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让我感到羞愧,小明。”妈妈忍不住大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为什么总是这么糟?小亮总是得到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你的学习环境哪一点比他差?你就是太懒,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回房间去好好想一想,再来跟我谈。我不想看你那个样子。”
虽然小明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小亮面前受训了,小明还是感到下不了台,只好含着眼泪回到了房间。
从此,小明就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情绪总是不高,他多么需要得到善良的鼓励。但他从小就感到来自小亮的压力,觉得自己无法比得过他。后来,小明的成绩更是大幅度下滑,任凭父母、老师怎么教育,他就是不爱学习,仅仅上完初中,便辍学在家了。
妈妈经常把小明的坏成绩与小亮的好成绩作比较,使小明长期受到来自小亮的压力,造成了小明的自卑心理,最终竟然导致小明辍学。由此可见,父母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作比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多么严重。
许多父母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而且什么都比,个子比高矮;做事儿比快慢;学习比好坏。孩子从小长到大,家长一直都在比。尤其是每次考试以后。实际上,差孩子怕比,好孩子也怕比。
毋庸置疑,做父母的,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相比,也是出于善心,希望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学习别人的优点,超越别人,为父母争光争气。
但是,有时候善心也会做坏事。爱孩子,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做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做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作为父母,切记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尤其是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最好也不要拿自己孩子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比较。
教育建议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教育孩子四十条》中,写道:“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只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父母要坚决消除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那么,父母如何消除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呢?
1.要有平常的心态
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超过别人,将来成为社会的精英。但是,父母要知道,毕竟能真正成为社会精英的孩子是极少数的。因此,父母不要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要用一个平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就是一个成功的孩子。
2.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也是社会中的一个独立个体,孩子在人格上与家长是平等的,孩子也需要尊重。虽然孩子幼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往往对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家长也不能用蔑视的语言讽刺孩子,拿孩子的短处说事。否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在心里产生阴影,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3.制订适度的培养目标
对孩子进行个性化培养,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但是,孩子的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为孩子制定适度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符合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且适合自己的孩子,经过父母的培养和孩子的努力确实能够达到的。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事情时,孩子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进行分析问题,鼓励孩子坚持将事情继续做好。对于孩子来说,原来不会做的,现在已经会做了;原来做得不好,现在做得好了;别人不会做的,自己会做了,就是自己的一大进步。对孩子的任何一点进步,父母都要给予表扬,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乐意去不断地努力和尝试。
5.正确对待比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出自于内心,让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向他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是,用挖苦的口气,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做法却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尽心了,切不可一味地苛求他。
另外,让孩子攀比学习是对的,只是在看到横向比较,即与他人比较的同时,更要关注纵向比较,即和自己比。对此,父母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比等。
不要用命令去强迫孩子顺从
一些母亲经常对她们的孩子说这样的话:“汤米,你必须在6点之前砍好这些木头,否则我就让你父亲惩罚你。”“杰克,你必须收拾好你的房间。”“威利,你必须在午饭前解出所有的数学题,做不完,我就要打你。”“莫妮卡,你必须整理好餐桌,不然这周你都不要想和玛丽一起去玩。”这些话让孩子感觉好像他们是奴隶一样,从而变得恨他们的工作,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从而摆脱父母过于严格的要求。
——斯托夫人
在劝说女儿维尼芙蕾特去学习或者完成某些任务时,斯托夫人很少用命令的方式去强迫她顺从。斯托夫人总是请求“童话王后”“小仙女”帮助,还通过重新开始的办法让女儿学会顺从,效果非常好。
一天,斯托夫人看见维尼芙蕾特在房间里摆弄玩具,于是就问她:“我给你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完成了。”
“琴练了吗?”
“没有。”
“没练琴不能玩玩具,快去练琴。”斯托夫人严厉地对女儿说。
“等一会儿再练。”
“我知道你就是不想练琴,如果你这么讨厌练琴,干脆不要再学琴了。”斯托夫人心情不好,说了这句不该说的话。
“好,我不学了。”维尼芙蕾特听了斯托夫人的话觉得很不舒服。
斯托夫人正在气头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犯一个错误,冲过去抢了维尼芙蕾特的玩具,把她拉到钢琴前。
坐在钢琴前,维尼芙蕾特胡乱地弹着。
见女儿不再像往常那样认真地练琴,斯托夫人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女儿在这种情绪下练琴,非但不会有好的效果,还会增加她对钢琴的厌恶。”
于是,斯托夫人调整自己的语气对女儿说:“哦,不能这样,我们重新开始说说这件事好吗?”
维尼芙蕾特停下来,疑惑地看着斯托夫人。
“我只是不希望你把太多时间花在玩具上,你玩多久了?”斯托夫人问女儿。
“我刚刚开始玩。”
“那你打算玩多久?”
“一会儿。我本来打算玩一会儿就开始练琴的。”维尼芙蕾特委屈地说。
“那就去玩一会儿吧,然后开始练琴好吗?”
“好的。”维尼芙蕾特哭丧着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
教育启示
没有人会喜欢被别人命令强迫,有谁喜欢别人告诉他必须做这个或必须做那个呢?当告诉孩子必须做这做那后,父母又如何能期待渴望自由的孩子能带着高兴的情绪去做事情呢?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强烈的自尊。他们希望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自己,不愿意听到父母命令自己的口气,更不喜欢父母强迫自己的行为。当父母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很容易产生与父母对抗的行为。
另外,父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会压抑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即使长大成人后,他还会依赖父母,遇事不能自主,使一生的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那么,父母就不要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听取孩子的意见等,这样孩子才会易于接受父母的观点,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
延伸阅读
10岁的蒙蒙刚刚起床,正在洗手间梳洗。妈妈推门进来,盯一眼蒙蒙,说:“又是先洗脸后刷牙,我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你为什么不听,一定要先刷牙后洗脸!你这样做不符合通常的程序。为什么总不听?明天记住要先刷牙后洗脸,然后再梳头。”蒙蒙撅着嘴,一副厌烦的样子。一会儿,蒙蒙从自己的房间出来,妈妈抬眼一看,顿时发火了:“我告诉你要穿那套新买的裙装嘛!我把它放在你床头,你没有看见吗?”
自从上次考试从第一名的位置下来后,蒙蒙便没有了自由,不能自己支配时间,整天埋在书桌旁那堆半尺多高的题海中。妈妈把蒙蒙刚买的羽毛球拍没收了,挂在墙上的明星画也没收了,换成了“学习计划”、“十不准”的规则和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快学习”的警告条。爱看电视的蒙蒙也得向电视机说“拜拜”了。每天放学回家,除吃饭以外,蒙蒙都被束缚在小书房里,而且每天不到深夜一点钟不许睡觉。
有一次,蒙蒙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布置的作业都完成了,把明天要上的课也预习了,正好妈妈又不在家,蒙蒙于是轻松地伸了个懒腰,顺手打开了久别的电视机。不料,刚刚打开电视,妈妈就回来了。顿时,妈妈沉着脸,对蒙蒙吼道:“不去学习,你还有时间看电视?你看堂姐都考上了大学,你看你怎么比得上她,肯定连高中都考不上……”后面的话,蒙蒙一句也没听进去,委屈的泪水顺着脸颊直流下来。蒙蒙快步跑进书房,看着“快学习”的警告条发呆。
不久,妈妈进来了,送进一些水果,一只手搭在蒙蒙的肩膀上,语重心长地说:“不是妈妈逼你,而是你要明白,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也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你要明白父母的苦心啊!”然后,妈妈“砰”的一声关上门快步出去了。蒙蒙又不情愿地打开了书。
蒙蒙的妈妈认为自己对女儿体贴入微,照顾周到,而蒙蒙却不领情,反而处处发难,令人伤心。其实,并不是蒙蒙故意与父母为难,很多不愉快是由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蒙蒙的妈妈当然是爱女儿的,但她对女儿的教育有很强的专制成分,管得太严、太苛刻,这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遭到反抗是很正常的。
在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孩子的成长出现了一些矛盾的现象: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这些矛盾常常让孩子成长得很不快乐。对此,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管束孩子,过分催逼孩子,以免孩子因此产生对抗、逆反的心理,从而拒绝父母对他的管教。
教育建议
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即使命令强迫也不管用。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肯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没有掌握让孩子听话的技巧。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顺从自己呢?
1.放下权威至上的观念
只有放下自己的威严,把孩子当做平等的朋友,孩子才愿意接近父母、倾听父母、向父母诉说。所以,父母应放下权威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是提出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选择。也许很多父母怕孩子在选择时犯错误,但是孩子正是在错误中成长的,父母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2.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父母只有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言语行为,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才不会给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才不会拿成人的标准去批评孩子,才不会采取命令的口气对待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接纳自己。
3.多给孩子几个选择
一般情况下,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时,如果只提供一条途径,别无选择,他会感觉到拘束;而如果提出几条可容他选择的途径,他就会产生“由我拿主意”的自豪感,就会积极行动。
4.不要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压迫或者打击,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抵赖情绪,父母要尽可能不说这些话。
5.避免喋喋不休
调查资料显示,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讲的意思和许许多多“废话”,例如抱怨、絮叨或责备都夹杂在一起,或是把要跟孩子说的几件事和几个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说个没完时,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孩子并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说什么,所以反而会忽视父母的话。
因此,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时,应尽量使自己的话语简单明了。父母每次告诉孩子事情的2~3个步骤即可,并让孩子重复一下父母的话,同时督促孩子照着去做。
6.借助视觉信号
美国有关儿科神经专家认为,给孩子一个视觉的信号,能帮助他加强对正在说话的父母的关注度。使用手势或动作,有时也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两个共同约定的暗号,在某些公共场合用来告诉孩子,这时必须听话。有时,一些看来具有幽默感的身体语言,反而比严厉的训斥来得更管用。
7.重视孩子说的话
如果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十分重视自己说的话,那么他也会很愿意听父母说话。当孩子说话时,父母也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他说的每个字,同时也可以提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用简洁的话语回复孩子,表明自己是在认真地听他的话,并已参与其中了。
8.不能否定孩子本人
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父母都应让孩子明白,自己不赞成他的行为,而不能否定孩子本人。例如:当孩子把鸡蛋当球甩烂在地上,骂他“真蠢”,他肯定不服气。而如果说“你把鸡蛋甩烂在地,咱们中午就没鸡蛋吃了。怎么办呢”,这样一问,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玩具,请少一点
孩子的玩具不应该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因为东西太齐备会影响孩子发挥自身的能力,妨碍他们主动运用想象力。玩具不应该仅仅用于玩耍,而要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斯托夫人
斯托夫人从不给女儿维尼芙蕾特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从维尼芙蕾特很小的时候起,斯托夫人就只给她玩很普通的布娃娃和橡胶娃娃。斯托夫人认为,通过这样的玩具,维尼芙蕾特可以跟玩具说话,还可以和玩具一起睡觉,从而可以锻炼她的想象力。
斯托夫人不仅不给维尼芙蕾特买太多的玩具,还让她自己制作玩具。有时,斯托夫人会给女儿剪刀和碎布,教她缝制布娃娃的衣服,锻炼她的动手能力,让她从小就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可是,维尼芙蕾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搞一些发明创造,而且常常比斯托夫人给她的样品还要好。
有一次,维尼芙蕾特兴冲冲地跑到斯托夫人跟前,双手举着两个不同的布娃娃。每个布娃娃都穿上了不同的新衣服,维尼芙蕾特左手拿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斯托夫人做的,衣服很正规,像真的一样;维尼芙蕾特右手拿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她自己做的,很有创意,尤其是衣服的裙子做得特别长,像孔雀尾巴一样向后撒开,看上去非常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