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43362600000005

第5章 一代明君,开创大唐盛世(1)

相煎何太急,玄武门哀歌

唐高祖即位之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之中,数李世民的功劳最大,立的战功也最多。李世民门下,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号称十八学士;武有秦叔宝、程咬金等勇猛战将。李建成只是因为身为长子才取得了太子之位,他知道自己的威信和能力比不上弟弟李世民,心里既妒忌又恐慌,就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经常在父亲的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心。李世民在平定东都之后,有李渊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要隋宫里的珍宝,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这些宠妃们怀恨在心,在唐高祖李渊面前说太子李建成的好话,说秦王的不好。李渊听信了宠妃的话,和次子李世民的关系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在唐王朝建立后又多次立功,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恨得牙根痒痒,千方百计想办法要斩草除根,害死李世民。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尽管李世民知道身为太子的哥哥并不喜欢他,但是毕竟血脉相连,所以不想把关系闹得那么僵,于是欣然赴约,兄弟二人一起把酒言欢。但是几盅酒下肚之后,他忽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烈的疼痛。于是急忙叫手下把他扶回家里,他躺在床榻之上不断翻滚,疼痛却一阵比一阵厉害,强烈的恶心和剧烈的咳嗽后,竟然呕出一口鲜血来。李世民恍然大悟,知道是李建成在酒里下了毒,想要毒害自己,还好手下人及时去请来了医生,给李世民诊脉服药后,调理了多日,终于慢慢好了起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见没有害死李世民,又开始想其他办法,他们怕李世民手下的猛将多,如果真的动起手来,自己占不到一点便宜,就想先把这些猛将收买过来。李建成利用自己的太子身份,只要有调兵遣将的机会,就把李世民和部将调开,他把李世民的得力干将程咬金调任到康州当刺史,想让他离开亲王府,但是程咬金故意拖延时间,没有前去赴任。后来,李建成又派人给秦王手下的尉迟敬德送信,信中说想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送去了一整车的金银珠宝。尉迟敬德对李建成的使者说:“请你转告太子,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我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是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有什么用呢?”他说完这番话便把一车的金银珠宝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李建成被拒绝后,气急败坏地想要除掉尉迟敬德。当天夜里,李元吉派了个刺客偷偷溜进尉迟敬德的家去行刺。尉迟敬德多年行军,见多识广,早就料到李建成他们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在心里多加警惕,一到晚上就故意把大门敞开。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刺客隔着窗户偷看,发现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就知道他一身好武艺,而且勇敢善战,心中畏惧,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溜了回去。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突厥进犯中原,突厥南下的消息传来,李元吉趁机向李渊进言,声称愿意领兵攻打突厥,但是希望调用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此举若是成功,无异于折断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其实早在两年前,李世民就率领李元吉等人阻击突厥,当时李世民亲临突厥阵前,指责他们违背约定南侵,随后趁着连日的阴雨天气,算准突厥的兵马疲顿,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于是夜袭突厥大营,打了一个漂亮仗,撵走了突厥大军。然而从平定刘黑闼的第一次起义后,李世民除了五陇阪之战外,无论是统一江南,还是二平刘黑闼,都没有再立功。所以他也在这次攻打突厥中主动请战,但是李渊不想派他去,李世民知道父亲不想让他功劳太高,威胁太子的地位,造成内乱,心中不禁大失所望。有人把太子他们打算把秦王府的将士调开以后,狠下毒手的秘密计划报告给了李世民,他感到形势十分紧急,连忙去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这两个人都劝李世民要先发制人。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虽然我已经知道了他们想要加害于我的计划,但是兄弟之间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我还是等他们先动了手,再来对付他们。”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听了之后都着急起来,说:“现在已经火烧眉毛,如果您再不下定决心动手,那我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着送死。”李世民看部下十分坚决,只好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父亲李渊告发此事,说太子跟李元吉如何谋害于他。李渊听后大怒,答应等到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亲自查问此事。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等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没过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方向来了,他们到玄武门边的时候,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反常,心中犯了疑,便调转马头,想要回去。这时,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冲了出来,高声喊叫:“等一等,先不要走。”李元吉转过身来,看到李世民追了过来,抽出身边的弓箭,想要射死他,但是心中慌张,手哆嗦得连弓弦都拉不开。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箭,李建成中箭后,摔下马,吐血而亡。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射出一箭,把李元吉也射死了。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说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和秦王府的士兵打了起来。李世民一面指挥着将士拼命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即刻进宫。李渊此时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个儿子来朝见,只见尉迟敬德急匆匆地冲进宫来,禀报说:“陛下,太子和齐王发动了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所以特地派我来保驾。”李渊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等人说:“陛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他们妒忌秦王功绩赫赫,所以施用奸计,想要加害于秦王,现在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了,这是好事啊。”见木已成舟,李渊想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宣布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三天后,他立李世民为太子,让他掌握朝廷大权。过了两个月,李渊让位于李世民,自己做上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后,就是后来的一代明君唐太宗。

励精图治,书写贞观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因为曾经亲眼目睹了隋朝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告诫自己要吸取隋朝亡国的经验和教训,纠正前朝的弊端,调整统治政策,使百姓休养生息,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家的经济。一度达到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时的年号是“贞观”,所以被称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十分爱惜人才,在初期的时候招揽了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洁之士,其他的如李勣、李靖等,可谓是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在选贤任能的时候,不计出身、不问恩怨。他采用了李建成旧部魏征、尉迟恭等,魏征当过道士,曾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向太子提议过杀害李世民;尉迟恭当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得到重用。李世民鼓励臣子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魏征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除了爱惜人才,李世民还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他认为只有选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他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使得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前朝一直实行“三省六部制”,但是到了李世民统治时期,三省的职权划分开始显露出分权原则,也就是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出不慎重的决定。他派李靖等人作为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亲自挑选刺史等地方官。他还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以便随时召见,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一时间政治清明,基本没有贪污的官吏,官员一心为公,各安本份,滥用职权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最为可贵的是,李世民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现象,而是以身作则,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土壤。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注重法治,他说:“国家的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而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所以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李世民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减轻刑罚。贞观律制定出来后,李世民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严明和稳定,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尽管执法时铁面无私,但在量刑时他又反复思考,他说:“人死不能复生,所以执法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由于李世民的良苦用心,贞观年间的法治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人更少。死刑犯被准许回家办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就死,这些囚犯全部信守承诺回来了,没有一个人逃亡。

李世民十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很伟大,因此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经常对朝臣和子孙说:“百姓就像水,国君就像船,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在即位之初,李世民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他十分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由于常年征战,李世民患上了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为了不征发徭役,所以一直没有修建新的宫殿,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李世民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垦荒,使农民可以安心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李世民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他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李世民招抚流亡者回乡,授田给予耕作。关中连年灾荒,他开仓赈济灾民,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的子女。

“重农抑商”一直是抑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级。唐太宗李世民不但不歧视商业,还给予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在他的倡导下,新兴的商业城市如同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当时世界有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大唐帝国的领土上。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扬州、益州、西北的沙州、凉州等。唐朝的强盛使得国家的开放程度很高,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这条商业通道在大唐帝国时达到了最高的使用价值,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李世民组织文人儒士修订诸经正义和史籍,让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设立了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在京设立弘文馆,征集到图书两万余卷。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的国子监,聘请名儒出任老师,学生有上万人,除了本国的学生,唐朝的学校还接受高句丽、高昌、新罗、吐蕃、日本等地的学生来华求学,使得唐代的学术文化传播四方。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在民族关系上很好地对待少数民族。贞观年间,唐代版图空前辽阔,当时的领土东临於海、西逾葱岭、北逾漠北、南至南海,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尊号天可汗,四海皆臣服

贞观年间,是唐朝开疆拓土最为猛烈的时期,也是大获全胜的时期,依次取得了对******、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用兵的胜利,奠定了大唐江山三百年的基业。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贞观元年,******的可汗趁着李世民即位之初,率领十万大军进犯。李世民当时正全力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对突厥的进军采取守势。不过,对方太过猖獗,完全不把唐朝放在眼里,他也认识到自己不能退缩。李世民召集军队,亲自带兵出长安城,来到突厥的兵营。突厥的可汗在营中听说唐朝天子来了,立即骑马出营。李世民见突厥可汗出来了,就指责他违背约定。唐军陆续到来,一时旌旗蔽野,突厥可汗面有惧色。李世民挥挥手让军队退下布阵,独自留下来同突厥可汗对话。萧瑀担心唐太宗轻敌,就在马前劝谏,要他回去。李世民对萧瑀说:“突厥之所以敢倾国而来,是觉得我们内部不稳,没有力量抵御他们,如果我们示弱,敌人就会纵兵进攻,我们就处于劣势了,所以我想先发制人,以表示对他们毫不畏惧,让军队在周围布阵,表示我们决心决一死战,现在我独自一人前去跟他谈判,他肯定会心生疑惑,不敢肆意妄为,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不信就等着看吧。”果然,突厥可汗向李世民请和,两人在河边杀了白马,歃血为盟。唐朝赠给突厥金帛,突厥可汗赠给唐朝骏马三千匹、羊万只,并答应不再进犯唐朝,然后带着兵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