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4350600000001

第1章 自由女神下的美利坚合众国(1)

复兴后的危机

在纽约曼哈顿外海自由岛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自由女神像,凡是去参观的人,都要搭渡轮才能抵达自由岛。这座自由女神像,是1876年美国建国一百周年时,作为友邦的法国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

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象征着美国向一个“自由、民主”的过渡。这座自由女神像的建造前后花费了十年时间才完工,建成以后成为纽约最显著的地标。女神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美国宪法,头戴着代表四大洋、七大洲的头冠。这座自由女神像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民主精神的象征。

自由女神像的设计者是艺术家弗莱特立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蒂。据说,巴托尔蒂是以其妻子尚奈密丽作为女神像的模特儿,而像的面貌则根据艺术家母亲的脸型来塑造的。至于女神像内部的钢构架是著名工程师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此人因1887年至1889年间为巴黎博览会设计的铁塔而声名大噪。

自由女神像在法国制作了八年,1884年制作完成,1885年运往美国组装。落成后,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主持了自由女神像的揭幕仪式。自由女神像的基座高150英尺,像高151英尺,重225吨,这样巨大的塑像工程当时可谓世界之最:巍然矗立,雄伟壮观,浑然一体。女神的眼睛就有2.6英尺宽,右手握着火炬,直冲云霄;左手抱着美国宪法,象征美国独立宣言,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这正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脚上拖着被挣断了的铁链,神态刚毅,气宇轩昂,象征美利坚这个新兴国家独立、自由、民主的气概。每当夜晚,从火炬上发出的橙黄色的光芒,与基座四周的探照灯相映生辉,景象甚为壮观。然而这是不是就象征着美国从此就将屹立于世界之巅呢?

自从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军事、政治还是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均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美国一骑绝尘,超强的综合实力,使得任何一个对手在它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可怜与弱小。

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就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首先,美国占世界GDP和贸易的比重上升。另外,美国也扭转了占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13.5%提高到1999年的15.6%;同期,日本从7.9%降到6.2%,欧盟从43.6%降到38.2%。此外,美国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连续稳居首位,重新恢复并保持世界竞争力的首位;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处于领先地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提高,美国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优势较大,服务业信息化程度高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并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投资力度加快了创新速度,在新经济方面独占鳌头。据美国家科学基金资料,在1992~1997年间,美国研发开支每年平均增长2.7%,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开支平均增长率的2倍。美国每年研发开支与英国、法国、德国总开支差不多。

也许,曾经的美国足够强大,强大得令世人谈美色变;也许,曾经的美国足够有实力,美国的经济牵动着全世界的命脉;也许,曾经的美国发展迅速,迅速到人们的反应还跟不上步伐美国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体育等方面都令世人汗颜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种社会事件已经令美国人心惶惶,甚至令当前第44届总统奥巴马劳神伤脑: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他面临的国际形式为乌云密布——现在我们都深知,我们身处危机之中。我们的国家在战斗,对手是影响深远的暴力和憎恨;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削弱,原因虽有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同时也未能做好应对新时代的准备。我们的人民正在失去家园、失去工作,很多企业倒闭。社会的医疗费用过于昂贵、学校教育让许多人失望,而且每天都会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长了我们的敌对势力,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星球。统计数据的指标传达着危机的消息。危机难以测量,但更难以测量的是其对美国人国家自信的侵蚀——现在一种认为美国衰落不可避免、我们的下一代必须低调的言论正在吞噬着人们的自信。

奥巴马一一列举了美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坦言,“美国现在处在危机之中”。奥巴马指出,美国当前内忧外患——在外有战争、暴力和仇恨;在内经济遭到削弱,贪婪和不负责任的结果都正在影响着美国。住房、工作、健康、教育、能源等领域都面临着危机,但美国别无选择,“我们只能面对危机”。

严峻的挑战让一直以来俯视其它国家的美国大佬开始担忧了,虽然其表明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冲突和矛盾、危机和恐惧的敬畏。已经取得的成就能让他们一直辉煌吗?美国国民正在消褪的自信心是否还能结合起来发挥曾经无以抗拒的自由的美国人民跨越难关的能量?这一切还是个未知数。

美国一骑绝尘的硬实力

从历史发展看,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实力经历了20多年的鼎盛期、10多年的相对衰落期,到了20世纪90年代又进入了复兴期。

鼎盛期使美国取得并在战后初期保持实力的颠峰状态,二战不仅摧毁了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也削弱了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惟有美国经济实力因战争大大增强。此外,美国在技术、科技体制、生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生产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等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是美国鼎盛的关键因素。从中可以看出,这段时期不仅为美国自身综合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牢固的基础,也在大国力量对比中凸现出了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

美国的相对衰落期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其为维持世界霸权地位与前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及产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等方面相关,并在日、德的迅速复兴、发展的对比下凸现出来。但这种相对衰落并未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地位,相反却促使其在压力与挑战下调整政策,发展新经济,加大科技、信息投入与研究,转而进入复兴期。

近年来,美国继续增大对研发开支的力度。当前,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最强,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19世纪末以来世界上许多突破性的重大技术是由美国发明或发现的;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已占世界研发投资总额的45%。据2004年2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字,2003年123个成员根据《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110114件国际专利申请中,美国占35.7%,日本占15.2%,德国占12.7%,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和巴西三个大国占1.85%。同时,美国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提高信息化程度,其将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持久地进行,成为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不竭的动力和得以维持的核心力量。

从以上美国强势复兴的历史和当前发展的现实看,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主要立足于“创新促进发展”的战略高度,主要是靠不断的创新与调整。这就使美国经济应对内外矛盾和危机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也具有较强的弹性与活力。这就是美国将经济、科技实力相结合,充分发挥“硬实力”的巨大优势体现。

从军事装备上看,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强大常规军备和核军备的国家。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一直高居世界榜首,美国2005年的国防预算总额为4220亿美元,比2004财政年度增加了207亿美元,占美国2005年政府全部财政预算的1/5强,达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4%,几乎达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国防预算的总和。美国的140多万人的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装备,据说其总体实力超过排在它后面的十国实力的总和。

前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后,美国在西欧仍驻扎着10万人的军队,在亚洲(主要是在日本和韩国)驻军的数目与此相当,在中东地区有2.5万人,在巴尔干地区有大约2万人。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在海湾、台湾海峡、地中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巡弋,使美国随时能够对这些地区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

从2001年小布什上台执政起,就执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政策,美国政府使用军事力量开支的预算年年增长,美国建立了一支“无可匹敌”的国防力量,以保护美国及盟国在全世界的利益。2001年美国遭到恐怖威胁后,小布什政府更是加大了军费开支的预算。从2002财政年度开始,为应付“21世纪的挑战”,美国防部将战略重点放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对付“不寻常”的威胁上。美国一方面发展自己的全面导弹防御体系,一方面在全球部署军事基地。北约东扩和“9·11事件”后美国进行的所谓反恐怖主义战争,为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构建出了基本格局。美国在开发新一代核武器方面所作的努力是最令人恐怖的,而这一切的背后却使美国不断强调不扩散在美国新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美国的真正战略意图在于发展起一套能够真正用于实战的核武器,并在不久的将来付诸实施,让那些非核国家意识到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敢轻易对美国说“不”。

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立足于强大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之上,三者相得益彰,为美国不可挑战的地位,构建了一个最有力的、天衣无缝的屏障。

美国强而有力的软实力

美国是有史以来意识形态色彩最为强烈的大国,国内虽有激烈的政治纷争、利益冲突、文化激辩,但就作为立国之本的政治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来说,基本上是首尾一致并且跨党派和阶层的。

首先,从民族文化和国民信念上看,美国人骨子里潜存的“上帝选民”意识使他们一直认为自己肩负着把民主、自由推广到全世界的“天赋使命”,美国人享有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天赋权力与“和平、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征服着全世界。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意识形态在全球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地位。美国则充分利用这种地位,引导其他国家的舆论。美国打着“自由、民主、市场经济、人权”等大旗在全球进行干涉和利益扩张,输出其意识形态,用推动“民主化”的方法来颠覆一些政权,利用“颜色革命”式的干预建立亲美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次,前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在填补真空的过程中美国挟其全面优势确立了自己的全球霸权。美国的霸权主要包括制度霸权(主要依靠软实力)和实力霸权(主要依靠硬实力)。以美国为霸权国的霸权体系经历了一种从权势霸权向制度霸权发展的过程。霸权国处理与其他体系内大国关系的方式更多地是一种制度的整合,即试图把这些国家纳入以霸权国为核心的国际制度体系中去,而不是与它们开展军事竞争甚至直接冲突。美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交叉使用下,通过强硬的外交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9·11”之后,美国谋求、维护、巩固、扩张其全球霸权的努力非但没有有所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组织反恐同盟,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组织;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推翻现政权;开列“流氓国家”名单,迫使其臣服于美国霸权,把世界警察的权威发挥得淋漓尽致。经过几年的全面反击和扩张,美国成功地使基地等恐怖组织首领亡命天涯,逮捕并关押了几千名恐怖组织成员;审判了萨达姆,改变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政治地图,震慑了任何试图挑战美国权威的国家;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资源,扼住了石油进口国的命脉。美国已经表明,任何可能挑战其地位的尝试,都将招致失败和灭亡。在成功地应对“9·11”的挑战之后,美国已经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

在美国的文化手段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美国是世界上吸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通过每年在美国的50万外国留学生,美国可以不断地宣传民主自由理念和文化思想,向在美国的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后代传授美国教育,与掌握权力的各国精英们建立密切的联系。此外,美国是当今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一方面,其利用控制互联网技术作为重要媒介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并传播以美国为中心的信息,影响世界舆论;另一方面,还利用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控制信息资源、监视别国的信息、探取情报机密。

美国能利用其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施展政策手段、开展强势外交、运用软权力为其自身服务。美国以自身目标和利益为导向,能时而操纵、时而抛弃联合国的主导政治地位;为了狭隘的国家利益,可以牺牲诸如军备控制、共同打击犯罪、环境保护、自由贸易和货币金融合作等方面的国际机制,它撕毁了反导条约,反对建立国际刑事法庭,不批准京都协定,随时违反世贸组织的规则采取单边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及长期拖欠联合国会费,颇有一番所有条件都要以服从美国意志为前提的态度。

再辅以美国大众文化(影视作品、流行音乐、纸质媒介)的全球性输出,大大加强了美国政治模式、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在世界上的影响。综合而来的这种“软国力”的全球性影响是以往任何霸权国家都不具备的。

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9·11”

人们普遍承认,2001年9月11日改变了历史进程。可是,我们必须自问,为什么这一天会改变历史进程?一个单独的事件,即使是一个涉及3000名平民伤亡的事件,怎么可能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答案与其说在于这个事件本身,不如说在于当时小布什所领导下的美国对这个事件作出反应的方式。

诚然,这次恐怖主义攻击就其本身的影响来说是历史性的。劫持装满燃料的客机并把它们用作自杀性炸弹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主意,而这个主意的实施是一种不可能更惊人的举动。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厦的被毁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引起反响的象征性宣示,而人们能够在自己的电视机上观看这个事件的事实使这个事件具有此前的恐怖主义行动从未产生过的情感影响。恐怖主义的目的是恐吓,而“9·11”攻击完全实现了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