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消失记——流失的地球能源
43619800000011

第11章 各国节能有高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如何节能以及如何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发达国家政府近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他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的政策和法规,这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措施和方法。这些鼓励政策和措施在促使这些国家的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加坡:推广新生水技术

新加坡在加大节制用水的同时,不断增加投入,利用新技术开辟新水源,特别是在处理废水的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新加坡政府把航天太空人用水技术,运用于加快新生水的建设上,把废水过滤杂质,利用反向渗透消除有机质。新加坡政府还加快了水再循环为食用水技术的开发利用,并制定了实施的具体计划。为了宣传和推广新生水技术,新加坡政府还修建了一座新生水技术展览馆,通过短片、电脑图解,宣传和普及新生水技术。

法国:出台节能规范标准

法国政府采取措施大力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省电能和保护环境的目的。2000年1月,法国开始实施“预防气候变化全国行动计划”,同年12月,法国又出台了“全国改善能源消耗效率行动”方案。根据这两项计划,2001年法国政府又通过了节能规范标准,即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评估不同建筑材料的能源利用效能。

丹麦:大规模秸秆发电

多渠道开发利用新能源也是一些国家普遍的做法,丹麦、德国、日本等国家通过联合企业、政府补贴新能源开发企业、发布新能源利用计划等积极政策,多渠道和多领域扶持开发利用新能源。1992年到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出台前后,丹麦就开始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出努力,为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丹麦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生物能和其他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在政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丹麦由bwe公司率先研发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目前丹麦已经建立了100多家秸秆生物发电厂,开发利用新能源占丹麦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

美国:三思而后“行”

美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全球油价多次飙升的形势下,上至美国政府部门下至普通百姓都不得不“算计”着过起日子来。

美国能源部制定了详细的节能政策,从各个层面推进节能。目前美国的工业制造商正积极配合能源部,对工厂设备的节能情况摸底调查,少用高能耗设备。针对个人的节能计划分为居家、驾驶、工作场所等几个详细类别。比如在居家生活方面,建议人们购买高能效电器设备,尽量学会有效使用它们;选择高能效照明设备,尽可能多地利用阳光照明;在家庭采暖方面积极利用太阳能;鼓励采用有节能设计的门、窗户及天窗等来降低制冷、采暖、照明费用。

美国石油消耗的66%都用在了交通方面。为了省油省钱,美国人已开始三思而后“行”。在《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于“高油价对个人的影响”,63%的人减少了日常驾车次数,49%的人准备改变今夏的驾车旅游计划。能源部号召民众购买汽车时,首先考虑燃油经济性,一些省油汽车的销量已出现攀升,美国人开车时也开始重视省油的技巧,关注车的燃油效率。另外,政府呼吁公众选择生物柴油、电力、乙醇燃料、天然气等以降低汽油消耗,鼓励大家以电动自行车为交通工具。

为了从小培养节能意识,美国从幼儿园到12年级均有分年级的配套课程,内容包括了解最基本的能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能。能源部的“能源巧用”“重塑美国”等项目也是针对学校设计的,提倡建设节能校园,重视节能教育。

日本:节能是生活方式

日本人谨慎细致的性格特点在节约能源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日常衣食住行中的节能措施更体现出日本国民精打细算的功夫。

在衣着方面,日本环境署从2005年起提倡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秋冬两季加穿毛衣,女性放弃裙子改穿裤子,等等。这样夏天可将空调的设定温度从原先的26摄氏度调到28摄氏度,秋冬可调到20摄氏度。据统计,仅夏天空调温度设定调高2摄氏度一项,办公室可节能17%,如果换算成石油,日本全国每年7月到9月可节约原油155万桶。

日本人在购买食物环节,提倡消费者购买应季蔬菜和水果,因为生产反季节的蔬果往往耗费更多能源。尽量选择产地较近的产品,从而节省运输中消耗的能源。冰箱放置在远离炉灶、通风阴凉的地方,每年可节约电能45千瓦时。在烹饪食物环节,日本人的能源账也算得一清二楚:假如每天3次每次将1升20摄氏度的水煮开,那么用中火煮比用高火煮每年可节省2.38立方米燃气;蔬菜先用微波炉加热至半熟,然后再煮,消耗的能源总量较少;全家人一起做饭,每顿比分别做饭节省628千焦热量。

在居住方面,日本人从房子建造开始就充分考虑到墙壁、地板的隔热性能,怎样设计窗户的数量、大小和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等。此外,有的家庭自己用天然气发电,在此过程中排放的热量被用于加热暖气管内的循环水;一些家庭把洗澡的热水过滤后用水泵抽入洗衣机再利用等等。在出行方面,多数日本家庭的轿车只在外出游玩时使用,平时上下班,人们更愿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德国:国家战略全民参与

德国的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德国政府很早就把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自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天然气纠纷后,德国政府更加重视节能问题。

在德国,用于家庭取暖的能源占家庭能源消耗的78%(不包括汽车用油),因此这个领域的节能潜力很大。从2001年起,德国政府就支持旧房改造工程,资金补贴力度逐年增加,既为房主提供补贴,也鼓励中小企业研发节能型建筑材料。今年2月,德国又进一步完善了在这方面的贷款条件。德国能源局的网站也一直介绍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型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经常成为网站推荐的热门货。

德国家庭使用太阳能也很普遍,这样就大量节约了传统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很强,但德国政府一直没有放松节能宣传。

芬兰:能源税促节能

芬兰是世界上人均能耗最多的国家之一,且能源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为此,芬兰一直十分重视节能工作,长期致力于提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并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开的同时,注重对公民进行节能教育。

芬兰非常重视建筑物的绝热,从房屋设计开始就考虑到要实现节能最优化。在城镇等人口稠密区域,芬兰多采用集中供暖方式,利用热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经管道统一输送到住宅中。这种电热联产和集中供暖的做法不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企业在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措施和项目,芬兰政府部门一直给予积极支持。芬兰贸工部设有专门的扶持基金,对这类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一般占项目总费用的25%,最高可达40%。

芬兰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矿物燃料中碳含量收取能源税的国家。收取能源税的目的是控制能耗的增长,并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耗朝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发展。芬兰每年收取的能源税达30亿欧元,约占芬兰整个税收的9%。能源税的收入用于支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芬兰十分重视开发生物能源,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芬兰还积极开发多样化能源产品,并将核能、水电、风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扩大使用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

英国:制定节能法规鼓励绿色住宅

英国政府鼓励节约能源,制定了21世纪的能源战略和相关的法律,其用意在于提高能效,节约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英国政府还从2001年起,每年拿出5000万英镑的“能源效率基金”,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

节约能源,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英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上至女王、首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把节能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在英国的城市里,彻夜灯光照明现象少见。大多数店铺橱窗的灯在打烊后就全部关闭,有些店铺还采用了定时关灯装置。住宅和公寓楼内,楼道里的公用灯也大多采用自动断电装置。就连首相府所在的唐宁街也换上了节能灯。

英国政府还制定了强制性的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住宅外墙必须采取双层保温措施,屋顶要铺设保温材料,外窗要做成双层,地板要铺隔热保温材料。

2005年,英国政府宣布实施百万“绿色住宅”建筑计划,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在今后10年内建设100万栋“绿色住宅”。这种新型住宅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等。同时,英国政府又公布了建筑规范措施,强制节能节水。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开始实施退税计划,以鼓励家居节能。凡通过英国天然气公司安装保暖墙的家庭都可申请100英镑退税。

为鼓励家庭节能,政府还实行了对采用节能锅炉、节能家用电器以及节能灯的家庭提供补贴的政策。据英国天然气公司统计,通过采取政府推荐的节能措施,英国家庭每年在能源上的支出节省了3.5亿英镑。

同时,为鼓励商业和公共部门实施最佳节能措施,政府开征了气候变化税,要求私人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商作出能源效率承诺:建立非盈利性“节能企业”,通过伙伴关系促使私营和小型企业向可持续和有效使用能源方向发展;鼓励热电结合,实现社区几栋建筑物与一个中心热源联系,走综合能源供应途径,对企业节能进行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