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科学革命
43618500000020

第20章 航天科学(4)

1931年,国民党政府企图建立一支空军部队,便从美国和意大利购买了一批飞机,在江西省南昌市创办了飞机工厂。

这时,清华大学已开设了航空系。卡门便派他的养子、航空技术专家沃登道夫来华担任该系的科学顾问,并在他的指导下,清华大学航空系的师生,在南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大风洞。

1938年6月,卡门再次来到中国。他看到清华大学开设航空系,心里非常高兴。他前往上海、南昌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对南昌的风洞,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卡门认为,一旦古老的中国摆脱了目前这种内忧外困的境地,它自身所孕蓄的巨大科学潜能,必将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发出来。

卡门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航空航天人才,如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等。

卡门对中国的良好祝愿,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在新中国变成了光辉的现实。

全国解放后,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飞机,还组建了一批英勇善战的空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1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4年,我国科学家又用长征2号火箭发射了可以回收的往返型遥感卫星。

1975年以来,我国先后8次成功地发射并回收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

1984年和1986年,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同步通讯卫星,并使卫星定点在36000公里高的静止轨道上。这标志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7年初,我国正式宣布向国际出租整个可回收的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从而打入国际航天市场。

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这一系列巨大的成就,应该感激冯·卡门先生。他所培养的中国学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中领导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和研制原子弹氢弹的钱学森和郭永怀等人,更是劳苦功高,功不可没。

卡门先生不仅是宇航工业技术的研制者,更是国际航空事业的组织者。

他的足迹遍布航空航天理论和应用两大领域。

卡门一生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真可谓一息尚存,苦学不止。到了70岁的时候,还精心研究燃烧学,并把燃烧化学与流体力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奠定了现代燃烧理论的基础。

卡门性格和善,开朗,一生没有结过婚,他的那一套宽敞的住宅就成了学术讨论的场所。科学家们在这里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让智慧的火花在这里互相碰撞,从而逐渐形成了流体力学上的“卡门学派”。

这一学术群体从来不计较学术交流的形式,而是更加看重于学术思想的本身,他们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人类首登太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载人卫星,把宇航英雄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运行100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

加加林是人类第一个成功上天的宇航员,这是空间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块里程碑。

加加林是当时从全国优秀飞行员中选来的12名宇航员之一。教练员对包括加加林在内的这些未来的宇航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强化训练。

首先是意志和耐力的训练。

教练让他们坐上飞机,当飞机飞到原始森林或崇山峻岭的上空,教练又让他们降落,以培养他们的自救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然后又让他们接受电动的猛烈震荡,命令他们在灼热的电灯下烘烤,强迫他们跑进结冰的冷水中洗澡,装进闷罐子里以极高的速度旋转等等,教练员希望通过这些高强度的训练,使未来的宇航员们变得勇敢坚强而结实。

体能训练之后就是模拟训练。宇航员们被装在“模拟器”内。模拟器给宇航员以一些必须的太空条件的体验,比方说,失重状态的体验和孤独感觉的体验等。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一个人的体重与他离地球(地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一个在地面上重65公斤的人,升到离地面6400公里高空时,其体重会变成16公斤;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人甚至完全失去重量。

当人处于失重状态时,无法喝到杯子里的水,因为水不能流进人的口中。

当他们渴了时,只好用泵把液体饮料打进口中。

每个接受训练的人,被分别关进模拟器内,模拟器内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一个工作台。科学家控制着它,并不断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太空环境和飞行条件。

科学家往往设计出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让受训的宇航员,利用模拟器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受训的人还必须在模拟器内接受对孤独的训练。他们被关在里面,有时长达五、六天时间,不得与外界接触。无穷无尽的孤独像蛇一样,从四面八方游过来咬噬着他们,他们有时想大声喊叫,有时真想把模拟器砸个稀巴烂,从孤独中逃离出来,再回到繁华的人世间去。

在这一系列近乎残酷的训练中,尤里·加加林这个27岁的小伙子终于顽强地挺过来了,而且表现出色,他被正式指定为首次飞天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957年4月12日早晨,朝霞沐浴着拜克努尔。东方号宇宙飞船和运载火箭默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随时准备着冲入太空。

火箭身高37.5米,连它所带的燃料一起,总共有500吨重,宇宙飞船本身重约4.5吨,这是一位颀长而又笨重的硬汉子。

加加林身穿特制的宇航服,满面笑容地爬进宇宙飞船的座舱。一边认真详细地检查舱内的仪器,一边耐心地等待起飞的命令。

几分钟之后,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火箭径自升向宇宙太空。

加加林平静地躺在弹射椅上,只见他头戴洁白的飞行帽,身穿笨重无比的增压服,套着衣裤相连的橘红色工作装。

在火箭刚刚离开地面的一刹那间,他觉得自己的脖子都快要断裂了,整个身体都快要炸裂开来,过了十来分钟后,他才渐渐觉得好受多了。

火箭顶着飞船,当一直上升到320公里的高空时,脱去了第三级火箭,便直接进入绕地球运转的航道。

加加林从飞船内向下探望,他看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地球,他看到了地球是弯曲形的圆球,他还看到了地球的一边因受太阳光的照射,而发出了一种奇特瑰丽的光环。

这时,加加林一抬头,看到了飞船的窗子上有颗小水珠,他便伸手去摸,没想到他突然从座位上飘了起来,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的失重是怎么回事。

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是28259.3公里/小时,其轨道近地点为181公里,远地点为327公里,与地球赤道面夹角为64.95度。

加加林驾驶着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转了一圈,共用去1.5个小时,飞行40867.4公里。

当东方1号完成了轨道飞行任务时,便脱离轨道而开始重新返回地球。

这依然是一条充满危险危机四伏的回归路。如果宇宙飞船以强大的速度垂直进入大气层,所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会形成超高温,并烧毁宇宙飞船。

另外,当宇宙飞船进入大气层时所选择的角度如果不对劲,它就会被大气重新反弹出去,并再度进入太空。

从120公里高空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飞船,只有同包围着地球大气的球形切面成5.2~7.2度角时,才能平安无事地返回地球。

当东方1号快速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强烈摩擦,整个的金属外壳被迅速加热升温变成火红色。

东方1号宇宙飞船恰如一个燃烧着的大火球一样,不顾一切地向地球表面冲将下来。

当这个大火球飞离地面7公里的高度时,尾部张开了两个巨大的降落伞,依靠空气阻力拖住宇宙飞船,使它的速度快速降低到每小时35公里。

最后,东方1号宇宙飞船悬在几个张开的巨大的降落伞下面,轻轻地飘落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田野上。

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人类多少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开辟了人类航天史的新纪元。

自加加林之后,更多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截止到1987年,全球共18个国家的203位宇航员,其中包括10位女性,进行了118次的宇宙旅行,共绕地球10万圈。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意外的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死时年仅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