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的一生是一卷美丽的丝帛,那么,品德就是织就人生的经纬,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人生只会是一团乱麻;如果人的一生是一道绚烂的彩虹,那么,品德就是红黄蓝绿,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人生只会是一张沉默的白纸;如果人的一生是一架演奏的钢琴,那么,品德就是那双优雅而灵巧的素手,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人生就没有悠然飞翔的音符。好品德是孩子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与人为善
一个人即便将来成为了著名学者、哲人,或是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假如他没有与人为善的品质,他将永远无法成为真正完美的大人物,甚至还会变成最为富有的“穷人”——一个可怜的吝啬鬼。
——斯托夫人
每当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贫困线上挣扎度日,斯托夫人总会冲动地想要放弃自己目前的一切,尽最大努力让周围人过上快乐的日子。在教育维尼芙蕾特的时候,斯托夫人也将这种想法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了女儿,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具有与人为善的品格,将来可以成为懂得为他人付出的孩子。
在维尼芙蕾特很小的时候,她总是被斯托夫人领着参加一些教会组织的义工活动,为那些贫病交加的人们进行街头募捐,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维尼芙蕾特时常会将自己制作的简单手工玩具送给一些孩子或孤寡老人。有位孤寡老人在复活节收到维尼芙蕾特制作的手套,感动地说:“孩子,是你的礼物让我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有一颗金子做的心。”
为了拥有为贫困孩子购买玩具和衣服的钱,维尼芙蕾特非常希望自己能赚更多的钱,因为每当她看到贫困孩子手里的旧玩具时,就会感到悲伤。于是,维尼芙蕾特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玩具基金”,让所有孩子都有玩具玩。后来,在斯托夫人的支持帮助下,维尼芙蕾特在各种聚会中进行演讲,或组织朋友们为公众义演,以募捐到更多的钱,积少成多。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女士在战地医院用她的微笑抚慰每一个伤兵,每天她都是最早工作最晚休息的人,伤兵们将她当做能消除一切痛苦的女神,她也因此得到‘提灯女神’的尊称,她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女士,并得到英国国王亲授的功绩勋章……”尽管演讲词还很稚嫩,也不激情澎湃,但这却感动了很多人。
教育启示
为了让孩子将来成才,许多父母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很多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与人为善品格的培养,固然这种品格对于孩子将来成为“大人物”并无太大关系,但对孩子而言,不懂得为别人付出,就无法获得被别人认可和感激的快乐,这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缺憾,而这种缺憾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和狭隘,甚至快乐的缺失。
作为一名家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与人为善的品格,让他成为一个无私、懂得为别人付出的孩子。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成为一个只为自己付出,处事自私狭隘的人,而会因为为别人慷慨付出而产生快乐的体验。
延伸阅读
一天,婷婷拿着一本英语书哭丧着脸溜进邻居莹莹家,请莹莹教她英语。原来,婷婷的爸爸要求她每学完一节英语课后必须熟读并弄懂每个单词及句子意思,不会的要问同学和老师,绝不允许打马虎眼混过去。婷婷答应得好,可实际上并不这样做,学过的课文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爸爸检查后限她在傍晚前必须将不会的地方弄懂。她慌了,急忙来请教莹莹。
其实,莹莹的英语也不太好。看到婷婷来请教,她面露为难之情。这时,在旁的妈妈立即鼓励:“莹莹,你就帮助一下婷婷吧,不会读的地方可打开复读机来听呀,不懂的句子就翻开笔记来看呀,还可根据单词的意思来翻译呢。”在妈妈的鼓励和提醒下,莹莹便答应了婷婷的要求,当起“老师”来。
重担在肩,莹莹打开复读机,又翻开笔记本,半天下来,终于替婷婷解了围。
第二天,婷婷笑嘻嘻地来到莹莹家,说昨晚她爸爸再次问及那些不懂的地方时,她全部能正确地做出回答,爸爸为此表扬了她。这时,莹莹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别提多美了。一旁的妈妈也趁机表扬了莹莹的行为。
此后,婷婷常来找莹莹请教英语、数学、语文方面的问题。莹莹在妈妈的鼓励下,总是不厌其烦地尽可能地帮助婷婷。不仅如此,莹莹还在妈妈的引导下帮助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
付出总有回报。莹莹先前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自从在学习、生活上经常帮助他人后,她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明显进步,并在第二学期被评为“好学生”。
莹莹因为帮助婷婷和其他同学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也使自己在学习成绩方面和品德修养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了帮助别人,也会使自己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与人为善,就是于己方便。孩子只有学会帮助他人,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在困难的时候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使自己取得更多的成功。
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被长辈照看着、宠爱着,很少能够想到关心和照顾他人,只有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才能想到别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远离人群,将来进入社会很难和别人相处,更别提跟别人合作了。为此,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帮助他人,让孩子在帮助他人中不断进步。
教育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没有善良,没有人与人之间发自肺腑的关爱,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进步。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为善的品德呢?
1.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与辛苦
父母可以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
父母还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或表情告诉孩子自己的辛劳、烦恼和不适(但不要唠叨和抱怨),让孩子认识和体会到父母同样需要关心和帮助。
2.让孩子多与他人交往
作为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有利于孩子同情心的培养。例如:“手拉手“活动,是在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儿童间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让城市孩子真切体会农村孩子没有书包、没有书本、没有橡皮的感觉,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3.别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整天围绕着孩子转,杜绝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假如孩子习惯了所有事情都是“以我为主”,那么他将永远学不会关爱他人,为别人付出。
4.让孩子学会分享
一个人的快乐,只有一份,分给其他人,那就变成好多份了。父母应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感受更多的快乐。例如: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父母不要让孩子独占,要与家人分享;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能光顾个人感受,要学会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有什么不高兴的事,也可以跟家人或好朋友说说,一起来分担;等等。
5.教会孩子与人为善的基本技巧
孩子要学会与人为善,需要父母教给他一些基本技巧。首先,父母要教孩子认识他人的需要,向孩子讲述、示范哪些行为、表情是他人寻求帮助的信号。其次,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不妨碍他人,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与合作。父母还要给孩子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教孩子正确表达关心及向别人提供帮助。
6.温和地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果孩子犯有自私等不良行为,父母一定要做出惩罚,但要温和。
对于孩子轻微的不良行为,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原则,假装视而不见,而对孩子偶尔表现出的友好行为则大加赞赏,进行高度强化,由此可使孩子逐渐减少不良行为、愿意表现友好行为。
对于孩子严重的侵犯行为,父母要立即制止并表示自己的失望与生气。父母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即对孩子不再予以理睬、暂时让他感到不再爱护他,直到孩子愿意认错并道歉。在惩罚之前或之后,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讲明“为什么”和“以后应怎么做”。
7.做孩子正面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而父母无疑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假如父母自己行为自私,内心狭隘,那么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孩子的正面榜样,常常与人为善。
只有努力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完美
只有对自己有很高要求的人,才会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斯托夫人
为了让女儿长大后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斯托夫人在维尼芙蕾特很小的时候就为她定下了比较高的目标。起初,维尼芙蕾特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不懂得对自己要有高要求这个道理,也是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成绩,有时候还对学习或别的事情应付了事。直到她的生活中发生一件事,才使她真正明白了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重要性。
一天,维尼芙蕾特像平时一样在房间里玩积木,正在用积木盖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大教堂。斯托夫人恰巧从女儿的房间门口经过,因为女儿搭的建筑非常漂亮,所以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啊,这是个教堂吗?真漂亮!”斯托夫人称赞道。
“对,我正在盖罗马大教堂,我在一本书上见到过它的样子。”
接着,维尼芙蕾特兴奋地向斯托夫人描述着“大教堂”竣工后的模样,斯托夫人则耐心地听着。
当仔细欣赏着女儿尚未完成的作品时,斯托夫人却偶然发现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的倒塌。也许是维尼芙蕾特在搭最底下的几块积木时太随意,她把那几块最重要的积木放在了一块卷起的布上。斯托夫人觉得那片不平坦的“地基”很可能使大教堂毁于一旦。
“女儿,我想这个教堂盖好后一定很漂亮,但是有一个问题。”斯托夫人希望女儿尽快知道错误。
“什么问题?”
“看见下面那块布了吗?”
“看见了,怎么啦?”
“那个地方很关键,但却不平,很可能使教堂垮掉。”
“不会吧!”
“我想,垮掉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真正的建筑中,最关键的就是地基。”
“那怎么办呢?”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拆掉重盖,你应该为教堂的质量负责。”
“那也太麻烦了,凑合盖吧!”说完,女儿又继续她的工作。
斯托夫人想,反正这不过是个游戏,只要女儿玩得高兴就行了。于是,斯托夫人没有再劝说,回到书房去做自己的工作了。
过了一会,维尼芙蕾特的房间里隐隐传来哭泣声。
“这是怎么啦?刚才还挺高兴,怎么突然哭了呢?”斯托夫一边猜想着,一边走进女儿的房间。
原来,女儿好不容易盖起来的教堂已经成了一片废墟,积木倒得到处都是。
“怎么啦,维尼芙蕾特?”斯托夫关心地问。
“垮了,真的垮了。”
“为什么呢?”
“妈妈,就像你说的。”维尼芙蕾特哭着说,“是那块布,我已经盖到教堂的屋顶了,可是它晃了起来,我想稳住它,但还是垮了。”
“是吗?”斯托夫人没有立即去分析女儿的错误,而是尽力安慰她,“我只是有那种感觉,没想到真的会这样,真是太遗憾了。”
女儿不再说什么,只是哇哇大哭。
“没关系,维尼芙蕾特,你再盖一个就是了,不要难过了。”
“可是,这个教堂我盖了很久才盖好……一下就没有了。”女儿抽泣着说。
“没关系,既然已经倒了,哭也没有用,我认为你应该吸取教训再盖一个,也许会盖得更好呢!”
在斯托夫人的鼓励下,女儿把刚才的不幸抛到了脑后,马上又干起来。
最后,维尼芙蕾特终于盖起了一座美丽的大教堂。她兴奋地叫斯托夫人去看。
“这个教堂太漂亮了,简直和罗马大教堂一样!我看啊,它比罗马大教堂还要漂亮。”斯托夫人夸奖着女儿。
“真的吗?”女儿听了斯托夫人的夸奖,高兴得喊起来。
“妈妈,我现在知道了……”女儿小声说道。
“知道什么?”斯托夫人问道。
“你说的是对的。不管做什么都要尽量做好,不能有一点马虎的地方。”
斯托夫人非常满意女儿回答,说道:“对呀,我认为你今天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要记住,只有努力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完美。”
教育启示
一些孩子做事,往往不愿意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只用“差不多”“还可以吧”来搪塞了事。结果和维尼芙蕾特刚开始盖大教堂一样,因为没有把根基打牢,所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像一所不稳定的房屋一样倒塌了。
可见,失败的最大祸根,就是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而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追求完美,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要求孩子做事努力追求完美,不但可以使孩子的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并且可以使他的才能能够迅速进步,学识日渐充实,还将大大地影响他的性格、品行和自尊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
一位做事追求完美无缺的人,不管走到何处,总会受到别人欢迎的。事情不分大小,父母要教会孩子都应该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使出全部精力,做得完美无缺,否则还不如不做。
延伸阅读
有一个女孩,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后来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所以女孩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女孩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还名列前茅。
其实,女孩不光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校长曾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大学毕业后,女孩也坚持让自己“坐在前排”。终于,在1979年,女孩成为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要求,又是一种多么积极的人生态度。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把“坐在前排”当成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同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付诸行动,终于使自己成为一颗震动政坛的耀眼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