”

“一天省个一两块,能够省下1亿美元?”

巴菲特分析道:“虽然,每天省一两美元,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多少,但是如果我一直这样坚持,一生中我大约能省下5万美元。而你不这样做,那么,假如我们其他收入一样多的话,我至少比你多出5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我会将这5万美元用于我的投资,购买股票。根据过去几年来我平均投资股票获得的18%的收益率,这些钱每过4年就会翻一番,4年后我就会有10万美元,40年后将达到5120万美元,44年后就超过了1亿美元,60年后就超过16亿。如果你每天省下一两元钱,到时候你会拥有16亿,你会怎么做?”

巴菲特这一席话说得问话人目瞪口呆。

财商策划

如何才能赚钱?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投资。这自然没错,可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吗?你是否和很多人一样,把省钱给忘记了呢?

其实,省钱也是赚钱。你每省下1元钱,就等于你多赚了1元钱。积少成多,久而久之,数额可不小。省钱,就要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开始,从节约我们手中的每一块钱开始。让省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融入到你血液、融入到你灵魂中的习惯,这对于你的未来,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然,我们所说的省钱,并不是一味地克扣自己,而是合理的节约,然后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让钱生钱。明白了这些,我想青少年朋友都会愿意去节约这每天的一两元钱,把它们用于投资,以便得到巨大的收益吧。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做起吧!

八、节省是相比较而言的

有很多东西看起来比较责,可是,这些贵的东西却会为你省下不少钱。因此购物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一些东西的价格,还得关心这种产品买回家后的使用率、保管维修费、折旧率等。

在对世界500强的富人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给你的皮鞋换底吗?结果在被调查的富翁中,有72%的人作出了肯定回答。

在购买鞋子的时候,大部分富翁对鞋子的最初价格不怎么敏感,而是对质量更为关心。这些对质量很敏感的人是根据使用期成本定义质量的。

金融大鳄索罗斯对此有着精辟的分析,他说:“1000美元的鞋子和50美元的鞋子,你会觉得哪个更便宜?大多数人当然会选50美元的,而我要告诉你,1000美元的鞋子其实更便宜。”

对于这个奇谈怪论,索罗斯是这样解释的:“我有一双意大利产的皮鞋,当初买的时候花了1000美元,现在已经穿了10多年了,这期间已经换过两次底了,但质量仍然很好,看上去像新的一样。我觉得我的这双皮鞋比我儿子50美元买的运动鞋要便宜得多。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一起算算它们各自的成本吧。买这双皮鞋的时候我花了1000美元,在这10年中给它换过两次底,每次花费50美元。在这10年中,我大约穿了2000天(当然不会每天都穿这双鞋)。我为这双鞋付出的成本是1100美元,将1100美元在2000天中分摊,平均每天所需要的成本为55美分。让我来告诉你我那年轻的儿子在鞋子上的花费是多少吧。他买的鞋子平均在50美元左右,但他每年穿破(指坏了或者款式过时了)大概7双‘耐克’或‘阿迪达斯’。他每双鞋子的寿命大约在40天至50天之间。每双鞋子每天的成本在1.25美元至1美元之间。考虑到这些数字,你再看看,每天谁脚上的鞋子会花更多的钱呢?”

财商策划

一次性用品,像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一次性圆珠笔……在你家里是不是随处可见呢?你是不是也习惯了用这些一次性的东西,觉得它们干净、方便、便宜呢?你是不是还觉得这些东西已经无法省去了呢?

这些东西,看似不能省去,其实,它们完全都能省去。换句话说,它们都能被更好的东西替代,从而给你省去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纸杯只要几分钱,而一个普通的玻璃茶杯要几块钱,看起来好像买纸杯要比买茶杯省钱多了。可是,一个纸杯只能用一次,一年中你要用多少个纸杯子?一支一次性圆珠笔才几毛钱,比一支钢笔便宜多了,但一支钢笔的使用时间将超过上百支一次性网珠笔的使用时间。

另外,很多价格低廉的物品都是粗制滥造的,其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很多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可以说,用这种东西是得不偿失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也不划算。

九、节省金钱和享受生活并不冲突

杰克夫妇退休了,他们住在洛杉矾的一个高档社区里。他们有一幢价值120万美元的别墅,一辆普通的轿车,此外,他们还有数百万美元的净资产。但是,他们依然十分节俭,关心他们日常开支中所支付的每一个硬币。正如杰克夫人所说:“我的丈夫和我都是白手起家的,知道每一个硬币的价值,因而我们俩都很在乎我们的钱。”

除了漂亮的房子,杰克夫妇同样有能力购置高档的汽车和时髦的衣服,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风格,他们依旧开着那辆普通的,甚至说是有点破旧的轿车。杰克夫人认为,轿车和房子不同,轿车属于消费品。就那些一旦购买了就会失去其全部或大部分初始价值品而言,关心其价格是很重要的。像汽车和衣服这些物品的价植不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