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4328000000001

第1章 择业:定下你的人生Key(1)

择业之前,扪心三问

一、扪心一问:择业,我够认真吗

你,年轻的你,无论是正在求职,还是在追求升职,已经做到下列5件事当中的哪几项?

第一,认真请教过至少一位你心仪行业中熟悉你心仪职位的“年资至少10年的老前辈”。这个“老前辈”,一要了解你,二要真正关心你,才会细细帮你参谋职业通道。

第二,好好研读至少一本关于职业规划的畅销书。(判断畅销书很容易,你只要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网等搜索栏中输入书名,查看这本书的“评论数量”即可,有1000条以上评论的,才值得你去读。)

第三,寻找一个同龄人、一个大你5-10岁的朋友、一个大你10-20岁的长辈来分析你的优点和缺点。

第四,选定一个职业前,至少尝试过三件同类的事情。

第五,严肃地列个5年规划,尽管这个规划未来可能会变。

你打了几个勾?

如果你少于3个勾,很遗憾,你有了一个新绰号:“草率择业族”!

择业草率,重则一辈子工作都坎坷,轻则在工作的前三五年超级烦心。

二、扪心二问:学历心魔,我放下了吗

有些应届生是考研失败了才求职的,即便找工作,心里也总有个魔鬼在说话:“明年还考研吗?”

即便是决定不考研的应届生,有时候也被身边的考研大军熏染得魂不守舍,看见“充实备考”的室友,心里总是会刮过一丝危机感的凉飕飕的阴风。

还有更多已有硕士敲门砖在手的年轻人也颇为不安:“我这学历可别白读了!我不可能跟小本(本科生)拿一样的Offer吧?”

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这几种情况,帮助大家铲除心魔,潜心找工作!

本科应届生镇魔心法:考研=我要“他”+我现在就要!

对于是否考研,其实有一个简单却超级实用的公式:读研=我要“他”+我现在就要!

我要“他”,当然指的是你爱“他”、需要“他”。

我现在就要,指的是你现在就需要这个“研”给你带来的文凭+技能+人脉。

下面这两类年轻人,违反了选择读研的“我要”他“要素:

1.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却惯性地选择保研、考研,比如大量的IT类专业的考研族。

2.从未和某个专业”恋爱过“,只凭神交就选择跨专业考研,比如大量的理科转文科考研族。

还有这两类年轻人,违反了选择读研的”我现在就要“准则:

1.只有22岁,却开始读和管理相关的硕士,比如工商管理MBA,这明显是个你未来才要学的专业。

2.担心”怕我未来年纪大了要不动了“,所以趁着现在就要了!去年,一个学人力资源的小萱这么跟我说:“老师,将来工作、结婚、生孩子搅在一起,哪有时间读研呢?我妈让我趁年轻读完!”我对小萱说:“22岁读HR这样一个重实践的硕士学位,你得到的是一张纸;32岁至少是HR主管的经验丰富的你读HR硕士,拿到的会是一张纸黄金……”

不同职位对学历的要求。很明显,要求硕士学位的招聘职位占比为10%-30%之间。

研究型岗位需要研究生;对于实践型职位,本科学历往往就够了。

硕士镇魔心法:今日能屈,他日能伸

如果你是技术类或文史哲研究型学科硕士,只要找的是专业技术工作,你肯定比“小本”有优势多了,用不着委屈自己。

如果你学的是实践型学科,或者你需要跨行就业到实践型工作岗位,比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抱歉,你有八成,不,九成的可能,和“小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智力型公司除外)。

外经贸女生小爽,国际关系学硕士,国考失利后,她把目标锁定在了“外企市场”或“销售”这样的职位。但是很快,小爽就变得不爽:她所心仪的营销职位,并不看重硕士学历,反而经常觉得她学历太高,怕她无法摆正心态……

对于此类申请非研究型岗位的硕士生,你可能需要“委屈自己”去和“小本”拼抢职位。

如果你觉得委屈,记住这句话:“今日能屈,他日能伸!”也许你年长几岁更有城府,也许你的研究生学习给自己带来了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你在工作中,就应该比做同样工作的“小本”更有优势吧!

三、扪心三问:我能打败虚荣这个魔鬼吗

因为虚荣(别否认,我也有),很多年轻求职者的择业次序大大不妙:

1.名企

2.高薪

3.对职位有兴趣

4.觉得行业有前景

名企+高薪≈香车+美女,堪称年轻人互相攀比的两大指标,说出来就有面子,听见了就会肾上腺素猛升。然而,职位兴趣和行业前景这两个家伙,因为无法用“500强”、“月薪过万”这样的量化指标来丈量,总让年轻人觉得像雾像雨又像风,选择起来没有底气。

不过,职场老江湖们都知道:名企+高薪≈眼前利益,职位+行业≈长远利益,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正常人工作大概要35年,这好比一场超级马拉松,在开始的时候领先并没有太大意义,能稳健地越走越高才是最重要的。

毋庸置疑,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职场新鲜人,你只能按照这个次序来择业:

1.职位有专业性。挑职位,比挑公司名气重要N+1倍!举个例子,小婕同时获得两份Offer,一份是在大外企做行政助理,另一份是在一个本土小公司做市场调研。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小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知名外企,总觉得可以内部换岗(即使不难,也走了曲线)。而那个市场调研的Offer,被小婕的同学小敏拿到。且看三年之后,小婕当上了行政主管,而小敏则在积累了三年经验之后跳到某上市公司做市场调研项目主管,薪水高于小婕几成,而且越老越值钱。

2.行业有发展。这一点我不赘述了,本章中我们会单独探讨如何选择行业。

3.企业有知名度。好的企业的确给人很多机会,不过很多同学对企业所提供的机会有所误解,他们以为可以凭空从“行政助理”转为“销售助理”或者“市场助理”。在企业里,同类型调职是有可能的,比如从“行政助理”升成“总经理秘书”,但是要从“行政助理”调动到人力资源部,难度就会大不少。

4.薪资高。最后才考虑薪资,道理你们都知道:第一份薪水多少钱不重要,几年、十年后你的薪水是多少才是关键。年轻时收到的几份Offer,往往只有几百元钱的月薪差距;而几年之后,不同职位的月薪资差距很可能达到几千元、几万元。

下面这个截图来自某著名招聘网站的求职搜索页面,这个关键词的排序,恰恰说明了正确的择业标准排序:职位>行业>公司>薪资。

选职业:用九个方法,反复验证自己的选择

一、选择“主角业务”,远离“寡妇职位”

“寡妇职位”这样一个可怕的概念,不是我的杜撰,而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意指由于设置不合理或定位偏差而导致的低效性职位。比如说,近年来,不少公司的人力资源岗位正在或多或少陷入“寡妇职位”的陷阱:一个能干的员工,进入该部门后,由于业绩很难被考量,从而无法得到真正的赏识,逐渐变得郁郁寡欢;相反,在销售、研发岗位上,一个优秀的员工,可能很快就崭露头角,升职发财。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同样是做人力资源,在底层时做的大多是事务性工作,很磨人;但当你晋升到高级岗位之后,就变成了公司的主角之一。

还是以人力资源岗位为例,不同公司对待这个岗位的态度以及愿意支付的报酬差距极大。比如我的朋友、方正集团最年轻的助理副总裁,由于公司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加上他本身又聪明勤快,他就是以人力资源部总监的身份迅速提升的。

此外,不能绝对地认为行政类职位就是“寡妇职位”,因为:没有不好的职位,只有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如果你需要的工作就是朝九晚五,没有太大的压力,那么,别人不想做的所谓的配角职位,无论它是行政、客服,还是品控等,它对你个人而言,可能就是最适合的工作!而那些艳光四射的“主角”职位,对你个人而言就意味着压力、任务、皱纹、脱发或胃溃疡……

所以,主角工作,是事业型同志们的合适选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求职者都要奔着这类职位去奔命。

所谓“主角业务”,也就是能直接帮助公司创造收入的业务,比如,在软件公司做实施工程师、在华为从事程序研发、在康师傅做饮料推广、在本田搞生产管理、在广告公司做文案……

核心业务的优点不胜枚举:收入更高、工作更稳定、更加受公司重视等。最重要的是,在核心业务上创下佳绩的员工往往会获得职位的快速提升。数据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95%的CEO都来自销售和财务这两个岗位。可能有人说IT类企业的老总多来自技术岗位,但是这些人后来往往都参与了销售和市场工作。

所以,在主角业务中,要为大家特别分析一下销售和财务这两个角色。公司小的时候通常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往往是财务主导公司。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了,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疑惑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当然,我们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这就不适合做销售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人员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

二、选职位,以“这辈子就是他了”为标准

如果你选择对象结婚,你是否会问自己:“我想跟这人过一辈子吗?”

你应该会的,除非你现在还是个没有谈婚论嫁的小屁孩,自以为潇洒。

当你选职位或准备换职位的时候,甚至现在你已经在某个职位上工作了一两年或更多年,你有没有反复问自己:“我想一辈子都干这个事儿吗?”

我知道你会反问:“我怎么知道我是否一辈子都干这个事儿?!”

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的确很难,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说大点,巴菲特、乔布斯、比尔·盖茨、俞敏洪这些人,都是刚毕业或者大学没毕业就认准了一件事一路做下来的。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质问自己:“这辈子就做这个事儿了?”

且看一个案例。

潘怡然,她没有以“一辈子”为标准选择职位,而是存着“先干着再说,不合适就跳槽”,“这个工作的确比较清闲,也没太大发展,不过我可以趁机生了孩子再说”这些只看眼前的想法,最终耽误了最应该在职场发力向上的毕业后的前5年。

潘怡然和赵火红曾是校友,学的都是计算机科学,潘是赵低一届的师妹。现在,两个人是同事,同在一家公司工作,却拿着截然不同的薪水。让我们来看看她们10年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潘怡然

工作第1-2年:台资药业公司,网络管理员,月薪2000元;

工作第3-4年:美资体育用品公司,网络管理员,月薪4000元;

工作第5-10年:美资咨询业巨头,网络管理员,月薪从8000元升至1万元。

未来:保持住这个职位直到55岁,每年获得1-3%的加薪,跳槽可能性为1%(跳到别的公司工资更低),升职可能性为0(网络管理员归行政部总监管辖),转行从事咨询业的可能性为1%(不愿意以33岁高龄从底层做起)。

赵火红

工作第1年:某民营服装公司,网络管理员,月薪2000元;

工作第2年:美资咨询业巨头,网络管理员,月薪6000元;

工作第3-5年:美资咨询业巨头,管理咨询师,月薪8000元;

工作第6-10年:美资咨询业巨头,资深管理咨询师,月薪1.2万元;

未来:目标是在35岁升为管理咨询经理,达到月薪2.5万元;38岁管理一个部门,年薪40万元。

如果潘怡然早一点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一辈子做网络管理员吗?”她也许能像赵火红一样,及早转到管理咨询的岗位上,逐渐奋斗为专业人士。

看到这里,你可能在想:“天,网络管理员这个职位不能做啊,没前途啊!”但是,事实并非这么绝对。赵火红就是因为在大企业里面做了几年网管,所以对信息安全、网络建设与维护非常熟悉,才有资格以本科学历转为管理咨询师,专门为客户提供和网络相关的专业化咨询服务。

也许,对于年轻的你而言,还不知道如何锁定一个干“一辈子”的职位,那么,你至少需要不断审视周围的机会,随时问自己:“哪个职业,既适合我,又能做一辈子?”伴随着思索和观察,你能更快地定位,找到一辈子该干的事业。

三、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位

尽管很多单位都明确表示招人不限专业,但是在最终拍板选人的时候,专业对口依然是加分因素。

然而,根据我的讲课和咨询经验,至少50%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其中10%属于强烈仇恨。以下这段对话虽然发生在几年前,但类似的场景却常常上演。

某著名外语学院大眼睛小姑娘

我当然不喜欢我的专业——公共管理!(她的目光逼迫着我连连点头)当初我的第一志愿是法语,因为分数不够才被学校调剂到这个专业的!

(偷偷点评:理解理解,没有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当然看不上现任老公。)

某理工大学靓女

我学的是生物医学,当初觉得生物和医学两个专业都不错,难以取舍,一看华工有“生物医学”专业,觉得两全其美,前途无量,就是它了!

没想到,学了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闷!我们研究用玻璃钢替换人的头骨,也就是做玻璃脑壳,可是没有实验室给我们操作,有了设计图也不能做实验,只能构思。简直像已经怀胎10月,就不让你分娩……

(偷偷点评:理解理解,结婚之后发现这老公实在名不副实,当然恨他!)

我很理解“所学非所爱”的苦衷,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就好像不小心上了贼船,当你意识到这是贼船的时候,船已经开动了,要么忍着,要么跳下去淹死……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它依然没有开放到可以允许大学生换专业的地步(即使可以换,也艰难无比)。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人理直气壮地宣泄着自己对专业的不满,也理所当然地想在毕业时抛弃自己的专业。但是,在你即将坚定地抛弃自己的专业之前,请先耐心读完本段中的全部内容。

辩证地看,看远一些,再决定是抛弃专业还是干本行

告诉别人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之前,先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

1.你看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收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