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53

第53章 耳顺之年(5)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也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启示】

孔子说,君子努力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谋求衣食。种田求食,饥饿却在其中;好学求道,俸禄却在其中。所以,君子只担心道业有没有长进,却不担心贫穷。孔子的教育是精英式的教育,他所培养的学生是要能够承担起继承普及仁、道的重任的。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拘泥于贫富而不关注道业的进步呢?所以孔子说,要“谋道不谋食”。一个人,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思考的是对道的追求,得道,就不用担心会饿着了。

六、孔子受鱼

孔子和弟子到楚国,路上遇见一个打鱼的人硬要把打的鱼献给他。孔子不愿接受,献鱼的人说:“暑天这么热,这儿离集市又远,赶到那儿去卖,这些鱼便腐烂发臭了。与其把它们扔掉,不如献给你们这些君子。”

孔子便向打鱼的人行礼,收下了他送的鱼。之后,孔子叫弟子们打扫一块场地,要举行祭拜的仪式。弟子说:“人家要把鱼扔掉,现在您竟叫我们拿着香草祭拜,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我听说,自己有多余的东西,一定要把它施舍给别人而不能让它烂掉。能这样做,就是圣人。打鱼的人正是这样的圣人! 现在我们受到圣人的赠予,难道可以不祭拜吗?”

【子曰】

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圣人之赐,可无祭乎?(《说苑·贵德》)

【启示】

孔子说,我听说过, 一个致力于施舍而不糟蹋多余财物的人,是圣人。现在,我接受了圣人的赏赐,怎能不祭祀呢?原来,在孔子看来,把满足自己需求以外的财物施舍他人,正是圣人的行为,接受圣人赠送的物品,就应该好好拜一拜。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弟子,既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不浪费资源,就是圣人行为,就应得到尊重,就要以礼相待。

七、拜访叶公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初夏,孔子一行离陈过蔡,到达负函(今河南信阳市)。负函原属蔡国,后被楚国侵夺。楚昭王授命沈诸梁(即叶公)治理。孔子决定在负函休息一段时间,弥补前几天陈、蔡绝粮七天给大家体质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可以趁机访问叶公。

子路迷茫不解地问:“叶公何许人也?为何去拜访他?有一个传说,叫‘叶公好龙’,他家的器物上画着龙,房木上刻着龙,而龙进入他家,他却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如果是他,这样的人怎么值得拜访呢?”

孔子笑着说:“‘龙’仅是传说中的能走会飞、兴云降雨神异之物,谁也没见过。实际上,叶公家里来的那条‘龙’定是一条大蛇。有些蛇是伤人的。叶公为避害离去,有什么不应该呢?我所说的这位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因被楚昭王封于楚国的叶城,是叶地的主宰官,故称叶公。叶公是一位为楚国、为叶地做过许多好事的贤人,所以,不管他‘好龙’、还是‘不好龙’,我都要去拜访他。访贤就是敬贤、爱贤、学贤!”

沈诸梁得知孔子登门拜访的消息,惊喜万分,一边命人准备宴席,一边率队出迎。

宾主就座、盛宴款待之后,叶公在客厅向孔子问政请教。