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维尼芙蕾特学会了编织,并为她的布娃娃编了一顶红色的圣诞帽。
折纸游戏也是训练动手能力的好办法,通常斯托夫人会和维尼芙蕾特一起动手做,然后由她的父亲当裁判,最后评选出折得最好的一个。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斯托夫人和维尼芙蕾特分别做了两只小狗,一只比较标致,一只尽管也不错,但仍旧掩饰不住折叠者的笨拙。维尼芙蕾特的父亲认为笨拙的小狗肯定是维尼芙蕾特做的,为了让她高兴,就裁判那只笨拙的小狗胜出。结果,维尼芙蕾特却输了,因为那只标致的小狗才是她的作品。这令父亲很是惊讶。
教育启示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全家围着他转,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替他做了,但是家长要冷静地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现在不让孩子做,等他长大了,他就什么都不会做,也懒得去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父母早晚会为他安排好的。其实,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悔之晚矣。
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孩子正处于行为的敏感期,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多让孩子动手做事,以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促进孩子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懂得孝敬父母。
延伸阅读
这天,文文做语文作业,其中有道题要求根据一首古诗的意境自作配画。文文对这首诗理解得很对,但她作画时,总觉得画得不好。于是向爸爸求援:“爸爸,我老是画不好。还有一些作业要做,干脆你帮我完成了吧!”
起初,爸爸动了恻隐之心,但转念一想,女儿这种只动口不动手的行为已经有好多次了。有一回,她用硬纸版粘小轿车模型,弄了半天,结果还是粘歪了。她妈妈看不过,就亲自动手,把那些零部件拆开细心粘好。第二天,文文给老师交上小轿车模型后,还给评了优。想到这,爸爸觉得这样对女儿不好,便对她说:“发挥你的想象去画。实在不行,可以上网查,看有没有合适的配图。哪怕临摹,也比爸爸代作的好。”
见爸爸不肯帮忙,文文只好埋头赶完了别的作业,然后上网通过百度搜索自己要找的诗。果然,在自己要找的诗里有一幅配图。文文依照大体的轮廓,画了梅花,还加了一些与“冰天雪地”有关的景物。虽然文文的画很幼拙,但看上去与诗的意境比较吻合,爸爸很满意,便让她把这幅“原创”交给老师。
第二天,文文回家,高兴地宣布:“昨天我的语文作业得了甲。老师说,有些同学的配画有家长代作的痕迹。还有的同学是用打印机打出来的,虽然漂亮,但老师都只给了乙。爸爸,原来我画画还可以啊!”文文脸上漾起自信的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现在,父母越俎代庖、大包大揽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学习上,一些父母图省事,不是告诉孩子具体方法,细心讲解,而是直接写出过程和答案,让孩子直接抄好。本来要孩子做的手工劳动,自己却亲自操作,甚至在街上买一个应付了事。这样做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娇惯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依赖习惯,长大后会一事无成。
你可以帮孩子一时,但帮不了他的一生。让孩子多动手,勤动脑,遇事亲力而为,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快乐和成功感。作为父母,对于孩子,该放就放。
教育建议
孩子天生是动手的行家,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父母要从传统的价值观中走出来,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多玩,关键是多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其实,只要父母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多动手,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呢?
1.不要溺爱孩子,要让孩子的内心有所触动
一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其他的父母可以代劳。事实上,过度地保护孩子,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因为这样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结果使孩子变得乖戾、无知无能。父母应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能服侍孩子一辈子,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的道理;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作性质,了解父母挣钱养家的不易;让孩子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慢慢学会为父母分忧;让孩子多看一些名人传记,使孩子明白,大人物在小时候都很能干;让孩子到弱势群体中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并有所触动;等等。孩子只有内心有所触动和感动,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提高动手能力。
2.让孩子学习自我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在所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孩子到处都能见到成人的劳动,时刻都在分享成人的劳动成果。让孩子尽早参加劳动,可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感情和初步劳动的习惯,及提高双手的灵巧性和处事的独立性。因此,父母要尽早地教会孩子做简单的事情,如自己吃饭(使用汤匙和筷子)、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并要持之以恒。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父母可适当地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收拾玩具、图书,帮助妈妈摘豆子、擦桌子等,让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学会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分担简单的家务劳动。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还不完善,他们做起事来常常会“笨手笨脚”,对此,父母千万别因嫌孩子麻烦或碍手碍脚而剥夺孩子学习劳动的机会,而是要耐心地、反复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跟着模仿,慢慢地,他们就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最后运用自如了。
3.为孩子提供一个动手的小天地
父母最好能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活动角,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工具和玩具,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勤动手。例如:嵌拼类的胶粒玩具、泥彩、剪贴画、撕贴画、编织以及各种废物制作玩具等,都可以训练孩子手部的团、揉、压、拉、捏等动作,让孩子在反复地运用多种工具与材料的制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增长才干,开发智力。
4.利用游戏,训练孩子双手的快捷与灵巧
父母可利用各种游戏对孩子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使他的小手变得灵巧。例如:在灯光照射下,让孩子用手做出各种形状的阴影,扮演故事或创编故事;玩夹玻璃球的游戏;等等。
5.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对孩子的心灵有着很强感染和熏陶作用,是培养孩子创作的原动力。父母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近大自然。在节假日或周末,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这样,既可以享受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放松休息,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爱心、动手能力和创作的原动力。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沙、堆城堡、盖房子、捉鱼、钓虾;让孩子独自采集一些植物的叶子,捕捉一些小昆虫,回家后做成标本;等等。
6.要善于称赞孩子
当孩子努力去做了,或做得很好时,父母要立即予以称赞和鼓励,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要记住,称赞尽量不要以实物的形式,如给孩子买玩具,买好吃的东西等,因为这样容易刺激孩子的虚荣心,时间久了,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点回顾
1.音乐在孩子身上具有神奇的力量。悦耳的音乐可以让孩子停止哭声,柔和的音乐可以让孩子安静入睡,欢快的音乐可以让孩子手舞足蹈。音乐还能使孩子的神经稳定,情绪舒畅,有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音乐是训练孩子听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2.婴儿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见东西。3~12岁,孩子的视功能正处于形成和加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和敏感性。父母要抓住孩子视觉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培养、提高他们的视觉感受力,让孩子善于观察这个多彩的世界。
3.触觉是人与外部世界接触的一种感觉。在使人与外部世界接触方面,触觉比其他任何感官发挥的作用都大。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通过探索、触摸可以得到许多的收获,这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精细动作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甚至情绪的稳定性。
4.语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工具。假如能在孩子6岁以前及时教给他准确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就一定会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如果不能尽早开始教孩子语言,孩子的头脑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做起事来将会很困难,甚至有时显得很迟钝。
5.观察是孩子积累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观察力的培养对孩子心理发展和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孩子从出生一睁开眼起,就不停地东张西望,“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但是他们的观察大多是出于好奇,缺乏目的性,也是非常肤浅的。孩子的观察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需要父母帮助他有意识培养和发展的。
6.孩子从出生或者还在母腹中时,就开始拥有了记忆力。孩子的记忆天赋,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强大。
7.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孩子正处于行为的敏感期,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多让孩子动手做事,以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促进孩子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懂得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