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抑郁: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治疗手记
43176300000057

第57章 艰难的“不”助她前行

在以后的咨询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何进行行为训练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她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列出了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是必须保证的;其次,列出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帮助其他部门的人做些事情;第三,在哪些情况下坚决不能帮助别的部门做事情;第四,对朋友的要求也要做出分析,当事人确实无法完成的,在不影响自己工作和过多休息的前提下,可以给予帮助。另外随时注意自己在与别人交往时,只要出现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愿意的情况,不论是做事情还是在语言交流,一定要敢于表示出来,争取做到每周有一次拒绝他人的过程。

在上述训练中,刚开始时候黄碧莹感觉很为难,担心拒绝了别人会影响与同事们的关系。经过几次咨询讨论,她明白了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说自己好。真正的好是自己心里的好,是自己心情不难受,然后才能被别人所接受。至于是否会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以后会得出结论的。

咨询第三个星期了。

一天下午黄碧莹来到咨询室后兴奋地告诉我,昨天终于可以拒绝别人的要求了。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早晨刚上班不久,单位技术部门一位曾经请黄碧莹帮过忙的同事,拿着厚厚一打自己的资料要求她帮助看一下里面的一些英语单词和专业术语。当时黄碧莹刚刚接受本部门领导交给的一项工作,而且要求中午完成,她正在那里思考、撰写文案。依照过去她的习惯,必定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帮助同事完成这件事。但是这次她接过资料后一面翻阅一面犹豫,几经斗争,终于说自己刚好有领导交给的任务,时间很急,是否请她找别人帮忙。话出口后内心忐忑不安,惟恐同事会生气。但是那位同事仅是看了看她,说了一句“真遗憾,算我运气不好”,就接过资料走出去了。

整整半天,黄碧莹是在不安中度过的,总是担心那个同事会对自己有意见,以后不愿意搭理自己了,心中七上八下的。到了午饭时间,黄碧莹一进食堂就不自觉地用眼神四处寻找上午的那个同事。刚巧那个同事也看到了她,马上有如往常般对她笑了笑,买完饭走过来坐下,与她和另外两个女伴一起吃了起来。其间有说有笑的,没有任何异常。黄碧莹小心地为自己上午的拒绝道歉,那个同事告诉她,已经请别人帮忙了,接着就与她们谈起晚上一起逛街的事。此时黄碧莹的心才放到肚子里,真的感觉同事没有对自己产生意见,也没有不高兴。下午的她上班觉得很轻松,“回到家里吃饭都觉得香”。

听完她的叙述后,我说:“你看,用恰当的理由和方式拒绝别人并不那样可怕。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拒绝他人的时候,相信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拒绝者本人的内心感觉,是我们把存在于自己内心的想法、担心和不愉快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了,认为别人会如何如何。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为外投射精神防御机制。”

到此时,黄碧莹的心理咨询已经进行了将近两个月,咨询次数是八次。通过本人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体会自己的感悟以及坚持行为上的训练,她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得到了较大缓解,睡眠状况有所好转,再也没有做过原来那些让自己害怕的梦了。饮食情况已经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了,小鸡炖蘑菇也可以让她兴奋两个小时了。生理周期也恢复了正常。特别是自从她经历了那次拒绝帮助别人做事情之后,在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内,逐渐增加了对别人说“不”的时候,而且那种说完“不”以后忐忑不安的感觉也逐渐由强到弱、时间由长到短。以前那种担心由此会影响与他人关系的想法出现的时候也少多了。尤其是在与朋友们聊天或讨论问题时,也敢于把自己的不同意见表达出来。至于在电话里能够与他人放心地交流,能够自然地对他人说“不”,已然是比较顺畅了。

但是,在面对面拒绝别人要求的时候,黄碧莹仍然不能够做到放松,一些时候还是感到对别人有些愧疚,尤其是对异性的拒绝。在办公室与同事们说话的顺畅、无拘无束还是没有恢复到刚来单位时候的那个程度,着实让我们的主人公感到着急。话说回来,整天面对的同事,无事时需要没话找话来说,任谁都会在心理上感到别扭。

为什么黄碧莹仍然无法彻底突破这最后的障碍呢?我也曾多次问自己这个问题,也曾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调整,但是收效甚微。客观说,每天还有一些其他事情,每天都在接待新的或原有的求助者,也确实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仔细分析。

直到有一天,我一面翻看黄碧莹的咨询纪录,一面回忆十余次咨询过程中的情况,突然,她在咨询室里的一个姿势跳出来显现在我面前:身体前倾,紧抱书包坐在沙发上。我尽力回忆这种情况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出现过;当讨论梦的问题时候出现过;当我建议她去直接拒绝别人要求时候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同时我还联想到作为28岁的她,从来没有主动对我谈起过她个人的情感史,当我搜集她的相关信息时,说不几句就转开话题。只曾谈到过,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位男生通过情书对她表示爱意,她却把情书还给了那位男同学。

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仔细分析了黄碧莹的咨询记录,尽可能多地回忆与她交流过程中细节。忽然,我脑中灵光一闪:以前我一直把关注点放在她不善于拒绝的一个方面,忽略了其他思路的开发。三次出现紧抱书包遮挡胸前的下意识动作,这就有可能意味着与性方面有关。于是,结合性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我设想出与原有的“听话——不会犯错——得到奖励”而形成不善于拒绝特征的另一条平行的成因脉络:“侵犯事件——不安全感——不信任他人——害怕与异性交往”。

有了这个新的想法,我很高兴,再次做了认真分析,认为这个推导过程在理论上和逻辑上都没有问题,下一步就是要予以证明。

我也想到了,从黄碧莹目前的情况看,她最初来求助的困惑已经基本消除;即使以她当前的心理现状,也完全可以适应生活和工作。如果要做深层分析,有可能会涉及一些她不愿意碰触乃至痛苦的事件。这些事件甚至有可能已被埋在记忆深处,她已经忘记了,是否还有必要再次翻出来呢?如果不继续下去,就有可能在以后适当的机会,再次出现与异性交往的困难。怎么办?我在反复权衡。

最后,我决定尊重黄碧莹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