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4319100000033

第33章 如何提升你的社交深度(7)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施与受的关系,如果只有施,当然只有损失而不会有所收获。和人穷志短的人交往,不但对自己的成功毫无帮助,还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最终使你一事无成。

因此,如果你的身边没有富人,如果你的朋友中没有富人,那么你就应该改换环境,就应该换朋友了。

身边有富人,你就要学习效仿他们,复制他们成功的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行动,才能快速成为富人,至少能够缩短你成功的时间。

就拿投资来说,如何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呢?我们要学习他们以下三个方面:

研究成功投资者成功的共性

在研究成功投资者的群体时,首先是要研究他们成功的共性,因为只有这些共性才是成为成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并能够模仿学习的。有些投资者只是研究某个自己认为很好的成功投资者,发现的是这个成功投资者的成长特性,而忽略了大多数成功投资者的共性,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投资者只有发现和领悟了多位成功投资者的共性,找出他们成功的本质内涵,才能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

研究成功投资者如何运用投资技术

在学习了成功投资者的经验后,就要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刻苦训练。"无行则无知",投资者只有通过一次次的重复,在模拟和实战中训练,掌握投资技术,使这些投资技术成为自己稳定的投资习惯。投资成功就是简单、赚钱的事情重复去做。

学习成功的投资者如何认识自己

在研究成功投资者的经验时,很多投资者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如何认识投资者自己,然后使用适合投资者自己的分析技术。很多投资大师在他们的书籍、文献中都没有很明确地提到这个观点,这只能靠自己提炼。

在学习的过程中,投资者除了要不断地吸取前辈的经验,还要学习前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通过认识自己的与众不同,挖掘自己的潜能,并发挥这些潜能,跟随市场方向,和市场保持一致,在市场和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人市合一"的境界。

以上只是怎样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但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共性的,相信你能够举一反三。

总之,要成功就一定要接近成功者。就像陈安之所说,一个人要成功,有几个方法:第一个,他必须帮助成功者工作;第二个,当他开始成功的时候,要跟更成功的人合作;第三个,越来越成功的时候,要找成功者为自己工作。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之前,曾利用20年的时间帮助钢铁大王卡内基工作,这期间他一分钱的报酬也不要,但在帮助卡内基的同时,他也不断地提升自己--他本人在成功学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台湾成功大师陈安之在成功之前,也长期在美国帮助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工作,在帮助安东尼的同时,他也掌握了成功学的真谛,最后终于获得巨大成功。

信任朋友,散财聚人

凡事都是有失有得,不对朋友有所付出,朋友自然也不会对你付出,当然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干事业如此,交朋友也一样,不懂得对朋友付出的人,永远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你敷衍别人,别人也会敷衍你。对朋友的付出既可以是有形的付出,也可以是无形的付出,例如精神方面的付出。

交朋友必须以信任为前提,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猎人,和他年幼的儿子一起生活。这个猎人养了一条狗,这是一条非常忠诚的狗,主人一直把这条狗当朋友看待。每当猎人外出打猎,狗就在家里看护他的儿子,非常尽职。

有一次,猎人打猎回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条狗喘着粗气,满嘴是血,而他的儿子却不见了。

猎人顿时觉得天塌地陷:无限信赖的朋友背叛了自己,这狗吃掉了他的儿子!仇恨的心促使他举起猎枪,对准那条似乎有些疲惫的狗。

枪声响了,那只狗来不及哼一声就倒下了。

这时,儿子从床底下爬出来,哭着说:"爸爸,你走后,有一条大蟒窜到屋里,我好怕啊!幸好有狗保护我,它们开始打架,后来,可怕的大蟒被狗咬伤了,逃走了。"

"什么?你说什么?!"

猎人陷入深深的懊悔和痛苦之中……

人与动物之间如此,人与人交朋友更需要信任。一个生性多疑的人,一个不愿付出信任的人,是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交朋友还要懂得慷慨,相信金钱上的付出会为你赢得友情的,这并不是要你拿金钱去买友情,而是在朋友遇到金钱方面的困难时,你要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在朋友落难时,你的金钱就意味着希望,但凡有感恩之心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黑暗中给他希望的那盏明灯。

蒙牛集团现任董事长牛根生就是一个深谙此道的人,他那"散财聚人"的思想和气魄让很多企业家自叹不如。

蒙牛集团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小厂跨进全国乳业三强,2004年6月10日,蒙牛又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乳制品企业。于是,有人惊叹道:"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一个人能够成功必有其过人之处,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蒙牛能够"跑出火箭的速度",关键就是因为在蒙牛创建之初就汇聚了一批人才,而这些人才都是当时中国内地乳制品行业中的佼佼者。

牛根生是从伊利辞职后创建蒙牛的,至于辞职原因现在已为公众所熟知,即受到了伊利前任总裁郑俊怀的排挤。

据了解,当初和牛根生一起创建蒙牛的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

在蒙牛成立之初,牛根生在伊利的一批老部下就纷纷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其中不乏伊利各事业部门的经理级人物。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因为面对"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情形,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这些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蒙牛,因为他们相信牛根生,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牛根生之所以有如此的聚人的能力,就是因为他懂得散钱财以聚人才。

牛根生在伊利工作期间,因为业绩突出,公司曾奖励给他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而他却用这笔钱为员工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客车,一辆天津面包车和一辆大发小货车。

也是在伊利期间,有一年,牛根生把自己的108万年薪分给了众人,此举使得其直接下属一人有了一部车。

这两个事件只是牛根生在伊利工作期间一系列散财之举中的典型,也正是这样,使得那些追随牛根生的人相信蒙牛在取得骄人业绩之后,是不会亏待他们的。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弃"明"投"暗"。

蒙牛集团壮大之后的牛根生也正是这样做的。在物质方面,牛根生的各项条件都比副手差。就拿他们坐的车来说,蒙牛的书记还有两位副总坐的都是奔驰350,副董事长坐的是菱志430,还有一位副总坐的是沃尔沃,牛根生坐的却是一辆小排量的奥迪。2002年,当地政府鉴于蒙牛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奖给牛根生一辆豪华轿车,牛根生硬是把这辆车让给了一位副手。

更让世人惊叹的当属2005年的"捐股事件"。

2005年1月12日,"老牛专项基金"正式成立,具体内容是: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集团总裁牛根生将自己股份全部捐出。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赠予"老牛专项基金",49%留作个人支配,股份话语权不变。但当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将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牛根生百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和孩子每人只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月平均工资的生活费。"老牛基金会"所积累之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对蒙牛公司发展有贡献的人员。

牛根生这种"散财聚人"之举,印证了他常说的--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寻觅知音,珍惜缘分

交朋友既是人类自身的情感需要,也是一种社会需求。

当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走出森林,就慢慢开始了由群居到独居的转变,开始学会用篱笆或是砖头圈起属于自己的地盘,当人类在自我圈起的地盘中越来越安全的同时,也越来越感觉到情感上的孤独和力量上的弱小。

于是,人类不得不走出自己的地盘广泛交往,在交往中寻找情感上的慰藉和力量上的帮助。彼此能给予情感慰藉、力量帮助或既能给予情感慰藉又能给予力量帮助的人,就成为朋友。如果能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者,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要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互不相识的两个人能够成为朋友,可以说是一种奇迹。

有这样一则笑话:

两个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个朋友说:佛说"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能成为朋友,要回多少次眸呀!上辈子没干别的,净回眸了!

这虽然只是笑话,但是我们应该相信,要想交到一位朋友,是要靠缘分的。虽然这种说法好像有迷信之嫌,但是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相遇是一种偶然,而成为朋友是人为的结果。两个人相遇后,发现彼此之间存在共同爱好、共同观点,就会交往下去。可以说偶然的相遇是前提,在交往过程中,慢慢积累感情,发展成朋友。如果能够推心置腹,为了对方做出必要的牺牲,就会成为好朋友。

可见,交一个好朋友是需要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被淘汰出局,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金字塔原则告诉我们,处在塔尖的是稀少的一部分,而稀少则意味着尊贵。好朋友就好比是金字塔的塔尖,缺失了塔尖就不再是金字塔。我们铸造了金字塔的塔身后,还要有一个美好的塔尖,每个人都应尽量去打造自己的金字塔塔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好朋友。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用来交往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就需要对交往的对象进行有效选择。对那些无足轻重的人,保持一般意义的交往即可;而对那些关键性的朋友,你就该深入交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千万不要为狐朋狗友浪费太多时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社会地位。一个普通人的朋友绝大部分肯定也是普通人,一个贵族自然很少有平民朋友。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一句名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个人从社会的底层逐渐走到上层,朋友圈子也在不断更新。高层次的朋友不断进来,低层次的朋友不断出局。这不是所谓的"嫌贫爱富",而是形势使然。"苟富贵,勿相忘",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放弃的信念,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地位的变化,就如鲁迅著名小说《故乡》中的"我"看到"闰土"时,再也找不到儿时那种美好的感觉了。

朋友是在变化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苟富贵,勿相忘",自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可是随着人的变化,如果朋友不能保持同步前进,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朋友也就不能成为朋友了。

为什么有的朋友越交越好,而有的朋友却越交越差呢?这就是因为所谓的交际价值。双方的交际价值不断增加,双方的关系就会越好。如果双方的交际价值差距越来越大,好的方面付出很多,差的方面却也获取很多,这种关系是很难维持的,因为交际的价值不对等。

因此,如果好朋友之间逐渐变得陌生,那么他们之间的交往就会出现不对称现象,朋友之间会出现沟通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就变成了陌生人了。

要想交到知心朋友,谈何容易!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世上实在是少之又少。

俞伯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琴家,而钟子期是最优秀的音乐鉴赏家。俞伯牙抚琴时,钟子期通过听他的琴音,就知道俞伯牙心里所想。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我们现在听到《高山流水》,就是根据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交往的故事创作出来的。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真正有交际价值的朋友也不易得。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朋友,可是称得上知己的能有几个呢?所以有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知己是那种在思想上能够产生共鸣的人,尽管难得,可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寻找。因为如果得到一位知己,对自己的前途和事业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要想结交知己,必须懂得以情感人。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为什么要跟随一个"四处流浪"、"兵不满于,将乃关张赵云"的大耳朵刘备?就是因为刘备能够三顾茅庐,前两次刘备到隆中见诸葛亮,由于诸葛亮不在家,没能见到。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不会再去了。但是刘备不是一般人,他懂得以情感人的道理,只要自己付出真情,就一定能得到高人相助,完成自己的宏图大志。所以刘备三顾茅庐,一定要见到诸葛亮,请他出山辅助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各第三次去时,恰好诸葛亮在家。可是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没有让人叫醒诸葛亮,而是恭恭敬敬地等诸葛亮醒来。其问,张飞关羽建议刘备强行叫醒诸葛亮,但是刘备不同意,一直等到诸葛亮自己醒来。

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向他请教安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大事,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可是诸葛亮不同意,于是刘备又用泪水感动了诸葛亮,最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

刘备就是这样得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世忠臣。

正是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刘备才能在三足鼎立的局势中占据一方之地。

以情感人,能得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当然也能够得到知音。

朋友在管用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所以,应该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交朋友:能成为好朋友的尽量不成为一般朋友,能成为一般朋友的尽量不失去朋友,不能成为朋友的尽量不成为冤家。

做少数人的好朋友,做大多数人的朋友,也就是说,好朋友在精,普通朋友在广,因为你不能预料到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给你关键性的帮助。所以,在交到几个好朋友的同时,要广交天下友,做大多数人的普通朋友。

广交天下朋友的时候,要对所交的对象按重要性进行等级排序,重要的人排在前面,不重要的人排在后面,对排在前面的,投入的感情和精力相对多一些,对排在后面的,投入的感情和精力相对少一些。

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就是这样做的,他按照朋友的职业,把朋友分成不同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