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象歌
【原文】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①之乃见,按之即空。
【提要】
本段主要概述濡脉的脉体形象特征。
【注释】
①举:浮取,见浮脉注释。
【白话解】
濡脉的形象是细而且柔软,但细软之象仅见于浮候,轻取于脉可以得之,稍微重按,便觉空虚触摸不到了。
【解析】
濡脉属于浮类和虚类脉,其特点是“浮而细软”,如同棉絮漂于水面,必须轻手细审,中、沉二候则触摸不到。李中梓说:“濡之为名,即软之义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见也。”
二、主病歌
【原文】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
左寸见濡,健忘惊悸①;右寸见濡,腠②虚自汗③。
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
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④。
【提要】
本段主要概括濡脉的主病及寸、关、尺三部脉濡意义。
【注释】
①惊悸:见虚脉注释。
②腠:腠理,此指皮肤的纹理。
③自汗:白天不因劳作、厚衣、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
④乖:乖戾,不顺,不吉之候。
【白话解】
濡脉的主病为阴虚以及肾精不足骨髓化源枯竭。
左寸出现濡脉,则健忘心慌心悸不能自主;右寸出现濡脉,则皮毛腠理空虚而常自汗出。左关如见到濡脉,是肝血虚,不能营养筋脉;右关如见到濡脉,属脾气虚湿邪停滞浸渍。左尺见濡脉,是精血枯竭耗损之象;右尺见濡脉,是命门之火衰败,生命将危之征。
【解析】
濡脉主阳气阴血不足诸多虚证,多见于崩中漏下、虚劳失精、慢性久泄、自汗喘息等病证。《伤寒论·平脉法》曰:“诸濡亡血。”《诊家枢要》曰:“濡为气血不足之候。”具体来说,心血不足的健忘心慌、心悸不能自主,表现为左寸脉濡;肺气不足的皮毛腠理疏松的自汗、咳喘、短气,表现为右寸脉濡;如肝血虚血不营筋,表现为左关脉濡;脾气虚运化失司的泄泻、倦怠、乏力,表现为右关脉濡;肾精不足,血化无源,精血亏损,表现为左尺脉濡;命门火衰的病证以右尺脉濡为甚。
濡脉还主湿证。如湿邪困遏中焦,脾之阳气不振,水湿之气内停,也可出现濡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